-
侧-侧吻合在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侧-侧吻合在成人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采用侧-侧吻合式STA-MCA搭桥术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及确认搭桥部位;术后1~2 d行头颅MRI、SPECT检查评估脑血流改善情况;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DSA检查评估搭桥血管的通畅性;术后3个月行DSA检查并使用松岛分级评估血运重建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高灌注综合征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5%(3/46)和2.2%(1/46);术后1 d 46例患者的SPECT结果显示搭桥区域相对脑血流灌注与术前的比值为1.20±0.14;术后MRA或DSA随访显示搭桥血管的通畅率为97.8%(45/46)。术后3个月34例患者获得DSA随访,结果显示松岛分级A、B、C级的患者分别为16、12、6例。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mRS为0分者由术前的8例增加至38例,1分者由术前的37例降至6例,2分者由术前的1例增加至2例,95.7%(44/46)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初步结果表明,侧-侧吻合式STA-MCA搭桥术能有效治疗成人烟雾病,且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ZT SPECT心肌血流定量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和增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与传统心肌灌注显像(MPI)半定量参数相比,碲锌镉(CZ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动态MPI测定的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及其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完成CZT SPECT动态MPI定量血流测定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CZT SPECT测定MPI半定量参数(负荷积分、静息积分和差值积分)及心肌定量血流参数[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分别以任意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两种情况作为判断狭窄的阳性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及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类型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年龄(62.1±8.7)岁,其中男性66例(67%)。在患者水平,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58例)左心室sMBF(LV-sMBF)[(1.36±0.45)ml·min -1·g -1比(2.09±0.64)ml·min -1·g -1]和左心室MFR(LV-MFR)[(1.45±0.43)比(2.17±0.54)]均低于对照组(40例);狭窄组负荷总积分和差值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38例)LV-sMBF[(1.19±0.34)ml·min -1·g -1比(1.94±0.63)ml·min -1·g -1]和LV-MFR[(1.34±0.35)比(2.00±0.58)]均低于对照组(60例);狭窄组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在血管水平,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122支)sMBF[(1.26±0.49)ml·min -1·g -1比(1.95±0.70)ml·min -1·g -1]和MFR[(1.35±0.46)比(2.05±0.65)]均低于对照组;狭窄组负荷积分和差值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74支)sMBF[(1.12±0.41)ml·min -1·g -1比(1.84±0.70)ml·min -1·g -1]和MFR[(1.25±0.38)比(1.93±0.66)]均低于对照组(220支);狭窄组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阳性标准时,ROC曲线示心肌定量血流参数诊断冠心病的 AUC和95% CI为0.830(0.783~0.877),其灵敏度(86.1%比61.5%)、特异度(82.6%比73.8%)、阳性预测值(77.8%比62.5%)、阴性预测值(89.3%比73.0%)和准确度(84.0%比68.7%)均高于半定量参数( 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心肌定量血流参数诊断冠心病的 AUC和95% CI为0.832(0.785~0.879),其灵敏度(89.2%比67.6%)、阴性预测值(95.5%比86.2%)和准确度(80.6%比68.0%)也均高于半定量参数( P均<0.05)。 结论:与传统SPECT MPI半定量参数相比,CZT SPECT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较佳的诊断增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PECT G-MPI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储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灌注显像(SPECT G-MPI)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储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冠心病,行负荷+静息SPECT G-MPI提示有心肌缺血,且在3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以17节段5分法,获得负荷总积分(SSS)和静息总积分(SRS),计算总差值分(SDS,SDS=SSS-SRS)。采用4DM软件获得负荷和静息状态下LVEF,计算LVEF储备(ΔLVEF,ΔLVEF=负荷LVEF-静息LVEF)。记录病历系统中再住院MACE情况或每12个月随访1次,随访终点为患者发生MACE。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无MACE组和MACE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ΔLVEF与所有MPI参数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预测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MACE的最佳SDS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SDS组和不同ΔLVEF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64例冠心病患者,年龄为(58.6±10.7)岁,其中男性120例。随访(26.5±10.4)个月,共30例发生MACE。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SDS( HR=1.069,95% CI:1.005~1.137, P=0.035)和ΔLVEF( HR=0.935,95% CI:0.878~0.995, P=0.034)为预测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DS预测MACE的最佳截断值为5.5,曲线下面积为0.63( P=0.022)。生存分析示,SDS≥5.5组MACE发生率高于SDS<5.5组(27.6%比13.2%, P=0.019),ΔLVEF<0组MACE发生率高于ΔLVEF≥0组(25.6%比11.0%, P=0.022)。 结论:SPECT G-MPI评估的LVEF储备为预测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而SDS为独立危险因素。SPECT G-MPI可以通过评估心肌缺血和LVEF储备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PET/CT诊断及其相关因素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定量心肌血流分析诊断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CA)胸痛患者CMD的发生风险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因胸痛行PET/CT定量心肌血流分析的NOCA患者。NOCA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存在任何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病变。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PET/CT左心室负荷及静息状态的心肌血流量和左心室整体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结果,根据CFR分为CMD组(CFR<2)和对照组(CFR≥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FR与各临床连续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初步探讨CM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年龄(56.7±9.6)岁,其中女性41例(62%),CMD组20例(30%),对照组46例(70%)。单因素分析显示,CMD组体重指数(BMI)[(28.1±3.6)kg/m 2比(25.6±3.5)kg/m 2, P=0.01]、总胆固醇[(4.89±1.03)mmol/L比(4.30±1.02)mmol/L, P=0.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3±0.81)mmol/L比(2.71±0.95)mmol/L, P=0.038]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FR与BMI呈中等程度负相关( r=-0.45, P<0.001),与总胆固醇( r=-0.271, P<0.05)和LDL-C( r=-0.280, P<0.05)呈弱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性别、高血压、糖尿病、LDL-C调整后,BMI与CMD独立正相关(BMI每增加5 kg/m 2,CMD风险增加1.528倍,95% CI:1.083~5.897, P<0.05)。 结论:在NOCA胸痛患者中,CMD发生风险较高,BMI升高与基于PET/CT定量心肌血流分析诊断的CMD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老年人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低剂量CT融合显像(SPECT/CT)在老年人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疑诊肺栓塞并完成肺通气/灌注SPECT/CT检查的279例患者资料,其中年龄≥65岁者163例(老年组)、年龄<65岁者116例(非老年组)。以经随访证实正确的出院诊断为最终诊断,比较分析两个年龄组肺通气/灌注SPECT/CT的诊断效能,以及老年组肺通气/灌注SPECT/CT和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的诊断效能。老年组同期完成肺通气/灌注SPECT/CT、CT肺动脉造影(CTPA)者43例,比较分析其肺通气/灌注SPECT/CT与CTPA的诊断效能。结果:老年组肺通气/灌注SPECT/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6.10%(74/77)、91.86%(79/86)和93.87%(153/163),与非老年组的诊断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4.31%(83/88)和准确性94.83%(110/1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0.409、0.116, P=1.000、0.522、0.733)。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42%(65/77)、63.95%(55/86)和73.62%(120/163),与肺通气/灌注SPECT/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3例均行肺通气/灌注SPECT/CT及CTPA的老年患者中排除1例CTPA诊断不能确定者,肺通气/灌注SPECT/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55%(28/29)、92.31%(12/13)、95.24%(40/42),CTPA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65.52%(19/29)、92.31%(12/13)、73.81%(31/42),两者特异性相同,敏感性和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22)。 结论:肺通气/灌注SPECT/CT显像在老年患者中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高,优于CTPA和经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双原发癌合并子宫肌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49岁,因"经量增多2年,白带异常伴经期延长4个月"入院。入院前实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1g/L;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恶性细胞;鳞状细胞癌抗原阴性;肿瘤标志物:铁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未见异常。入院时妇科情况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常大、轻度糜烂,前唇僵硬,范围约3 cm×3 cm×2 cm,后唇质中,双侧宫旁韧带无增厚,无压痛;子宫前位、常大,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入院后常规超声示:子宫肌层内测及数个低回声结节,较大位于后壁,大小约32 mm×23 mm×32 mm,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结节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息肉样增厚,宫腔内见一稍高回声团块,大小约17 mm×12 mm×16 mm,CDFI显示团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宫颈管内测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3 mm×26 mm×35 mm,CDFI可见团块粗大供血血管来自宫颈前唇(图1)。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1.5 ml行超声造影示:注入造影剂后第13 s宫颈管内团块快速增强,第20 s宫腔内团块开始增强,均快于周围肌层,达峰时增强水平均高于周围肌层;后壁结节呈环状增强,与肌层同步,达峰时呈不均匀高增强,与周围肌层界限清晰;增强晚期,宫颈管内团块、宫腔内团块造影剂快速消退,与肌层界限清晰,后壁结节内造影剂消退缓慢(图2)。超声造影诊断:①宫颈管内团块,考虑宫颈癌(宫颈内膜、间质病变为主)并浸润宫颈前后唇;②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部分区域呈息肉样增厚),宫腔内团块,待排除子宫内膜与宫颈同源病变;③子宫肌瘤(肌壁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结果示:子宫饱满,中央条片状低密度影,拟子宫内膜增厚;宫颈密实,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片状不均匀低强化影,可符合宫颈癌表现,未排除其他,请结合临床及超声检查;子宫后壁结节状稍低密度影,疑子宫肌瘤可能。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宫颈)癌,建议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诊断。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剖开子宫,宫腔内见多个息肉样赘生物,宫颈管见一个菜花样肿物,切面灰白质脆易碎,肉眼观浸润纤维肌层超过其1/2,肌壁间见3个灰白结节,切面灰白质韧呈编织状(图3)。术后手术标本病理检测,子宫峡部多次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均提示未见癌。术后病理回报:①宫颈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Ⅲ级,肿物浸润>1/2肌壁,宫颈管可见鳞状细胞癌,神经、脉管侵犯均(-),癌细胞P-16(+),Ki-67(热点区约70%+),Syn(神经纤维+),CD31(脉管+),D2-40(淋巴管+);②子宫内膜样癌,Ⅰ级,肿物浸润<1/2肌壁,神经、脉管侵犯均(-),癌细胞ER(90%强+),PR(90%强+),HER-2(-),Ki-67(热点区约30%+),Syn(-),CD31(脉管+),D2-40(淋巴管+),MLH-1(-),PMS2(-),MSH-2(+),MSH-6(+),提示肿瘤微卫星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功能缺陷(dMMR);③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图4)。患者出院诊断:①宫颈恶性肿瘤(ⅠB3期,T1b3N0M0);②子宫内膜恶性肿瘤(ⅠA期,T1aM0N0);②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水肿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淋巴水肿是整形外科中的慢性疾病,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对淋巴水肿的诊断大多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因此,淋巴水肿的影像诊断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该文针对淋巴水肿的影像诊断进行了综述,包括X线淋巴造影、磁共振扫描和造影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造影成像、荧光造影成像和多普勒超声,旨在通过分析淋巴水肿在各种影像学上的特点,明确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27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27例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就诊年龄2 d至10岁7个月,平均2.54岁。27例均有面部鲜红斑痣,皮损分布跨越面部中线位置,淡红色至紫红色不等,其中偏侧优势分布者21例,双侧对称分布者6例。17例患儿合并眼脉络膜血管畸形,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4例,眼压高5例,视神经萎缩伴短暂性失明1例。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12例。27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0例发现异常: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异常的10例中8例有局部钙化灶,8例皮损侧颅骨局部增厚;核磁共振平扫检查结果异常的14例中13例有脑萎缩征象;9例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提示脑回样强化血管影;5例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提示患侧大脑前中动脉分支减少等异常征象。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患儿以面部鲜红斑痣偏侧优势分布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伴有癫痫、青光眼或智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钙化灶、脑萎缩、局部颅骨板障增厚、脑回样强化血管影等异常,需早期明确诊断后系统综合治疗,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并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动脉肉瘤与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栓塞CT鉴别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及其与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组)和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组)的患者资料。PAS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5.4±15.5)岁;CPTE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38.6±14.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肺动脉造影结果,总结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T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7/19)明显多于PAS组(0/13, P=0.025),且该组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674.50(261.70~1 977.70)]高于PAS组[66.00(28.10~505.50), P=0.001]。CT肺动脉造影中,PAS组多累及主肺动脉(11/13),病变近端与肺动脉管壁多呈锐角(11/13);高于CPTE组(5/13, P=0.003;2/13, P<0.001)。PAS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干的膨胀指数为1.19±0.17,叶段肺动脉膨胀改变(10例)明显高于CPTE组(0.99±0.19, P=0.006;2例, P<0.001),右心室横径/左心室横径(RVd/LVd)、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PAd/AOd)明显低于CPTE组(0.97±0.19 和1.23±0.35, P=0.020;0.98±0.25 和1.15±0.20, P=0.039)。 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累及主肺动脉且呈膨胀性生长,高度提示肺动脉肉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对慢性肺栓塞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 2014年1月至2022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心脏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1、38、60、64岁。4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胸部X线片、心脏CT及MR增强检查,2例行PET-CT检查,3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分别位于主肺动脉与左心耳间、房间隔下部、升主动脉根部与左心耳间、前室间沟右前部。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2例;其中伴发心脏破裂1例。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4例。CT平扫示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3例、密度欠均匀1例,4例均未见脂肪或钙化成分,平均CT值约36 HU,增强扫描均见病灶边缘明显强化,最大平均CT值约279 HU;心脏MR T 1WI上显示为等或略高信号,T 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即“灯泡征”;增强后均明显强化并显著渐进性延迟强化,2例强化均匀。冠状动脉造影示肿瘤染色2例、未见肿瘤染色1例。PET-CT示病灶 18F-脱氧葡萄糖(FDG)低摄取1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1.6;FDG代谢程度类似血池1例。心脏血管瘤的特征影像“灯泡征”、早期边缘明显强化并渐进性显著延迟强化、轻度FDG摄取或无摄取具有一定诊断及鉴别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