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理念的五E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对肠造口出院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理念的五E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排除信息不全的7例,最终纳入87例,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43例)给予五E护理干预,比较2组知信行、病耻感、心理调适能力、生命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知信行评分、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评分、生命质量量表(QLO-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造口出院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理念的五E护理,能够改善知信行水平,减轻患者病耻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病毒治疗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对“检测不到等于无传染性”理念的认知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深圳市抗病毒治疗MSM 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对“检测不到等于无传染性”(“U=U”)理念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影响其认知的因素,为制定针对该理念的宣传和倡导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结合HIV感染者日常随访,在深圳市通过方便抽样招募抗病毒治疗MSM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估算样本量为475例。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性行为、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检测信息,以及对“U=U”理念的认知情况等内容,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研究对象接受“U=U”理念的相关因素。结果:共490例抗病毒治疗MSM感染者,其中知晓“U=U”理念的占60.2%(295/490),接受“U=U”理念的占50.6%(248/4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 OR=1.76,95% CI:1.12~2.75)的研究对象更可能接受“U=U”理念;无本地户籍(a OR=0.51,95% CI:0.29~0.92)、最近1次病毒载量检测结果>0拷贝数/ml(a OR=0.61,95% CI:0.38~0.98)和不知晓“U=U”理念(a OR=0.13,95% CI:0.09~0.21)的研究对象更可能不接受“U=U”理念。 结论:深圳市抗病毒治疗MSM感染者对“U=U”理念的认知仍处于较低水平,应结合其日常随访,通过医务人员加大对该理念的宣传和倡导力度,提高MSM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效果。同时,要根据MSM感染者的人群特点,制定相关工作指南,提高“U=U”理念宣传和倡导工作的规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RMA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希望水平和临床妊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以及成就(PERMA)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希望水平和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00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给予PERMA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均干预3个月,分别采用希望水平评定量表(HHI)、病耻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受精率、妊娠率以及自然流产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SAS评分、SDS评分和病耻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自我效能评分和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受精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PERMA理念下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提升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和病耻感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并能提升患者受精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BB理念导向式管理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心理韧性、自尊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认知-信念-行为(Cognition-Belief-Behavior,CBB)理念导向式管理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心理韧性、自尊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84例,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CBB理念导向式管理,均持续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尊量表(R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RSES、GSES评分及在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的CD-RIS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RSES、GSES评分及在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的CD-RIS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CBB理念导向式管理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心理韧性、自尊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赋能理念的家长参与式干预策略在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赋能理念的家长参与式干预策略在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5月-2022年2月收治的14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赋能理念的家长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干预前后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喘息、咳嗽、发热、呼吸困难4项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盖瑟尔发育量表(GESELL)的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GESEL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的就寝习惯、睡眠焦虑、睡眠持续时间、夜醒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CSHQ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的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5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PedsQ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为92.86%(65/70),高于对照组的81.43%(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0,P=0.043).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15%(68/70),高于对照组的87.14%(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4,P=0.028).结论 基于赋能理念的家长参与式干预策略用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有助于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改善患儿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健康理念与音乐疗法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基于健康理念与音乐疗法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诊治的92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理念与音乐疗法的综合干预模式,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痛苦度评分、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健康行为状态评分、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心理痛苦度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坚韧、乐观、自强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正性态度、自我压力、自我决策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理念与音乐疗法的综合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升健康行为状态、控制癌因性疲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9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早癌ESD知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康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为(24.67±8.25)h、(43.90±10.27)h、(9.38±2.02)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7.83±9.40)h、(50.03±12.85)h、(10.26±2.37)d;手术 24、48、72 h 后观察组 VAS 评分为(2.63±0.67)、(1.84±0.52)、(1.33±0.38)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9±0.70)、(2.06±0.58)、(1.47±0.42)分;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为(38.73±7.40)分,低于对照组的(42.05±8.01)分;观察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为(31.53±6.27)分,高于对照组的(29.28±5.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自伤 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自伤、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存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DBT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71例.DBT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通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价患者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变化;通过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变化;通过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SAS、SDS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干预后DBT干预组患者平均无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9.83± 2.25)分vs.(12.00±2.00)分,t=6.073,P<0.001]、有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8.07±1.81)分vs.(10.65±2.06)分,t=7.916,P<0.001)]、SAS[(42.08±4.23)分vs.(47.01±3.31)分,t=7.728,P<0.001)]、SDS 评分[(41.79±4.89)分vs.(45.00±5.61)分,t=3.638,P<0.001)]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平均利己社交评分[(25.34±3.35)vs.(21.86±3.40),t=6.142,P<0.001)]、自我负强化评分[(16.90±2.55)分 vs.(14.06±1.99)分,t=7.413,P<0.001)]及情绪表达评分[(12.90±2.52)分vs.(10.14±2.33)分,t=6.776,P<0.001)]、QOL 评分[(69.25±7.05)分 vs.(63.39±分,t=5.045,P<0.001)]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SAS与无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r=0.206、P<0.05)、有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r=0.378,P<0.001)呈正相关性,与利己社交(r=-0.203,P<0.05)、自我负强化评分(r=-0.300,P<0.001)呈负相关性;SDS评分与有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r=0.225,P<0.05)呈正相关性,与自我负强化评分呈负相关性(r=-0.254,P<0.05).结论 基于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的自伤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提高青少年患者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背景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发扬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维护和促进上独特作用,而目前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知晓情况、信任度及采用行为情况,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结合地理位置(广州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经济等因素选择广州市 4 个行政区域 12 个街道的 652 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获取中医"治未病"知识的途径、对中医"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52位社区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医"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医"治未病"服务,69.63%(454/652)的社区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传统理疗,仅有 6.59%(43/652)的社区居民过去一年接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次数超过 4 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广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χ2=9.218)、户口性质(χ2=19.356)、婚姻状况(χ2=2.490)、职业(χ2=17.889)、医疗保险付费方式(χ2=13.5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口性质(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是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OR=2.646、5.593、10.502).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认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对较高,但实际服务的接受次数不足,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非农业转居民户口的社区居民信任度较高,农业户口的信任度较低.应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针对特定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社区居民培养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习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疼痛评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实施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对其疼痛评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9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均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心理困扰筛查工具、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定结果,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SF-MPQ各分量表得分、QoR-15得分、心理困扰筛查工具问题列表(PL)中生理、情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表现更佳;术后24 h、3 d、7 d时观察组心理困扰阳性率低于对照组(x2=5.014、4.460、4.141,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4.409、8.066、3.300,P<0.01).两组消化道不适、尿潴留、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0、0.122、0.710,P>0.05).结论 无痛理念下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其心理困扰,对促进恢复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