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降钙素水平的甲状腺髓样癌手术范围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tn)是MTC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在MTC的诊断、治疗及术后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放化疗及 131I对MTC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手术为目前MTC的主要治疗方式。MTC侵袭性较强、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合理的手术范围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MTC的手术范围仍存在部分争议,现就血清Ctn水平在协助评估MTC手术范围的研究进展及争议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 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 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级别脑胶质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同步放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8例明确诊断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Ⅳ级36例,Ⅲ级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TTFields联合同步放化疗。按照神经肿瘤反应评价(RANO)标准判断肿瘤缓解、稳定或进展。按照不良事件通用术语5.0版标准和TTFields相关皮肤不良事件(dAE)分级标准记录不良事件。治疗依从性通过NovoTTF-200A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评估,以每日TTFields使用时间的百分比计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使用TTFields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9.2h(范围为2.4~22.6 h),中位治疗依从性为80%(范围为10.0%~94.0%)。为期42 d的TTFields同步放化疗后,12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均为疾病稳定。26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的患者中,23例(88%)评价为疾病缓解。7、10、13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0%、64.0%、49.5%。TTFields相关dAE主要是1级(45%)和2级(8%),无3-4级;典型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水泡、皮损或溃疡、脓肿。中位随访时间10.0个月(范围为1.6~21.3个月),随访截至2023年7月,38例患者中26例稳定,12例进展(其中8例死亡)。结论:初步结果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TTFields同步放化疗是有效的且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卵巢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合并腹膜胶质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18岁。8年前因“高级别实性未成熟畸胎瘤”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术后数月即出现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为“实性未成熟畸胎瘤(1级)”;术后5年出现腹腔占位,此后3年间数次化疗无效,肿瘤持续增大并出现压迫症状,为治疗行第三次手术,诊断为“生长性畸胎瘤综合征,伴腹膜胶质瘤病”。术后随访30个月,患者无复发。此类疾病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持续生长或广泛种植的生物学行为,放化疗无效,彻底的手术切除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加深认识,正确诊断,积极手术,避免不必要的放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母细胞瘤骨和骨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神经母细胞瘤(NB)具有高度的生物学异质性,预后差异很大。半数以上患儿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和骨髓转移约占60%,即使通过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分化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策略,预后仍然不理想。本文对NB骨和骨髓转移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上颌窦NUT癌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of the testis,NUT)癌是一种罕见的、分化程度低、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没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没有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学表现,常引起误诊及漏诊。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了1例儿童上颌窦NUT癌患者,初次病理报告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经根治性放化疗后肿瘤未消退,进一步手术治疗后,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符合NUT癌。本文结合文献探讨了NUT癌的病理以及治疗策略,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NUT癌治疗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样腺癌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肾样腺癌(MLA)是发生于子宫和卵巢的罕见肿瘤,诊断困难,侵袭性强,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差。本文报道2例MLA,其中1例卵巢MLA患者,63岁,无症状,体检发现,外院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本院病理会诊证实为卵巢MLA Ⅰa期,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现无瘤存活18个月;1例子宫MLA患者,71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伴全腹胀痛,行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MLA Ⅳb期,患者拒绝术后辅助治疗,现术后2个月,恶液质状态带瘤存活中。MLA的确诊均依赖于特征性免疫组化检测,表现为GATA结合蛋白3(GATA3)、配对盒基因2(PAX2)、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1)、CD 10、野生型p53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ilms瘤基因1(WT-1)等阴性表达。因女性生殖系统MLA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故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目前,MLA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为主,对于早期患者术后也倾向于积极的辅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alignant melanoma,SNMM)是一种罕见且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鼻腔黏膜中的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属于弥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其恶性程度高,可侵犯鼻窦、眼眶,致面部隆起畸形,并且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其预后往往较差。对于早期SNMM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则以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围绕SNMM展开讨论,更加全面地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例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0~69)岁。肿瘤位于肾脏3例,膀胱2例,睾丸4例。首发症状:肾肿瘤3例中2例为发热(1例伴腹痛及体重减轻),1例为体检发现肾盂占位;膀胱肿瘤1例为肉眼血尿伴腹痛,1例为尿急、尿痛;4例睾丸肿瘤均为睾丸无痛性肿大。5例行CT检查见低密度肿物伴轻中度强化,4例睾丸肿瘤行B超检查提示不规则、不均质肿块内见血流信号。术前诊断均为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6例接受手术,3例行病灶穿刺获取病理。9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联合化疗,2例仅接受化疗,2例仅接受手术治疗,1例未治疗。肾肿瘤3例中,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肾盂占位性病变者行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予R-CHOP方案静脉化疗;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术后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膀胱肿瘤者均行TURBT,术后均拒绝放化疗。4例睾丸肿瘤者中,3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1例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术;3例行R-CHOP方案化疗,1例于外院行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具体方案不详;4例均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甲氨蝶呤15 mg+阿糖胞苷50 mg+地塞米松5 mg)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结果: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8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睾丸淋巴瘤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按照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确诊时Ⅰ~ⅡE期4例,ⅢE~ⅣE期5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6例,≥3分3例。随访时间平均18(6~66)个月。7例存活,其中3例完成化疗者中,2例完全缓解(睾丸淋巴瘤ⅡE期IPI评分1分和ⅣE期IPI评分2分各1例),1例部分缓解(肾盂淋巴瘤ⅣE期IPI评分3分);3例拒绝化疗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膀胱淋巴瘤2例和肾盂淋巴瘤1例,均为ⅠE期IPI评分1分);1例化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性肺炎停止化疗(睾丸淋巴瘤ⅢE期IPI评分3分)。肾淋巴瘤ⅢE期IPI评分3分1例和睾丸淋巴瘤Ⅲ期IPI评分2分1例,分别于确诊后6个月、17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泌尿男生殖系统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表现特异性差,诊断时应根据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常见肿瘤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R-CHOP方案化疗为首选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