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院智能化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优化预约诊疗管理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聚焦数智化诊疗预约的需求,开展了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智能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实践,通过构建智能化检查预约系统、丰富预约范畴、互通预约信息、完善配套服务和建立预约监管机制,为多院区和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患者提供了智慧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检查预约服务。该院CT、MRI和超声检查的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分别从2021年的7.43 h、8.75 h和4.63 h降至2023年的4.63 h、4.72 h和2.18 h,患者平均检查预约满意度从90.7%升至96.5%,智能化检查预约统筹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医院优化预约诊疗服务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时段预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门诊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专科医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就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咨询系统应用效果,为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初诊咨询系统的4 647例患者及系统应用前2019年同期来院就诊的4 622例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对患者年龄、来源、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占比、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进行比较,并测算系统应用后为患者节省的就医成本。 结果:系统应用后,初诊患者中≥60岁患者占比由15.9%提升至17.9%,外地患者占比由70.2%提升至74.3%,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比例由41.4%提升至71.5%,患者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由(5.0±4.8)天缩短至(3.9±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应用后共为患者节省费用617.7万元,平均为每例患者节省费用3 895元。 结论:初诊咨询系统的应用对于深化诊前服务内容、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缩短就诊等待天数以及节省就医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沈阳市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分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 t=-19.813, 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 t=-3.264, 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F=29.729, 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 F=2300, P<0.001)。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Quaba皮瓣修复手和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Quaba皮瓣修复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应用改良Quaba皮瓣修复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35.6岁。手部28例,足部8例;外伤性软组织缺损26例,手部慢性感染5例,手部肿瘤切除术后5例。创面缺损面积1.5 cm×0.5 cm~5.0 cm×3.0 cm,皮瓣大小为5.0 cm×1.5 cm~10.0 cm×6.5 cm。优化方法:①延长皮瓣的桨叶或旋转点向远端移动;②确定进入蒂部的穿支血管,发出穿支位置为旋转点,保证最大的血流灌注;③增加蒂部活动度,减少皮瓣的旋转角度;④均保留蒂部浅静脉;⑤合理地保留蒂部的筋膜组织;⑥蒂部"皮尾"设计。术后采用门诊预约复查、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定期随访,评估皮瓣的颜色、质地、创面愈合情况、供区并发症及手功能。结果: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直接闭合27例,皮片移植9例。随访3~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迟钝,创面愈合。28例手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2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所有患者掌指关节活动满意,屈曲65°~90°,平均80°;背伸0°~20°,平均8°,均无明显关节疼痛。8例足部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 趾跖趾-趾间功能评分:优6例,良2例。 结论:改良Quaba皮瓣切取简便、血流循环稳定可靠,优化方法可延长皮瓣的桨叶、降低旋转轴点,是修复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肾镜取石术作为日间手术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46例接受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7±8.5)岁。体质指数(22.7±2.1)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7例、Ⅱ级9例。肾盂结石2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结石位于左侧27例、右侧19例。结石最大径(2.31±0.52)cm。患者于门诊确诊并确定手术方案,完成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并完成麻醉评估及手术预约。术日9点来院,行术前准备后随即手术。采用椎旁阻滞麻醉,先截石位膀胱镜下置F5输尿管导管,然后改为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建立F18通道,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日晚留观,次日上午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无排尿障碍、无发热腰痛、无严重的血尿,能下床自由活动、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对答切题。符合标准办理出院。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1个月清石率。 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因术中发现肾盂积脓、1例因术后发热延迟出院,余43例于24 h内出院。所有患者均只建立1个F18通道,平均手术时间(32.2±14.8)min,术中均无疼痛主诉。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例,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为(12.6±14.7) g/L。术后4 h VAS疼痛评分(28.7±10.2)分,次日VAS评分(36.2±11.5)分。术后1个月复查,43例中41例无临床有意义残石,清石率为95.3%。随访3个月,未出现输尿管狭窄、漏尿、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直径<3 cm的单发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PCNL日间手术模式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组团式社区卒中患者康复模式的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1+N+N”组团式支持管理模式对社区恢复期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干预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随访登记的上海市徐汇区枫林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N+N”干预组和对照组。收集并记录入选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合并症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卒中管理方案,“1+N+N”干预组则通过家庭医生“1+N+N”组团式支持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家庭医生“1+N+N”组团式支持管理模式,“1”指家庭医生,第1个N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团队,第2个N指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团队预约及双向转诊。分别于基线及干预后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运动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干预方式与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心理状况评分的关联。结果:纳入患者120例,年龄(71.5±6.8)岁,男性59例(49.2%),“1+N+N”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与对照组比较,“1+N+N”干预组患者的年龄较小( P=0.013),合并冠心病者占比较低( P=0.003),其余变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N+N”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ADL、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均 P<0.01)。“1+N+N”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ADL和心理状况评分“1+N+N”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01);干预后“1+N+N”干预组上述评分则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医生“1+N+N”组团式支持管理模式与ADL评分无明显关联( t=0.27, P=0.799),与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正向关联( t=15.64, P<0.001),与心理状况评分存在正向关联( t=13.70, P<0.001)。 结论:家庭医生“1+N+N”组团式支持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且对后两者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的干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总体满意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以及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其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对0~3岁儿童家长基本情况、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以及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3 178名儿童家长纳入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总体满意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2.32%。儿童家长从家到预防接种门诊时间 M( P 25, P 75)为10.00(10.00,20.00)min,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 M( P 25, P 75)为10.00(5.00,15.00)min,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 M( P 25, P 75)为5.00(3.00,10.00)min,额外消耗总时间 M( P 25, P 75)为30.00(20.00,45.00)min。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有利于提高儿童家长总体满意率的额外消耗时间因素依次为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4~ min组与8~min组相比, OR=1.863,95% CI:1.307~2.657)、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4、4~min组与8~min组相比, OR=1.529,95% CI:1.102~2.120; OR=1.534,95% CI:1.104~2.130)、额外消耗总时间(15~ min组与30~min组相比: OR=1.470,95% CI:1.094~1.976)。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非线性检验 χ2=13.18, P=0.001)、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非线性检验 χ2=13.50, P=0.001)以及额外消耗总时间(非线性检验 χ2=9.38, P=0.009)与总体满意情况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倒“V”形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等待进行注射疫苗的时间和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总时间影响总体满意率。其中,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的影响最大,且该环节等待时间较长,建议预防接种门诊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建立微信公众号、APP等)开展分时段预约,并控制单位时间服务人数,对预防接种人群进行有效分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评估的机构调查结果:2018—2020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机构落实情况。方法:于2019年3月和2021年1—3月,采用统一的《医疗机构调查表一》和《医疗机构调查表二》对全国31个省份的143家三级公立医院同步开展调查,通过医院自报和专家现场评分方式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两次横断面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落实"行动计划"得分率均值为88.9%,较2018年(84.4%)有所提升,预约诊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日间服务、智慧医院和人文服务提升显著。2020年评估中,后勤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得分率均值超过95%,日间服务、远程医疗制度和医务社工制度得分率均值低于85%。综合医院总得分率均值显著高于各专科医院( P<0.001)。2020年评估中,29个(74.4%)二级指标的满分医院占比超过80%,达到达标水平。 结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行动计划"落实水平持续改善,取得明显进步,但部分维度和指标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