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6 714例患儿血清中抗EBV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 (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根据VCA-IgM、VCA-IgG及EBNA-IgG 3项主要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EBV感染状态;对其中VCA-IgM单独阳性的患儿,4~6周后复查EBV抗体。结果:26 714例患儿中VCA-IgM抗体阳性2 963例(11.09%),VCA-IgG抗体阳性15 349例(57.46%),EBNA-IgG抗体阳性14 263例(53.39%)及EA-IgG抗体阳性731例(2.74%)。15 149例男童VCA-IgM、VCA-IgG、EBNA-IgG及E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 663/15 149例)、57.73%(8 745/15 149例)、53.49%(8 103/15 149例)及2.57%(389/15 149例),11 565例女童上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4%(1 300/11 565例)、57.10%(6 604/11 565例)、53.26%(6 160/11 565例)及2.96%(342/11 565例),不同性别患儿在4项抗体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CA-IgG及EGNA-IgG抗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 χ2=4 057.744、4 776.285,均 P<0.05),至14岁时,患儿VCA-IgG及EBNA-IgG的阳性率分别达到87.98%(1 317/1 497例)及88.78%(1 329/1 497例);三抗体联合检测显示,在VCA-IgM阳性的急性感染患儿中,以典型原发感染状态[36.38%(1 078/2 963例)]及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激活状态[43.81%(1 298/2 963例)]为主;而VCA-IgG及EBNA-IgG双阳性的抗体组合模式占既往感染患儿的95.09%(12 777/13 437例)。在198例VCA-IgM单独阳性患儿中,有133例(67.17%)在复查时未发生血清IgG阳转。在所有就诊患儿中,无单独EA-IgG阳性患儿,而既往感染的患儿中3.19%(428/13 437例) EA-IgG阳性。 结论:EBV 4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患儿中无差异,其既往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体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和可靠的信息;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EA-IgG是诊断EBV既往感染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沈阳地区4 537例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和分析沈阳地区4 537例足月新生儿使用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检查系统(Ret-CamⅢ)行眼病筛查的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的足月新生儿4 53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足月新生儿均使用Ret-CamⅢ对眼前段及眼底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诊,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 537例新生儿中,共3 276例(72.21%)足月新生儿初筛通过,1 261例(27.79%)初筛未通过,眼前段异常252例(5.55%),眼底异常1 700例(37.47%)。眼前段异常中最多见的为瞳孔残膜(76例,1.68%),最少见的是先天性白内障(3例,0.07%);眼底异常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720例,15.87%)、视网膜周边白色病灶(661例,14.57%)、类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91例,2.01%)、视网膜脱色素改变(88例,1.94%)及杯盘比大(73例,1.61%)。结论::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中大部分初筛通过,未通过的新生儿眼病以眼底异常为主,最常见的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沈阳地区一起人副流感病毒3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一起小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暴发的病原及其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0年12月末沈阳地区某小学暴发疫情中的患病学生咽拭子标本17份,采用TaqMan低密度阵列分析技术(TaqMan low-density arrays,TLDA)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并对副流感病毒3型阳性标本采用巢式RT-PCR方法核酸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TLDA检测确定10份标本为副流感病毒3型核酸阳性,同时伴有条件致病菌感染,扩增HN基因获得7条完整序列。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7个毒株均处于C3a.1进化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9.9%,与原型株Wash/47885/57核苷酸同源性为94.6%,与进化距离最近的浙江株ZJ/11-s-165/KP690785/CHN/11为99.5%。结论:引起沈阳地区该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为副流感病毒3型,为我国东北地区首次报道,其处于C3a.1进化分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沈阳市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分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 t=-19.813, 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 t=-3.264, 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F=29.729, 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 F=2300, P<0.001)。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烟台地区汉族人群HLA-Ⅱ类基因区五个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烟台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PA1、-DPB1、-DQA1、-DQB1、-DRB1五个位点基因分布多态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烟台市中心血站检测合格的汉族无偿献血者外周血样本135例,利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入组人群进行HLA-DPA1、-DPB1、-DQA1、-DQB1、-DRB1五个位点基因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统计分析HLA-DPA1、-DPB1、-DQA1、-DQB1、-DRB1基因频率特点,并与其它地区人群基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HLA-DRB1、DQA1、DQB1、DPA1、DPB1五个位点检出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是DRB1*09:01、DQA1*01:02、DQB1*03:01、DPA1*02:02、DPB1*05:01; 五个位点等位基因中,发现98种HLA-DRB1基因型,频率高于1.48%的有7种;66种HLA-DQB1基因型,频率高于1.48%的有14种;68种HLA-DQA1基因型,频率高于1.48%的有14种;36种HLA-DPB1基因型,频率高于1.48%的有13种;10种HLA-DPA1基因型,频率高于1.48%的有6种。烟台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01: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南方汉族人群和沈阳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18.97,7.58, P值均<0.05),-DRB1*07:01、-DRB1*13:01基因频率仅明显高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20.10,12.08; P值均<0.05),而HLA-DRB1*14:54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7.76, P<0.05),HLA-DQA1*02:01、-DQA1*05:08、-DQB1*02:02、-DQB1*05:01、-DQB1*06:02、-DQB1*06:03、-DQB1*06:0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20.93,13.26,12.45,4.95,8.30,10.64,6.53; P值均<0.05),HLA-DQA1*03:03、-DQA1*05:05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沈阳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13.40,7.50; P值均<0.05),HLA-DQA1*05:03、-DQB1*05:02、-DQB1*06:01则明显低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4.51,13.87,6.43; P值均<0.05),HLA-DPA1*01:03、-DPA1*02:07、-DPB1*02:01、-DPB1*04:02、-DPB1*17: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18.34,10.72,254.85,5.11,13.83; P值均<0.05),HLA-DPA1*01:03、-DPB1*05: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沈阳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6.54,14.18; P值均<0.05),HLA-DPA1*02:02、-DPA1*04:01、-DPB1*02:02、-DPB1*05:01、-DPB1*13:01、-DPB1*21:01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南方汉族人群( χ2值分别为15.41,6.62,6.86,8.20,5.98,29.59; P值均<0.05),其他基因频率与南方及沈阳汉族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烟台地区汉族人群HLA-Ⅱ类基因区五个位点有其独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影响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及超重、肥胖对血脂、血糖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1-10月健康体检者共6 065例,按体质量指数不同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间超重和肥胖情况的变化趋势,比较组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6 065例受检者中,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分别占39.50%、41.85%、18.65%。随着年龄增加,超重、肥胖率呈升高趋势(χ 2=118.958, P<0.001);男性超重、肥胖率(超重率47.45%、肥胖率24.64%)高于女性(超重率33.08%、肥胖率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7.176, P=0.000)。超重肥胖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肌酐、尿酸、胱抑素C、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均低于正常组,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04、7.668、0.057、9.710、19.723、12.840、27.840、15.880、8.368、22.986、18.382、10.924、17.283、23.378、8.033、29.782、18.937,均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收缩压、高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B、尿酸、胱抑素C、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是影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肌酐、谷草转氨酶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Wald=37.863、6.871、40.632、13.472、16.800、28.165、94.152、9.533、126.332、8.017、16.427、34.338、13.948、49.814,均 P<0.01)。 结论: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应针对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沈阳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气象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气象学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沈阳市同期气象学资料,采用Pearson′s或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共收治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7 024例(76.89%)≤3岁,每年7月至8月发病率最高,约为59.50%。我院2014年1月始,共有4 611例患儿进行了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查,1 638例(35.52%)阳性,其中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1 091例(66.60%)。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与所有的气象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与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365( P<0.01),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性( r=-0.177, P<0.05)。因为气象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手足口例数=-85.840+0.365×湿度+温度×0.517-0.177×风速,温度和湿度是危险因素,风速是保护因素。 结论: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3岁以下幼儿,病原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最多见。平均温度、平均湿度、风速均与手足口病的发病相关,可以根据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手足口病预测,做到早期监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气黑碳颗粒浓度与儿童哮喘门急诊人数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污染物暴露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儿童哮喘的加重,大气黑碳(black carbon,BC)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污染物,目前东北地区尚无大气BC暴露与儿童哮喘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该研究探讨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沈阳市各医疗机构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门急诊就诊的主要诊断包含"哮喘"的患儿52 653人次,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定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沈阳市儿童哮喘门急诊入院总人数为52 653人次,BC平均浓度为2.58 mg/m 3。其中BC变化(2.00~10.03 mg/m 3)( RR=1.17,95% CI:1.07~1.28)和NO 2变化(0~88 μg/m 3)( RR=1.21,95% CI:1.06~1.39)对儿童哮喘门急诊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污染物浓度升高后累积10 d内对儿童哮喘影响,其中最大的是BC浓度变化对男性儿童哮喘的影响( RR=1.60,95% CI:1.23~2.08)。 结论:BC浓度与男性儿童哮喘的门急诊就诊人数呈正相关,且BC对儿童哮喘的累积作用大于其他污染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辽宁省两所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预防现状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与沈阳市两所三甲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诊疗情况,为大连及沈阳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2015年1—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群基本特征、骨折发生部位、发生骨折部位数目、骨折次数、骨质疏松诊疗以及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所医院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 P = 0.00)。骨折好发部位顺次为髋部、脊柱、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依次为38.26%(295/771)、34.63%(267/771)、9.34%(72/771)、5.71%(44/771)。发生再次骨折为10.89%(84/77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院诊断骨质疏松症为13.88%(107/771);在院期间针对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24.64%(190/771);出院医嘱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18.81%(145/771)。仅0.65%(5/771)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医嘱中既诊断骨质疏松症又给予基础治疗(维生素D 3及钙剂)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结论:大连及沈阳地区两所三甲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构成比、药物治疗构成比及出院医嘱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构成比普遍偏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工作普遍没有被重视,防治形势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沈阳一起GI.6型札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的分子病原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我国沈阳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学及其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21年11月沈阳某高校暴发疫情中的学生病例肛拭子和环境涂抹标本共计57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常规腹泻病毒基因检测,并对札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采用传统RT-PCR方法扩增、序列测定、拼接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确定26份标本为札如病毒核酸阳性,成功扩增15份标本的衣壳蛋白基因片段。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5个阳性标本札如病毒分子分型均为GI.6基因型,各标本序列间同源性为99.99%,与2005日本的LC380411毒株亲缘较近为98.84%。结论:引起本次暴发的病原札如病毒在东北地区较少检出,其基因型为GI.6亚型引起暴发全球罕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