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内服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中药内服方治疗PHN的有效验案与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3篇,涉及处方243首,包括中药191味,使用频次>40的中药有20味,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亦较多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之药,用药药性以温、平、微寒、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归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15组,常用中药可聚为4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用药处方为当归、甘草、延胡索、柴胡、红花、白芍、桃仁、川芎、生地黄。结论:中药内服治疗PHN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顾清解瘀热、调和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主要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联合治疗,多围绕脏腑辨证和气血痰瘀辨证,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为主。内治多自拟方药或以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温胆汤等经典方化裁,外治主要有普通针刺、耳针、头针、腹针、穴位贴敷等,均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胃脘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111本分册中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医案,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关联规则、层次聚类、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纳入处方270首,涉及药物265种,累计使用频次3 249次。分析结果显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常用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频次依次为脾、胃、肺、肝、心经;药物功效以燥湿、降逆、理气、清热、健脾、柔肝止痛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为半夏-陈皮、白术-茯苓、茯苓-陈皮、白术-陈皮、砂仁-陈皮、代赭石-旋覆花等。聚类分析得出六君子汤、左金丸、芍药甘草汤等核心药物组合。药物复杂网络表明用药核心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注重健脾理气化湿、柔肝滋阴、调和气血,用药温清互济,通补兼施,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赵瑞华从“五因三法两要”论治子宫腺肌病痛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赵瑞华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痛经病因病机为寒凝、血瘀、肝郁、气虚、湿阻,“寒”是关键,“瘀”为根本,“郁”是促进,“虚”为内因,“湿”为要素,治以“温、通、和”三法统“温经散寒、温阳化湿、活血消积、疏肝解郁、调和脾胃、调和气血”6个具体治法,注重“缓、固”2个要点,即“方药缓和、慢病缓治”与“培正固效、调摄固效”。临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主次兼夹,病证结合,紧扣两要,贯三法、调量比,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洪敏教授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收集筛选出方剂共509条,中药共18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炒酸枣仁、法半夏、炙甘草、茯苓、黄芩,高频药物组合有法半夏-炒酸枣仁、炙甘草-法半夏、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炒酸枣仁、茯苓-炒酸枣仁、法半夏-黄芩、陈皮-茯苓等,并得到7个潜在新方组合.[结论]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以疏肝安神、清热燥湿、健脾化痰为主,临床中注重五运六气思想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并善于灵活运用脏腑补泻理论,多脏并调,注重结合体质、运气、病机,司人、司天、司病,综合调治,使阴阳调和,失眠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秀娟运用和法论治手汗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王秀娟教授认为,手汗症病机多与局部郁热蕴蒸、经络瘀滞不通有关,主要辨证分型为:肺脾不和证、中焦郁热证与心神失养证.王教授擅长运用和法,从脾胃治疗手汗症,手心汗出过多的肺脾不和证,常运用和脾胃、健脾气或补脾益肺为法,以复肺气之宣肃;中焦郁热证,常用和肝运脾之法,以疏肝泻火、健脾运浊;心神失养证,在补益心脾的基础上侧重健脾益气,中气和则五脏调.王教授治疗手汗症,注重整体辨证,阴阳表里寒热并重,重视中焦气机失调之病机,同时关注情志因素,遵循李东垣"内伤劳役伤脾气,饮食伤胃伤其形"之脾胃观,不忘将现代社会压力下人们的身心疾病因素考虑在内.在用药方面,王教授注重整体观,遣方用药以和为主,重在调和气机,辨证运用和肝疏郁、调和营卫、和解少阳等治法,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之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医大师郭诚杰以"气血立论""疏通调补"为法治疗产后缺乳撷英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产后缺乳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之病症,其病机关键在于乳汁无源以化和乳络壅滞不通两个方面.国医大师郭诚杰认为乳汁为冲任气血所化,根于先天肾气,为后天脾胃生化之气血所充养,赖于肝的疏泄.在临床中本病有虚、有实,更多见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当首辨虚实,以气血为要,提出"疏、通、调、补"为法,以脾、胃、心、肝、肾诸脏腑为主调治,通过补脾胃、养心血、疏肝郁、益肾气,使气血调和、乳络通畅,最终达到乳汁多浓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清代名医黄元御精读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和自然哲学著作,在"天人相应"和"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理论,呈现为左升右降、中焦斡旋的气机运转模式,"中焦为轴,四象为轮",枢轴运转,则阴平阳秘,脏腑调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情呈缓慢性进展,现代医学对本病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该文将运用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从整体动态的角度去探讨帕金森病的病机及治则,提出帕金森病的病机以中土失运为根本,乙木下陷、肾水下寒、肺金右滞为关键,共同引起全身气机周流阻滞;并提出了运用黄芽汤加减健运脾胃、斡旋中焦,桂枝苓胶汤加减疏肝解郁、清风泄热,天魂汤加减温肾助阳、燥湿解郁,下气汤加减收敛肺气、调达肝气,以达到恢复全身气机周转的目的,从而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厥阴风木探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缺乏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阐释,且临床上存在消渴本病与并发症割裂的现象,尚未探寻到疾病的关键病机,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实践.基于此,以"厥阴风木"作为切入点,提出"厥阴风木-气血津液-脉积"的观点,其中厥阴风木失常为糖尿病本病发生之源,而脾土失健、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核心环节,痰浊、瘀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治疗上强调和肝脾、恢复脏腑功能,行气血、重在理气机,治病求本、注重本病.即针对各环节均采取控上游关键因素、防下游传变的治疗策略,为其辨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