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谵妄发生现状及亚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描述国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谵妄的发生现状及发生亚型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患儿216例,术后根据康奈尔儿童谵妄评估量表(CAPD)评估结果,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谵妄的发生现状及发生亚型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114例占52.78%患儿发生了术后谵妄;谵妄开始时间以术后第1天居多,为58例占50.88%;在发生术后谵妄的患儿中,62例占54.39%患儿术后谵妄仅持续1 d。活动减少型、活动增多型和混合型3种术后谵妄亚型的发生率分别为35.09%(40/114)、29.82%(34/114)和35.09%(40/114),发生情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3, P>0.05);混合型术后谵妄开始时间显著晚于活动增多型术后谵妄( χ2=7.07, P<0.05),而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活动减少型术后谵妄( χ2=16.81, P<0.001)。将发生不同术后谵妄亚型的患儿的疾病相关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若患儿术中曾输血或手术难度较高,则该患儿发生活动减少型术后谵妄的概率较大( P<0.016 7);若患儿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或评估期间肌松剂使用时间较短,则患儿更容易发生活动增多型术后谵妄( P<0.016 7);而发生混合型术后谵妄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术后P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为最长( P<0.016 7)。 结论:术后谵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群体中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在术后早期发生,故早期识别和干预术后谵妄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特点的患儿易发生的术后谵妄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应引起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防治措施及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防治措施及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需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4 d后谵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14 d后,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谵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较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较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休克患者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中脓毒症休克患者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1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收治的11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S将患者分为两组:非PICS组(85例)和PICS组(3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史、实验室参数、观察指标、治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qSOFA)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临床轨迹[慢性危重病(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快速恢复(rapid recovery, RR)以及14 d内死亡情况]、ICU住院时间及ICU外住院时间。对导致患者合并PICS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合并PICS对其28 d住院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恶性肿瘤、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ICU获得性高钠血症、正常血钠、谵妄、热峰、革兰阴性菌感染、ICU住院时间、CCI、RR以及14 d内死亡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谵妄[比值比(odds ratio, OR)7.22,95%CI 1.64~31.89, P=0.009]是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PICS与患者28 d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 P=0.001)。 结论:谵妄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PICS可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更高的28 d内病死率,因此谵妄可作为脓毒症休克治疗中潜在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右上臂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C组、D组、R组和DR组,每组患者各20例。在麻醉过程中,D组于阻断主动脉前静脉持续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啶0.4 μg/kg;R组在阻断主动脉前行右上臂缺血预处理,重复3次。DR组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处理,C组无需进行任何处理。采用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人心肌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清cTn-T、cTn-Ⅰ、IL-6、TNF-α水平。采用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98修订版评估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DR组T2、T3、T4各时间点的血清cTn-T水平[(695.01±20.52)、(605.14±20.06)、(570.75±20.50) pg/ml]明显低于C组[(838.81±26.61)、(813.15±26.08)、(761.60±30.99) pg/ml]、D组[(735.53±20.28)、(693.44±26.87)、(653.29±21.48) pg/ml]和R组[(723.48±25.76)、(704.11±21.26)、(666.52±20.12) pg/ml, t=18.65、6.12、3.77、27.56、11.48、14.76、22.39、12.12、14.53, P<0.05]。DR组T2、T3、T4各时间点的血清cTn-Ⅰ水平[(11.40±0.89)、(7.53±0.64)、(4.85±0.38) ng/ml]明显低于C组[(13.94±1.30)、(10.46±0.77)、(7.27±0.54) ng/ml]、D组[(12.65±1.06)、(9.13±0.91)、(5.84±0.52) ng/ml]和R组[(12.95±1.20)、(9.15±0.82)、(5.99±0.57) ng/ml, t=6.97、3.92、4.52、12.77、6.29、6.78、16.00、6.71、7.24, P<0.05]。DR组T2、T3、T4各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95.35±5.76)、(82.52±4.29)、(74.35±3.93) pg/ml]明显低于C组[(115.28±9.58)、(108.69±8.14)、(93.65±5.38) pg/ml]、D组[(102.03±3.55)、(98.01±4.91)、(84.57±4.32) pg/ml]和R组[(106.17±6.73)、(95.45±7.07)、(85.78±5.02) pg/ml, t=7.77、4.30、5.32、12.40、10.35、6.82、12.63、7.63、7.81, P<0.05]。DR组T2、T3、T4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水平[(272.53±11.73)、(247.42±11.77)、(198.67±11.33) pg/ml]明显低于C组[(315.73±16.97)、(297.53±11.73)、(254.93±11.70) pg/ml]、D组[(298.19±15.34)、(276.34±14.17)、(227.78±9.30) pg/ml]和R组[(292.63±10.75)、(274.82±14.05)、(226.70±11.32) pg/ml, t=9.07、5.75、5.45、13.14、6.84、6.52、15.06、8.65、7.63, P<0.05]。DR组T5、T6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26.10±1.14)、(27.30±1.14)分]明显高于C组[(24.20±1.29)、(25.20±0.98)分] 、D组[(25.05±1.07)、(26.10±1.09)分]和R组[(25.20±0.87)、(26.35±1.39)分, t=4.82、2.93、2.74、6.08、3.31、2.30, P<0.05]。DR组T5、T6各时间点的MoCA评分[(27.05±0.80)、(27.95±0.86)分]明显高于C组[(25.30±1.05)、(26.15±0.96)分] 、D组[(26.25±0.99)、(27.15±0.79)分]和R组[(26.35±0.73)、(27.05±0.67)分, t=5.75、2.73、2.82、6.06、2.97、3.59, P<0.05]。D组[4例(20.00%),2例(10.00%)]、R组T5、T6各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5例(25.00%),3例(15.00%)]略低于C组[7例(35.00%),4例(20.00%)],DR组T5、T6各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1例(10.00%)和0例(0.00%)]明显低于C组( t=0.02、0.04, P<0.05)。DR组T5、T6各时间点的QOR-15评分[(108.60±6.09)、(132.85±7.77)分]明显高于C组[(90.30±6.37)、(106.30±8.07)分] 、D组[(101.45±4.97)、(123.75±6.36)分]和R组[(102.10±7.26)、(121.00±7.13)分, t=9.05、3.96、2.99、10.33、3.95、4.90,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具有协同效应,可降低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和脑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对脑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训练对脑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且签订知情同意的238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将2019年1月1日至6月31日符合标准的12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将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入选标准的11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早期活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持续时间、谵妄相关不良事件、巴氏指数、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5%、2.0(1,3)d、7(5,10)d,低于对照组的23.3%、3.0(1,5)d、8(6,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17、 Z值为2.96、-2.01,均 P<0.05)。观察组出院后1周及1个月巴氏指数为90(85,90)、1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90(86,90)、100(1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41、-2.46, P<0.05);不良事件的比较,观察组为0例,对照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0.97, P>0.05)。 结论:脑肿瘤切除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布啡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纳布啡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河南省和贵州省共4家医院ICU收治的、有镇痛需求的非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布啡组与芬太尼组。纳布啡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纳布啡[0.05~0.20 mg/(kg·h)],芬太尼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0.5~2.0 μg/(kg·h)],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评分< 2分。观察时间为48 h,主要观察指标为CPOT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ore, RASS)、ICU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比例。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10例患者,纳布啡组和芬太尼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纳布啡组与芬太尼组用药后各时间点CPO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用药后各时间点CPOT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且用药后2 h均可达到镇痛目标并维持。两组用药后各时间点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用药后2 h达到目标镇静效果。纳布啡组与芬太尼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4.0,7.5) d vs. 5.0(4.0,8.0) d, P=0.504]。纳布啡组患者谵妄、恶心呕吐、腹胀、瘙痒、眩晕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均 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镇静过深、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纳布啡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需要机械通气比例明显低于芬太尼组[1.9%(2/105) vs. 8.6%(9/105), P=0.030]。 结论:纳布啡可用于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2 h可达到目标镇痛效果,且具有一定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谵妄患儿出院1年内PICU再入院的全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危重儿童谵妄与院内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有关。谵妄对出院存活患儿的持续效应所知甚少。本研究主要目的为确定谵妄患儿1年内全因PICU再入院可能性是否高于无谵妄患儿。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一家城市学术医疗中心的三级监护综合PICU。对象:对所有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入院患儿进行入院编码。通过入院编码捕获所有PICU患儿出院1年内再入院资料。干预措施:所有PICU住院患儿均进行每日谵妄筛查。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1 145例编码患儿中,166(14.5%)例再入院至少1次。采用双变量分析比较出院1年内再入院患儿和未再入院患儿,结果表明复杂慢性疾病、疾病严重度升高、PICU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需求、年龄<6个月以及谵妄诊断均与再入院相关。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再入院的校正优势比。主要暴露变量为谵妄天数。控制混杂因素后,首次入院谵妄持续天数>2 d的危重患儿再入院可能性达两倍以上( OR=2.2,95% CI 1.1~4.4, P=0.023)。谵妄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再入院几率增加证实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本研究队列中,谵妄持续时间是危重患儿再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住院期间谵妄发生率降低是否可以减少PICU再入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属赋能模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家属赋能模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2—12月接受外科手术的3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基于家属赋能模式的术后谵妄管理分为观察组( n=204)与对照组( n=112)。应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重症监护室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术后谵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发生谵妄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 结果: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16.96%(19/112),谵妄持续时间为3(3,4) d;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9.31%(19/204),谵妄持续时间为3(2,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3.38±1.12)d,对照组为(3.74±1.44)d,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家属赋能参与的术后谵妄管理能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家属赋能模式可以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且未增加ICU获得性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对ICU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ICU收治的4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以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的228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241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28 d存活率、护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8.67%和29.8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χ2=7.968, P=0.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为(1.79±0.23)d,对照组为(2.76±0.31)d,观察组小于对照组( t=38.623, P<0.001)。本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包括意外拔管、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人机对抗、静脉血栓,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11%和16.23%,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χ2=0.410, P=0.522)。观察组的28 d存活率为92.12%,对照组为83.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χ2=7.758, P=0.005);且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ICU患者进行基于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提高存活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患者谵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谵妄持续时间及转归。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11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每日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与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2次谵妄评估。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 2/FiO 2)、疾病诊断、谵妄类型、谵妄持续时间及转归等。根据患者研究期间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ICU患者347例,有57.6%(200/347)患者发生谵妄,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型谵妄(占73.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吸烟史、高血压、脑梗死史、免疫抑制、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休克、血糖(Glu)、入ICU时PaO 2/FiO 2、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1.04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27~1.063, P<0.001〕、入ICU时APACHEⅡ评分( OR=1.049,95% CI为1.008~1.091, P=0.018)、神经系统疾病( OR=5.275,95% CI为1.825~15.248, P=0.002)、脓毒症( OR=1.941,95% CI为1.117~3.374, P=0.019)及机械通气时间( OR=1.005,95% CI为1.001~1.009, P=0.012)均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ICU患者谵妄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1,3)d,52%的谵妄患者转出ICU时仍存在谵妄。 结论: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超过50%,其中抑郁型谵妄最常见。年龄、入ICU时APACHEⅡ评分、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超过一半的患者转出ICU时仍存在谵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