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玫教授辨证应用对药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12
金玫教授认为高血压病虽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但更多合并于多种疾病当中,多视为标证或兼证,提出5 种临床常见证型,分别为肝热化风、瘀血阻窍、风阻络脉、气滞热壅、阳亢扰心.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坚持药简力专以达疗效为原则,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于这5 种类型分别形成了 5 组具有独特效果的对药来进行治疗,即以夏枯草、豨莶草清肝散结,平抑肝阳;以川芎、怀牛膝活血止痛,引血下行;以天麻、地龙搜风剔络;以蝉蜕、通草清热畅气;以珍珠母、炒枣仁平肝养心安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小花清风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豨莶精醇(3)、蔗糖(4)、丁香醛(5)、香草醛(6)、黄花菜木脂素C(7)、克罗酰胺(8)、(-)-lyoniresinol (9)、狗牙花脂素(10)、丁香树脂醇(11)、seslignanoccidentaliolA(12)、左旋丁香树脂醇-4-O-β--葡萄糖苷(13)、(-)-simulanol (14)、(一)-7R,8S-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15).结论 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影响的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应用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录入的10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 SPSS 21.0软件和SPSS Clementine 11.1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分为4大类: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2)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3)中药与实验室指标关联分析发现,鸡血藤、陈皮、伸筋草、豨莶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黄芩与血小板参数相关.(4)当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药物分为3大类.第1类:含桃仁、红花、丹参、陈皮、薏苡仁、威灵仙、茯苓、山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泽泻、豨莶草12味药.第2类:含独活、伸筋草、鸡血藤3味药.第3类:含黄柏、知母、黄芩、桑寄生、川芎5味药.结论 健脾化湿清热通络药可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调节其免疫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分析的糖肾清毒颗粒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糖肾清毒颗粒标准汤剂、中间体、成品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三者的相关性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色谱柱为Inert Sustain C18柱(250 mm×4.6 mm,5μm),采用多波长切换技术,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分别对10批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将对照图谱与单味药材进行谱峰匹配,确定共有峰归属,通过混合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成分指认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标准汤剂标定有21个共有峰,中间体、成品标定有20个共有峰,所有共有峰都能归属到药材.标准汤剂共有峰中,8个来源于黄芩,1个来源于牛蒡子,9个来源于川银花,3个来源于蒲公英,2个来源于豨莶草.通过对照品指认了7个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5号峰)、黄芩苷(14号峰)、牛蒡苷(15号峰)、汉黄芩苷(19号峰)、黄芩素(20号峰)和汉黄芩素(21号峰).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较高,相关性良好.不同批次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小,成品质量稳定.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为糖肾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与鉴别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莶除湿膏中奇壬醇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豨莶除湿膏中奇壬醇的含量.方法:采用Fortis Cortecstm C18(4.6 mm×250 mm,5μm),0.05%KH2PO4(磷酸调节pH6.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液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奇壬醇浓度在0.38~7.65 mg/mL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豨莶除湿膏供试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RSD为1.54%.结论:本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及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控制豨莶除湿膏质量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15例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中药治疗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中医论治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AS)用药对患者免疫炎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15例2012年6月-2015年6月湿热型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复杂网络技术挖掘其核心处方,并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对免疫炎症及SOD指标的影响.结果 (1)对其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核心用药为:薏苡仁、陈皮、山药、茯苓、泽泻、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丹参、豨莶草、威灵仙、杜仲、狗脊、甘草.核心药物使用均在50%以上,其中以健脾药使用最多,药物以归脾、胃、肾经为主.(2)在关联规则最小置信度设为 60%,最小支持度设为20 %条件下提取值与指标关联较高的药对,山药配伍独活、黄柏分别与C3、C4关联度较高(置信度为85.19%,93. 33% ),与茯苓配伍与hs-CRP关联度高(置信度为78. 10%);茯苓配伍知母与lgA、lgG关联度较高(置信度为83. 33%,91. 67%);黄柏配伍桃仁与ESR关联度较高(置信度为 85. 71%);豨莶草配伍蒲公英、独活分别与SOD、WBC关联度较高(置信度为85. 71 %,75. 93% ).外用药芙蓉膏、消瘀接骨散与ESR、hs-CRP、SOD关联度较高.结论 根据各用药的比例分析,本院风湿科治疗湿热型AS以从脾论治为主,兼顾肝肾,配伍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的配方原则;并且中药内服及外用,与免疫炎症及SOD指标关联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物来源内生真菌Bipolaris sp.TJ-1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Bipolaris sp.TJ-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菌种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ide(1),dehydroisopenicillide (2),3,4-二甲氧基肉桂酸(3),N-苯乙基乙酰胺(4),(2R,4R)-harzialactone A(5),4-hydroxykigelin (6),6-methoxymellein (7),3,4-dihydro-6,8-di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 (8)和4-hydroxy-6-methoxymellein (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离蠕孢属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腺梗豨莶中1个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萃取法、硅胶色谱、凝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腺梗豨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个单萜苷(1)、4个二萜苷(2~5)以及1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6),分别鉴定为(2Z,5E)-7-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O-[a-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腺梗豨莶丁苷(2)、对映-2β,15,16,19-四羟基海松烷-8(14)-烯-19-O-β-吡喃葡萄糖苷(3)、对映-2-酮基-15,16-二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β-吡喃葡萄糖苷(4)、孺莶新苷(5)、刺参萜酮B(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豨莶苷F,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豨莶通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豨莶通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豨莶通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48%)明显比对照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Hcy、BDNF、S100β 蛋白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L-6、Hcy、BDNF、S100β 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 豨莶通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减轻神经组织的炎性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化合物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