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方沙参麦冬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制备经典名方沙参麦冬汤颗粒,并建立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熵权法及正交实验优选沙参麦冬汤回流提取工艺,与古法煎煮工艺进行对比,并进一步筛选颗粒的成型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沙参麦冬汤颗粒的指纹图谱和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基准样品(煎液、冻干粉)、颗粒剂生产各环节(提取液、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和甘草苷的转移率.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麦冬、桑叶、天花粉、白扁豆、甘草 5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优化的回流提取工艺为浸泡 0h,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 10、8 倍,提取时间分别为 2.0、1.5 h;成型工艺为以 90%乙醇为润湿剂,加入 20%的糊精制软材,经 16 目筛挤压制粒,60℃下干燥,过 80 筛整粒制备沙参麦冬汤颗粒.10批沙参麦冬汤颗粒、基准样品与颗粒生产各环节的指纹谱图相似度均大于 0.90;基准煎液、冻干粉、提取液、中间体、成品的甘草苷转移率分别为75.60%、75.24%、91.67%、90.22%、73.57%.5味中药的TLC特征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各生产环节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质量相对稳定,且与基准样品保持一致.经回流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后,甘草苷的转移率有所下降,颗粒的甘草苷转移率与原方汤剂的较为接近.本研究所建立的沙参麦冬汤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靠,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以期为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规模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吡咯[1,2-α]吲哚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吡咯[1,2-α]吲哚是一种结构新颖的融合杂环骨架,也是许多天然活性产物和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合成中间体。吡咯[1,2-a]吲哚杂环衍生物因其具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备受关注。植物提取物一直以来都是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目前从植物提取物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基于吡咯[1,2-a]吲哚杂环结构的生物碱有Isatisine、isoborreverine、flinderoles、polyavolensin和yuremamine。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对吡咯[1,2-a]吲哚杂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在筛选活性化合物和候选药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构成不同肤色的5,6-二羟基吲哚真黑色素的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体皮肤颜色主要取决于表皮层的黑色素含量。黑色素细胞通过黑色素小体合成两种不同类型的黑色素:不可溶、呈棕黑色的真黑色素和碱溶性、呈红黄色的褐黑色素,二者来自于共同的前体多巴醌,多巴醌则由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产生。黑色素小体中半胱氨酸的有无决定了形成的黑色素种类:当半胱氨酸存在时,多巴醌可与其快速反应,以5.3∶1的比例生成5-S-半胱氨酰多巴和2-S-半胱氨酰多巴,随后多巴醌进一步氧化半胱氨酰多巴生成含苯并噻嗪(BT)结构的中间体,最终聚合形成含有苯并噻唑(BZ)结构的褐黑色素;当黑色素小体中的半胱氨酸耗尽时,多巴醌发生自发反应,通过多巴色素进一步生成5,6-二羟基吲哚(DHI)和5,6-二羟基吲哚-2-羧酸(DHICA),在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和铜离子的催化下主要产生DHICA,最终DHI和DHICA氧化形成真黑色素聚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髓过氧化物酶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氧化酶,在激活致癌基因中间体和增强外源性致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产生次氯酸、活性氧等氧化剂激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诱导DNA损伤、突变、错配修复等基因不稳定因素发生,从而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MPO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与癌症的遗传易感性有关,MPO rs2333227-463G>A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针对MPO、MPO-463G>A的研究,将为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预防、病情评估及靶向治疗方案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有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脂滴及其相关蛋白对糖尿病心肌脂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重塑。糖尿病心脏对脂肪酸的摄取持续增加,超出对脂肪酸氧化的能力后,过剩的脂肪酸合成脂质和脂质中间体在心肌组织内异位蓄积,最终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即心肌脂毒性。脂滴是负责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并通过生长与降解过程调控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是维持脂质稳态,实现能量代谢平衡的关键环节。糖尿病心脏内观察到的大量的脂滴累积说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毒性加剧。该文综述了脂滴与心肌脂毒性的关系,并总结了脂滴相关蛋白在调节脂质代谢中的作用。以期为重新调节糖尿病心脏脂质稳态,减轻心肌的脂毒性,开发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标准汤剂的鹅不食草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鹅不食草HPLC特征图谱检测方法,对其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为鹅不食草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鹅不食草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共有峰,并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结果:鹅不食草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与各自的对照图谱相似度较高;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中均呈现14个特征峰,指认出11个特征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标准汤剂与中间体、配方颗粒更为接近;OPLS-DA筛选得到6个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专属性强,通过对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关性的研究,可为鹅不食草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铁胺增敏5-艾拉光动力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研究去铁胺(DFO)对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乳腺癌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实验室传代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细胞、雌性BALB/c裸鼠为模型动物,首先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考察DFO对胞内铁离子水平和对5-ALA在细胞内转化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察DFO对光敏剂原卟啉Ⅸ(PpⅨ)的增强转化、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的增敏作用,最后在动物体内验证DFO增敏5-ALA光动力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5-ALA+DFO组DNA损伤程度较5-ALA组和DFO组严重。DFO显著提高MCF-7细胞中5-ALA的活性中间体PpIX的水平,提高光动力治疗活性氧(ROS)的产生,下调胞内铁离子水平,有效阻断DNA的修复,进而增加对胞内DNA的损伤(拖尾值达到26%,其他组几乎无拖尾)。5-ALA+DFO组的细胞存活率[(58.83±2.41)%]显著低于5-ALA组[(76.17±2.54)%, t=11.06, P<0.01]。5-ALA+DFO组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比值(0.79±0.03)显著高于对照组、5-ALA组和DFO组(0.10±0.02、0.40±0.03、0.28±0.05, t=45.44、22.30、21.83, P<0.01)。5-ALA+ DFO组细胞凋亡比例[(26.47±1.42)%]显著高于对照组、5-ALA组和DFO组[(6.65±0.49)%、(12.22±1.03)%、(11.47±0.59)%, t=29.49、17.37、21.83, P<0.01]。DFO可显著降低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仅为30%,组间差异 P<0.01),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25.8%,组间差异 P<0.01),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5-ALA+DFO组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ALA组和DFO组(对照组的肿瘤较大,平均瘤重3.0 g,而5-ALA+DFO组的肿瘤相对较小,平均瘤重1.9 g)。DFO在体内可有效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并表现出较低的毒副作用。 结论:DFO可有效增敏5-ALA的光动力治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流水线自动质控在临床生化免疫检验中的评估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全自动流水线自动检测室内质控(自动质控)的适用性。方法:利用自动质控实施方法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18个生化项目、5个免疫比浊项目、11个化学发光项目的自动质控稳定性、检测效率和实施成本。具体方法:将生化、免疫比浊以及化学发光项目的质控品存储在流水线冰箱中,由中间体软件控制流水线,按设置时间自动调取质控品上机测定并归档保存。生化项目的质控设置为每日和每周更换质控品2种模式,共同运行3个月,通过比较2种模式质控结果的变异系数( CV)评估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分析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结果变异、质控失控率、质控品消耗量、员工工作量、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和自动质控故障率6个指标,评估自动质控应用效果。 结果:(1)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每周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模式下,总二氧化碳(TCO 2)高低两水平质控的 CV分别为20.24%和21.82%,大于实验室设定的允许变异;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其他16个项目变异均小于允许变异。(2)自动和手动质控模式下质控结果变异:每日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每周更换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在线质控品的模式下,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 12和睾酮 8个化学发光项目,补体3、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 3个免疫比浊项目和碱性磷酸酶、葡萄糖、钙、氯、钾、乳酸脱氢酶、钠、尿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腺苷脱氨酶 10个生化项目的低、高水平质控自动质控检测结果的 CV均低于手动质控结果的 CV。2种质控模式的生化、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项目的失控率均符合临床常规工作需求。(3)质控品消耗量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化学发光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7.5%(由8 ml减至5 ml);免疫比浊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3.3%(由3 ml减至2 ml)。(4)员工工作量和首个样本进样时间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员工每周减少手工操作步骤约156步,每日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平均提前15 min。自动质控开始运行的前期故障率为54.5%(37/64),后期降至10.2%(13/128)。 结论:通过流水线系统自动检测室内质控结果满足实验室质量指标要求,应用自动质控可提高质控水平,节约成本,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全自动流水线的应用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的应用,极大地发展了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本实验室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硬件系统由西门子Aptio流水线系统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组成,软件系统包括流水线数据管理系统、Centralink中间体软件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根据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和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实验室对LIS系统、流水线检测程序和纯水供应系统进行了多次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为未来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复检规则和自动审核规则的制定,智能化实验室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乙酸乙酯中毒3例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氟乙酸乙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作医药中间体,是5-氟胞嘧啶和5-氟嘧啶醇的合成原料,目前口服氟乙酸类衍生物中毒的报道的很多且病死率极高,但吸入氟乙酸乙酯中毒的病例未有报道,为了更好的理解吸入性氟乙酸类衍生物病理生理特点,结合收治的3例吸入氟乙酸乙酯中毒患者诊治情况,总结该物中毒后的特点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