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患病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药物诱导睡眠下颏舌肌肌电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患病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清醒、入睡初期以及睡眠状态下颏舌肌(genioglossus,GG)随腔内负压变化的活性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OSA男性患者共42例,年龄21~59(38.77±8.42)岁。每例研究对象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及上气道CT后,均进行药物诱导睡眠下的口内表面颏舌肌肌电(GGEMG)同步会厌水平咽内压力(P epi)监测。根据整夜PSG数据将患者分为轻度组(7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23例),对比组间患者上气道CT测量值以及在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GGEMG各参数值和对应状态下P epi的变化差异。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的GGEMG各参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期仅有重度组的清醒峰值肌电较轻度组偏高( t=1.249, P=0.025),组间同步监测的对应P e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睡初期重度组的肌电参数值均分别较轻、中度组偏高,且同步监测的对应P epi水平也较高。将所有中重度OSA患者(35例)的阻塞性呼吸暂停(OA)末期的最大GGEMG肌电值和最大P epi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不符合线性相关关系( r=0.28, P=0.694)。而舌咽腔的长度与OA最大P epi存在线性相关( r=0.468, R2=0.219, P=0.005)。 结论:OSA患者睡眠期间GG活性与患病严重程度(呼吸事件频次)相关。尤其在中度以上OSA患者,GG活性与对应腔内负压刺激存在不协调的表现,这可能是导致OSA加重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双下肢挤压伤时出现结肠坏死伴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4年前有小肠疝气手术史,6年前有胆囊结石手术史,30余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因“昏迷2 d,少尿1 d”入院。入院前2 d患者被发现昏迷并跪坐在密闭的卫生间中,旁边有炭盆,其妻子亦昏迷,送当地医院后转湖州市某陆军医院,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给予高压氧治疗等处理。患者昏迷时体位为跪位、躯干倚靠炭盆,时间较长(约下午5点进入密闭卫生间用炭火取暖洗澡,第2天早上约8点30分被家属发现),出现全身多处挤压伤,以双下肢为主。双下肢肿胀,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双下肢切开+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后出现少尿,肾功能恶化,伴有高钾,横纹肌溶解征象,为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转入湖州市中心医院危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可,双眼球向左凝视,体温38 ℃,呼吸47次/min,血压120/73 mmHg,心率121次/min。SpO 2无法测出,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心音中。腹软,无压痛,右上腹及右下腹可见手术疤痕,双下肢VSD引流中,引流管中可见少许血性液体,双侧巴氏征阴性。躯干(含腹部)可见较多水疱,四肢冰冷。入院辅助检查:本院头胸腹CT平扫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可疑低密度灶,两肺散在渗出灶,右侧多发肋骨陈旧性骨折,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肝左叶萎缩考虑。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9次/分,左室高电压,轻度ST-T改变。白细胞 21.5×10 9/L,中性粒细胞占比91.8%,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220×10 9/L,C反应蛋白145.5 mg/L;血钾5.8 mmol/L,血钠129.6 mmol/L,肌酐523.2 μmol/L,尿素氮37.34 mmol/L,谷丙转氨酶1 336.8 U/L,谷草转氨酶2 523 U/L,总胆红素10.5 μmol/L。本市某陆军医院心肌酶谱显示肌酸激酶2 216 U/L,乳酸脱氢酶1 120 U/L,α-羟丁酸脱氢酶982 U/L。入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双下肢挤压伤;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害;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低钠血症;肺部感染;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双下肢肌肉切开+VSD引流术后;胆囊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住院期间部分检验、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心脏彩超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提示阵发性房颤,快室率;D-二聚体最高达16.05 mg/L;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入院第3、8天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最低值65 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培养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皮损黑素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负压吸疱表皮黑素细胞培养对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依据Coupe标准临床诊断的8例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患者,进行伍德灯、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308 nm准分子激光试验,负压吸疱获取表皮黑素细胞并培养,记录结果。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损伍德灯下可见荧光,4例RCM下可见色素环完整性缺失,5例经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试验后未见复色反应。8例患者体外培养的皮损黑素细胞硫酸亚铁染色均阳性,经消化离心后沉淀呈黄白色,电镜下黑素细胞胞质内可见Ⅰ~Ⅲ期黑素小体;皮损对侧同一解剖部位正常皮肤黑素细胞沉淀则呈黑色,电镜下黑素细胞胞质内可见Ⅰ~Ⅳ期黑素小体。结论:负压吸疱表皮黑素细胞培养有助于诊断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肩部刺伤失血性休克损伤程度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徐某,男,37岁.某年7月16 日 17时30分被人用剪刀刺伤右肩部,随后被急送医院抢救.1.2病史摘要徐某在伤后送医期间出现昏迷.查体:T 36.8℃,Bp 115/70 mmHg,P 140 次/分,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 mm,右肩可见长约4 cm伤口,可见活动性出血.18时9分,徐某到院后血压降至65/45 mmHg,心率133次/分,并出现肢体湿冷、头晕、胸闷、恶心,考虑为"失血性休克"予抢救,18时14分,徐某经开通多静脉通道补液及多巴胺滴注升压后,血压开始从73/49 mmHg、105/49 mmHg 升至 110/62 mmHg,脉搏维持在 135-153次/分,抢救成功后缝合伤口暂时止血.20时5分~21时5分,徐某在手术室行"右肩部头静脉吻合术、扩大清创缝合、负压引流球引流术",术中见右肩部头静脉断裂,予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清洗伤口,修整伤口边缘,剪除创中失活组织,手术过程顺利.徐某在入院时查血红蛋白含量为138 g/L,出院前2次复查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15 g/L、92 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的骨筋膜室中组织压力突然升高而引起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肢体受挤压、肢体血管损伤、骨折后固定不当等 [2] ,按照病因的作用特点分为两种类型:(1)血管型,如血管阻塞、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痉挛;(2)非血管型,如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出血或渗液增多)和筋膜室容积减小(包扎或固定不当、严重受压) [3].发生OCS 后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国外有学者将其归纳为"5P"征[4] ,即剧痛、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和无脉,其中肢体的被动牵拉痛最为常见,回顾性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受访患者都有过被动牵拉痛[5]. 一旦确诊OCS,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切开减压,否则骨筋膜室压力长期增高,会导致肌肉、神经组织坏死,致残率极高[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常成人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颏舌肌神经肌肉活性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正常呼吸运动中,上气道通畅性的维持与其对应扩张肌的神经肌肉调节活动密不可分,其中颏舌肌(genioglossus,GG)作为最大的上气道扩张肌,其开放上气道的作用最大.在健康个体中,颏舌肌的激活与上气道塌陷和咽腔阻力呈负相关性,吸气过程中的腔内负压可激活气道内机械感受器引发反射性肌肉活动,产生补偿性气道扩张.而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其颏舌肌的肌肉补偿作用并不能正常抵消气道负荷以维持通畅性,导致频繁出现阻塞性呼吸事件.已有多项研究显示,OSA患者睡眠期间上气道的易塌陷性与颏舌肌肌电(genioglossuselectromyography,GGEMG)变化特点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对健康成人睡眠相关GGEMG变化特点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进一步分析OSA患者GGEMG活动相关病理生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药物排痰措施利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环境、遗传、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呼吸道痰液的处理极为重要.对于小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其气道发育不完全、咳嗽反射弱,痰液更难排出.药物排痰应用有一定局限性.非药物排痰如雾化、机械振动、肺部理疗等技术及负压吸引能快速排痰、副反应小,具有一定优势.该文对非药物排痰措施及利弊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麻气管拔管期急性喉痉挛致负压性肺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麻气管拔管期急性喉痉挛可致负压性肺水肿.麻醉期间口腔分泌物、血痰、吸痰、喉镜检查及拔管等均可对喉上神经产生刺激引发喉痉挛.拔管期1~2 min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2 mg/kg或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拔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在患者咳嗽或处于反射性呼吸暂停时拔管,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喉痉挛致负压性肺水肿的发生率.负压性肺水肿发病快、病程短、具有自限性,预后较好.一旦确诊及时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报告1例全麻拔除气管导管后,引发急性喉痉挛致负压性肺水肿的诊治情况,旨在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定血清标志物在机械通气脱机拔管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也是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方式[1].据相关文献报道,约90%的危重患者需要机械通气[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使其脱机困难,导致5%~15%的机械通气患者发展为"慢重症"[3].若患者在原发病控制后及时脱离呼吸机和拔除插管(以下简称脱机拔管),可以避免因机械通气过久导致的并发症,降低呼吸机的依赖性,改善患者预后[4].影响患者脱机拔管的因素较多,除患者的病情外,还有很多指标可用于评价患者脱机的效果,如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气道闭合压、最大吸气负压)、呼吸综合指数、呼吸驱动指数、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改良浅快呼吸指数、综合脱机指数及改良综合脱机指数、呼吸参数变异率(呼吸流变率、心率变异率等)、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及气囊漏气试验、自主生理反射(手握强度、咳嗽反射等)等相关指标[5-1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并发脑积水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52岁,以“无明显诱因步态异常半年”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体检:行走不稳,双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髌阵挛阳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6分.颈椎MRI示C3-7椎间盘突出,相应间盘水平椎管狭窄,硬膜囊前缘及部分脊髓受压,脊髓变性.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于2017年12月11日行颈椎C3-6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术程顺利,未见硬膜破损及脑脊液渗出.术后第2天患者一般状态尚可,无发热,患者自述髓性症状较术前减轻.切口无明显红肿渗出,皮温正常.负压引流装置通畅,引流量约50 ml,遂于当日下午拔除引流装置.术后第5天,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38.9℃,无头痛,查颈部切口有约20 ml血性液体渗出,轻微红肿疼痛.急检示白细胞16.61×106/L,中性粒细胞86.1%,红细胞沉降率26 rmm/1 h,C反应蛋白48 mg/L.继续静脉点滴头孢曲松2 g,每日2次.患者自该日起每日发热数小时,最高体温38.5~37.8℃,无头痛、呕吐,数次高热下取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考虑发热来源于切口浅表感染.术后第11天,颈部彩超检查示皮下软组织层未见明显积液,查白细胞18.59×106/L,中性粒细胞78.3%,C反应蛋白44.37 mg/L,红细胞沉降率42 mm/1 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