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县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县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建立护士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1—30日,以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县医院中的3家医院(A、B、C)的临床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中国注册护士能力评价量表调查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83.3%。结果: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县医院130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31.20±31.61)分,最低33分,最高21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因素中,B医院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临床护理维度、教育与咨询维度以及核心能力总分均高于A医院,C医院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和教育与咨询维度的得分高于A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工方式因素中,临时工各个维度以及核心能力总分均低于正式在编与合同工,正式在编的护士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维度、人际关系维度、法律与伦理实践维度的得分以及能力总分均低于合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科室因素方面,儿科病房专业发展维度的得分低于除内科病房以外的其他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工方式及科室进入了护士核心能力总分的回归方程,2个影响因素可解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总变异的22.5%。 结论: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贫困县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备一定的胜任护理工作能力,医院、用工方式及科室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管理者需提高对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关注度,更新、完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护士核心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家级贫困县白内障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国家级贫困县白内障患者护理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2018年1—10月,选择贵州省望谟县(国家级贫困县)的198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白内障患者护理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98例白内障患者生理帮助需求率为71.72%~91.41%,平均82.70%;安全住院信息需求率为76.77%~96.46%,平均88.18%;健康教育需求率为76.26%~97.47%,平均84.34%;情感与心理支持需求率为57.58%~97.98%,平均81.23%。结论:目前我国国家级贫困县中白内障患者均有护理需求,针对其护理需求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迎接AI医生时代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过去一年,我们团队调研基层心血管病防治,走访了河南、云南、新疆8个县的县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村医工作室,其中一半的县是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看到了国家在人民健康保障上的巨大投入和惊人成就,所有医生护士均有较好的收入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每一个县医院均修建得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村医工作室都有标准配置的诊室、输液室和整齐摆放着各种和三甲医院一样药品的药房,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上级医院联系。我们到了地处大山深处鸡鸣三省(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云南威信县,有些村医按规定定期骑摩托车到山上给住在那里的高血压村民测血压、指导用药,需要驱车10 km之远。目前我国乡村医生多数尚未像城市社区医生一样经过正规医学院教育培训,独立按照指南规范诊疗常见病的能力明显不足。而在三甲医院每天一位医生100个门诊患者也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均迫切需要高质量、智能化的诊疗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并减轻繁重的工作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究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状况(SES)的关系,为贫困地区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依托中国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改善研究项目,2020年10-12月纳入陕西和四川两省3个国家级贫困县1 059名学龄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法纳入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5项指标构建SES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SES与生长发育(身高、体重、腰围、BMI)和营养状况(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龄儿童的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肥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8%、7.4%、26.0%、14.4%、24.5%.高SES 组比低 SES 组儿童的腰围、BMI 分别高 2.50cm(95%CI:1.14~3.86)、0.76kg/m2(95%CI:0.27~1.25),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分别高 63%(OR=1.63,95%CI:1.12~ 2.38)、62%(OR=1.62,95%CI:1.10~ 2.39)(P<0.05).结论 西部贫困地区儿童面临双重营养不良的挑战.SES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风险呈正相关.在消除贫困地区儿童消瘦的同时需要遏制肥胖的快速增加,同时重视儿童家庭环境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甘肃省某贫困地区3662例儿童尿常规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尿液筛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为贫困地区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国家级贫困县榆中县所辖3所小学一年级的6~8岁儿童1659例、6所初中一年级的12~14岁儿童2003例,采集晨尿,采用尿试纸法进行尿常规检测,对所有尿常规异常儿童均进行重复尿检.记录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户籍儿童尿隐血、蛋白尿、尿隐血合并蛋白尿的发生情况.结果 6~8岁、12~14岁儿童尿常规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6.81%、19.22%,12~14岁儿童尿隐血、蛋白尿、尿隐血合并蛋白尿的发生率均高于6~8岁儿童(P均<0.05).6~8岁儿童中,女性尿隐血的阳性率高于男性,农村户籍儿童尿隐血、蛋白尿、尿隐血合并蛋白尿的发生率均高于城镇户籍儿童(P均<0.05).12~14岁儿童中,女性尿隐血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农村户籍儿童尿隐血、蛋白尿的发生率均高于城镇户籍儿童(P均<0.05).结论 甘肃省贫困地区12~14岁儿童尿隐血、蛋白尿、尿隐血合并蛋白尿的发生率均高于6~8岁儿童,女性、农村户籍儿童尿隐血的发生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及城镇户籍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贫困县卫生规划增量博弈下的政策变通与政策执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新医改、健康中国2030规划以及"十三五"健康扶贫工程的推进,贫困县持续获益,但农村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终究要变"输血"为"造血",这需要从卫生规划到治理常态机制的结构性变革.随着中央对农村卫生投资重点的抓大放小、增量发展的抑公促私,贫困县"十三五"卫生规划制定过程充满了博弈、抉择和变通.对西部4个国家级贫困县访谈调研发现,贫困县卫生规划偏好"上项目—拉投资",呈现出资源规划的增量投机和保守治理等特点.贫困县卫生规划除了要平衡公共利益和部门利益之外,纵向问责控制结构、引民资促发展思路也影响着贫困县卫生规划与治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材产业扶贫重点优先区域划分和推荐种植中药材名录整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非常低下,仅靠生态补偿或传统农业难以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该文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涉及的县中至少有10%以上的贫困县,已经有很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区域;有53%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和能力;有37%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条件较弱.建议:先期重点优先考虑,已经有很好中药材产业基础的县,通过近百个重点优先发展的县,带动其他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贫困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引致的医疗机构损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引致的医疗机构的损益.方法:以我国西部某贫困县为样本地区,采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资料,选取2009年为基准年,比较分析样本地区全部政府办医疗机构在2010—2015年间由于药品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调整所造成的损益及损益率.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机构整体得益,且其得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得益率从2010年的-2.15%增长到2015年的47.70%;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各自损益的归因各不相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得益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调整,而县级医院得益主要归因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对于调整医疗机构损益来源的构成有一定作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着重调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价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年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贫困农村地区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湖南省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按乡级概率规模抽样(PPS)方法抽取1449名农村6~8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调查婴儿过去24 h喂养情况、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按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要求计算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相关因素.结果 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率为95.4% (1382/1449).多因素分析显示,婴儿民族为土家族(OR =2.32,95% CI 1.55 ~ 3.47)以及主要看护人喂养知识不合格(OR=1.39,95% CI 1.10 ~ 1.75)是影响6~8月龄婴儿辅食添加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数湖南贫困农村地区婴儿在6~8月龄时即添加了辅食;土家族、主要看护人辅食喂养知识不合格的婴儿是6~8月龄仍未添加辅食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养育照护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对改善贫困地区0~35月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照护的效果.方法 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项目(IECD)于2014年开始在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试点开展,通过多种途径为项目地区0~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儿童养育照护多维度综合干预.采用人群干预对照设计,评价干预对看护人健康与心理、儿童营养、早期学习、儿童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开展基线和中期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干预效果,并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等混杂因素.结果 基线调查纳入0~35月龄儿童干预组1 468名、对照组1 485名,中期调查分别纳入1 384名和1 361名.干预组通过2年的干预,看护人抑郁患病率下降9.1%[中期34.8% (479/1 377)比基线43.9% (621/1 414)],对照组下降1.6%[34.3% (464/1 353)比35.9%(509/1 419)],双重差分模型控制因素混杂后,结果显示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同期对照组高7.0%(P=0.008);6~23月龄儿童辅食添加频次合格的比例上升10.4%[69.0% (532/771)比58.6%(481/821)],对照组上升幅度2.9%[66.4% (469/706)比63.5%(508/800)],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高8.2%(P=0.021);干预组儿童遭受暴力管教的比例下降6.2% [49.1% (478/973)比55.3%(554/1 001)],同期对照组上升4.5%[58.4% (560/959)比53.9%(558/1 036)],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两组变化幅度相差11.0%(P=0.001);干预组家庭拥有儿童图书≥3本的比例上升12.7%[42.7% (588/1 378)比30.0% (432/1 440)],同期对照组上升幅度4.2%[25.7% (349/1 357)比21.5%(298/1 388)]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干预组比对照组幅度高6.1%(P=0.007).结论 多部门合作儿童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看护人心理状况、促进儿童喂养、支持儿童早期学习,并减少暴力管教等不恰当的养育行为,从而为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养育照护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