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 2萃取红参多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红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 2萃取法提取红参多糖,考察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红参多糖提取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 Design法对红参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Logit法计算红参多糖对DPP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50),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以红参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1.12 ℃、萃取压力20.64 MPa、萃取时间128.37 min、料液比1∶25.61 g/ml,红参多糖得率为36.89%。3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红参多糖得率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红参多糖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 50为10.97 μg/ml。 结论:优化的红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红参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暖宫七味散中挥发性成分超临界CO2提取及定性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暖宫七味散中挥发性成分超临界CO2 提取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暖宫七味散挥发油,与药典水蒸气蒸馏法比较,并通过GC-MS定性分析,建立基于GC的同时测定暖宫七味散中桉油精、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性成分得率比水蒸气蒸馏高 10%;鉴定出暖宫七味散中的 19 个挥发性成分,其中以桉油精和丁香酚含量最高,峰面积占比 60%以上;建立的暖宫七味散中桉油精、丁香酚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结论 暖宫七味散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多、含量高,尤以桉油精和丁香酚含量为最高,且二者活性与复方药效方向一致,故将二者的含量用于暖宫七味散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温经活血巴布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优选温经活血巴布剂中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萃取温度、分离斧I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蛇床子素含量和异欧前胡素综合评分的基础上,正交设计优选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所提挥发油综合评分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实验中,对所提挥发油综合评分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挥发油综合评分有显著影响,优选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为55℃,萃取压力为 30 MPa,萃取时间为2.0 h.结论 本实验优选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该挥发油的提取制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高山桑黄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优化高山桑黄Sanghuangporus alpinus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RSM)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高山桑黄挥发油的工艺条件;使用GC-MS、MTS和微量稀释方法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评估其体外抗炎、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高山桑黄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7 ℃、萃取压力31 MPa、萃取时间1.5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得率为(0.326±0.005)%.高山桑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四氯藜芦醚、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1,2,3,4-四氯-5-甲氧基-6-硝基苯、亚油酸乙酯、二十五烷.挥发油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但其抑菌活性不显著.结论 成功优化了高山桑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在最适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得率;结合体外模型与生物活性评价,可为高山桑黄的药物开发和资源利用提供价值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脱脂肉桂粉提取肉桂多酚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用脱脂肉桂粉为原料提取肉桂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 肉桂经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脱脂肉桂粉,脱脂肉桂粉用乙醇回流提取后,经滤过、浓缩、真空干燥即得肉桂多酚提取物.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肉桂多酚提出率的影响.结果 脱脂肉桂粉中肉桂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8,温度60℃.在此提取条件下,其多酚提出率为106.4 mg/g;肉桂多酚提取物(干物)的产率为20.7%,其多酚质量分数为51.4%,其香豆素质量分数为104 μg/g.结论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肉桂粉进行脱脂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肉桂多酚的提出率,大大降低肉桂多酚提取物中香豆素的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徐长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选徐长卿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丹皮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丹皮酚的含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其提取条件.结果 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0.81 MPa,萃取温度为55 ℃,CO2流量为59.91 L·h-1,萃取时间为2.42 h.结论 优选工艺萃取徐长卿中丹皮酚含量较高,工艺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临界CO2萃取南五味子种子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南五味子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并进行其成分分析.方法 以南五味子种子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五味子种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并采用GC-MS对南五味子种子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能较好预测萃取结果的模型方程,根据该方程对南五味子种子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确定了其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53℃,萃取时间90 min,CO2流量21.40 ml/min,得率为7.97%;并对南五味子种子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10%的化合物有(1α,4a.β,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27.78%)、(-)-1,7-二甲基-7-(4-甲基-3-戊烯基)-三环[2.2.1.0(2,6)]庚烷(14.77%)和(R)-2,4a,5,6,7,8-六氢-3,5,5,9-四甲基-1H-邻苯环庚烯(13.12%)3种.结论 该工艺具有萃取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南五味子种子油的提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主要对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力溶剂萃取法、脉冲电辅助提取法、酶解提取法;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法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抗肿瘤作用、心脑血管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和讨论,为研制和开发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更有价值的中药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临界CO2萃取薄荷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薄荷中总黄酮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夹带剂组成、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对薄荷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70%乙醇为夹带剂时,提取率高,优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6mL/g,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90min.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具有工艺简便、产品纯度好、提取率高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