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治疗蝮蛇咬伤30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规范蝮蛇咬伤外治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试验方法,选取蝮蛇咬伤患者150例,随机分成5组(A、B、C、D、E组).5组入院后均于局部扩创排毒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蛇毒血清、抗炎、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于中医外治法上,A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B组采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C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D组采用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自然干燥箍围疗法,E组为安慰剂对照组.7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3天及治疗7天后评价患者局部症状积分,并于疗程结束后分别对5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A组有效率为93.1%,B组有效率为89.3%,C组有效率为89.3%,D组有效率为88.9%,E组有效率为70%,A、B、C、D四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E组(P<0.05);A组局部症状积分于治疗3天、治疗7天时均明显优于B、C、D、E四组(P<0.05).结论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持续湿润箍围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蝮蛇咬伤患者局部症状,促进患肢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是外治蝮蛇咬伤的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散剂破解中药“良药苦口”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苦涩不适的口感已成为阻碍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散剂具有汤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及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散剂用量少,服用方便,能极大消除汤剂苦涩口感.随着中药超微粉与粒子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散剂品质提升,使得散剂有可能破解中药良药苦口之瓶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性与粉末分散性构建通脉大生片的粉末分散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改善通脉大生片中丹参与白芍的溶出性,构建优良的粉末分散体.方法 采用普通粉碎法及超微粉碎法对白芍、丹参及紫河车进行粉碎,并将六偏磷酸钠(SH)作为粉碎分散剂,共制备19个粉末分散体样品.考察各粉末分散体的粒径分布、红外光谱、分散性,比表面积及孔隙率,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芍药苷含量,评价不同粉末分散体中丹酚酸B及芍药苷的溶出度.结果 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超微粉碎、药材混合打粉、SH均没有使药材粉末产生新的物质.丹参-白芍混合超微粉末分散体中丹酚酸B及芍药苷的溶出度最高,丹酚酸B 83.57%,RSD 2.03%;芍药苷80.75%,RSD 0.61%.结论 溶出度不仅受粉末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粉末分散性的影响.在改善粉末中有效成分溶出度时,不仅要考虑增大粉末的比表面积,还应改善粉末的分散性.紫河车与丹参-白芍的混合超微粉末中,丹酚酸B、芍药苷溶出度较丹参-白芍混合粉末中两者的溶出度低,因此将紫河车单独粉碎后与另两者混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辅助治疗蝮蛇咬伤患者3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辅助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微组、普通组、对照组各30例.各组均给予抗蝮蛇蛇毒血清、抗生素、激素等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超微组给予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外敷,每日3次;普通组给予蛇伤外敷散普通散剂外敷,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外敷,每日10余次.各组均治疗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检测血清磷脂酶A2(PLA2)和透明质酸酶(HAase)含量,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记录痊愈患者痊愈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痊愈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超微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普通组为76.66%,对照组为63.33%,超微组明显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超微组痊愈患者痊愈时间为(4.87±0.93)天,明显短于普通组的(6.48±1.04)天及对照组的(7.64±1.31)天(P<0.05).治疗第2天各组患者血清PLA2、HAase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超微组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超微组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35例痊愈患者均未复发. 结论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辅助治疗蝮蛇咬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LA2、HAase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对蝮蛇咬伤大鼠血清HAase、PLA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对蝮蛇咬伤大鼠血清透明质酸酶(HAase)、磷脂酶A2(PLA2)的含量及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普通散剂组、超微散剂组、阳性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蝮蛇毒的方法造模,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HAase、PLA2的含量和观察各组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造模后各组HAase、PLA2含量显著超过造模前(P<0.05),涂药后普通散剂组,超微散剂组,阳性对照组HAase、PLA2含量显著亦显著降低(P<0.05),症状积分亦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超微散剂组治疗7d后对HAase、PLA2含量及症状积分降低效果最佳,与普通散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可以显著降低蝮蛇咬伤大鼠血清HAase、PLA2含量及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散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具有易吸收、起效快、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用药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散剂研究的文献,对散剂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散剂的新形式与新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粉体改性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以参苓白术散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针对参苓白术散粉体学性质及粉体改性工艺进行研究,为粉体改性技术在中药固体制剂中的适宜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借鉴材料学及药学科学领域对粉体的表征和评价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参苓白术散复合粒子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复合粒子进行扫描电镜测定(SEM)、红外测定(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表面特性的评价.结果 处方饮片粉体学性质研究表明,物料粉碎粒径与粉碎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处方比例称取适量人参、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桔梗粗粉(过3号筛)投入超微粉碎机中,于-10℃粉碎45 min后加入白术、茯苓、砂仁、甘草粗粉继续粉碎4 min,作为复合粒子的最优制备工艺.制备的复合粒子形态良好,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结论 通过粉体改性技术解决了传统散剂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的粉体学缺陷,为粉体改性技术用于提升中药固体制剂品质,推动散剂、丸剂等传统剂型的开发与升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散剂应用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散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与病证、治法及疗效密切相关,包括吞散剂和煮散剂.散剂遥出东汉,自汉至清,散剂呈现兴起、发展、兴盛、衰落的变化局面,鼎盛于宋,而衰落于明清,煮散剂宋时随吞散剂发展一齐到达顶峰,而衰落速于吞散剂.散剂应用与疾病特点息息相关,是基于具体病情而选用与之相适应制剂.治法上,散剂汗、消二法贯穿历代,主治水液代谢异常与慢性疾病.吞散剂以消法为主,主治水湿停聚与气滞类疾病;煮散剂以汗法贯穿,主治病症广泛.散剂药物整体而言具有发展性,吞散剂与煮散剂之间有别,即吞散中含有不适宜煎煮之药物;在药性上从汉至清则呈现从偏于温热到偏于寒凉的转变.于散剂发展而言,基于破壁饮片于超微粉技术下的新型散剂是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临床使用与制备的关键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药散剂使用历史悠久,以其剂型特色、制法简单、疗效确切成为中药的代表性剂型之一.中药外用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的临床应用历来较为广泛.由于剂型的特殊,临床用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共识,而外用散剂处方中多含矿物类生药,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随着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更新,一些新的粉碎工艺也不断应用于散剂制剂工艺中,但同时带来的相关问题也值得讨论.对上述中药外用散剂的剂量、安全性、工艺合理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为其规范临床应用、确保用药安全、进一步新药开发等提供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