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净化对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清除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依据血药浓度评估血液净化技术对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经验。方法:2022年本院收治2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虫螨腈中毒患者,动态监测血液中虫螨腈及其高毒性代谢产物溴代吡咯腈浓度,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摄入13 h后给予首次血液灌流,灌流l h时溴代吡咯腈浓度下降率为28.82%,灌流2 h时回升并超过灌流前水平。完成3次血液灌流后,血液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浓度仍超过首次灌流前浓度,分别达到248 ng/mL和1 307 ng/mL。摄入130 h后血虫螨腈浓度呈下降趋势,溴代吡咯腈浓度在130h达峰值3 164 ng/mL,178 h下降至2 707 ng/mL。病例2在摄入150 h后血液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浓度分别达到392 ng/mL和7 733 ng/mL,进行四次血液灌流,首次血液灌流后血液中虫螨腈浓度下降率37.75%,溴代吡咯腈浓度下降率为38.02%。给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治疗85 h,溴代吡咯腈浓度维持在4 234~6 410 ng/mL。预后:病例1随访至12 d后失访,未查证到死亡信息;病例2死亡,生存期为247 h。结论:血液灌流仅可部分清除溴代吡咯腈,CVVHDF清除溴代吡咯腈能力差。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大,摄入后快速进入各组织,易在脂肪等组织蓄积,其后缓慢释放回血液,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长,虫螨腈的峰值浓度出现早于溴代吡咯腈。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消化道清除毒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敌草快的人体毒代动力学及血液灌流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敌草快(diquat,DQ)在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点,并通过血浆中DQ浓度评估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DQ的清除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口服DQ中毒患者,通过收集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8、12、18、24、30、36、42、48、60、72、96、120 h和每次HP前后的血浆,及入院即刻、入院后0~2 h、2~4 h、4~8 h、8~12 h、12~18 h、18~24 h、24~30 h、30~36 h、36~42 h、42~48 h、48~60 h、60~72 h、72~96 h、96~120 h患者的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样本中DQ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本研究纳入8例急性DQ中毒患者,由于服药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后血浆DQ浓度均未出现上升期,而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早期下降较快,呈对数形式,从口服DQ后可持续24~48 h,之后下降速度较慢。经HP治疗后,患者血浆毒物浓度明显下降,HP治疗前中毒患者血浆DQ浓度为40.0(22.5,219.5)ng/mL,HP治疗后患者血浆DQ浓度为27.40(9.45,101.95)ng/mL,下降(42.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08, P=0.001),但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浓度反弹上升。尿中DQ的排泄不以恒速进行,早期尿中DQ排泄速度较高,之后逐渐降低,口服DQ后48~72 h基本排泄完全。 结论:DQ在体内可被快速消除,其中尿液是DQ主要排泄途径,口服DQ后48 h内排泄速度较高。HP可明显降低血浆DQ浓度,且早期HP的清除率较高,但在HP后短时间内血浆DQ浓度出现反弹上升,提示DQ在体内存在明显的再分布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早期血液灌流结合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液灌流(HP)结合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抢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OPP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抢救结局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HP结合规范化急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胆碱酯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早期HP结合规范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AOPP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胆碱酯酶的占比,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抢救结局可起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5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有10类,致病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其次为别嘌呤醇、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肝功能损害等。皮疹表现多样,65.71%(23/35)的患者表现为发疹样皮疹。主要治疗方法为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和血液灌流。结论:如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出现皮疹、高热、淋巴结肿大,检查结果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转氨酶升高等,应高度怀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蜂蜇伤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蜂蜇伤横纹肌溶解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蜂蜇伤>12 h后接受血液灌流,观察组(B组):蜂蜇伤<12 h进行早期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48 h、96 h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IL-1β,IL-6变化.结果 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较A组短;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血红蛋白、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IL-1β、IL-6水平也均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能够减少蜂蛰伤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早期强化降脂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早期强化降脂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中的作用. 方法 将60例HL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1次PE;强化组在PE治疗结束后即复查血甘油三酯(TG)>5.65mmol/L时,则增加1次HP;两组治疗终点均为TG<5.65mmol/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和7d后血TG、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24h和48h后两组患者血TG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和7d后强化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8h后强化组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治疗7d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及病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PE联合HP早期强化降脂可减轻HLAP患者的炎症指标、降低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因子-15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生长因子-15(GDF15)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 MHD>3个月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DF)+血液灌流(HP)组(每个月进行8次HD、每个月进行4次HDF、每个月进行1次HP)、HD+HDF组(每个月进行8次HD、每个月进行1次HDF)和HD组(每个月进行8次HD),每组4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年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3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VD)、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 3组患者GDF-15水平及LVDD、LVDS、LVVD、LVVS、LVPWT、LVST、E/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HD+HDF+HP组治疗1年后的变化较HD+HDF组和HD组更显著〔GDF-15(ng):853.78±78.80比921.73±72.54、971.07±72.05,LVDD(mm): 48.25±1.25比50.67±1.26、51.69±1.33,LVDS (mm):35.21±1.01 比 37.84±0.90、38.91±0.83,LVVD(mL):101.44±4.40 比 109.27±6.47、115.11±5.46, LVVS(mL):35.75±1.52比37.75±1.70、39.48±1.48,LVPWT(mm):8.26±0.77比10.24±0.98、11.22±0.91, LVST(mm):9.07±0.48比10.47±0.61、11.60±0.58,E/A:1.03±0.05比1.07±0.06、1.15±0.08,LVEF:0.64±0.03比0.59±0.03、0.51±0.04,均P<0.05〕.结论 不同透析模式组合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GDF-15水平,改善MHD患者左心功能,从而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血液灌流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肌酐(CREA)、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2例,非同期队列研究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救治方案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各51例.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血清尿酸(UA)]、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随访两组7 d病死率及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REA、UA、TBIL、PCT、hsCRP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病死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3、4天观察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血液灌流可有效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减轻肝肾功能损害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短期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或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有效救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灌流治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血液灌流302例次,7例患者发生血液灌流凝血16例次,其中Ⅱ级凝血6例次,Ⅲ级凝血10例次.发生过血液灌流凝血的患者合并肿瘤、糖尿病、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比例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过血液灌流凝血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龄、超滤速度、机器温度、跨膜压、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透析前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发生早期透析器呈现静脉压过低报警,凝血常发生在血液灌流1.5~2 h.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行血液灌流治疗时存在凝血的风险.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呈现静脉压过低报警时应警惕凝血发生.合并肿瘤、糖尿病、血管功能不良比例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增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易发生凝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液透析12年意外妊娠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12年意外妊娠患者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为患者妊娠期和围生期制订个体化的透析治疗方案,妊娠早期血液透析3次/周,中、晚期6次/周,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交叉进行,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同时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根据彩超结果随时调整患者干体重,做好胎儿生命指标的监测、患者营养指导和心理干预等护理.结果 患者妊娠期间规律透析,孕期无不良事件发生,后期因血压持续升高至180/120mmHg,针对性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于孕32周剖宫产分娩,早产儿即入新生儿ICU治疗.母亲住院7d顺利出院,婴儿住院36 d出院.随访半年,母婴平安.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妊娠存在较大风险,通过合理地调整透析方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能够降低透析患者妊娠风险,保证患者及胎儿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