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CXCL10)、趋化因子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在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收治的120例VE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选取60例同期入院的疑似VE,经检查为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MP-9、IL-6、CXCL10、CXCL13含量。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及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与VE的预测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 P<0.05),处于恢复期的V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较急性期患者明显降低( P<0.05),有后遗症的V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较无后遗症患者均明显升高(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中联合检测MMP-9、IL-6、CXCL10、CXCL13水平预测VE的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也均显著增高。 结论:血清及脑脊液MMP-9、IL-6、CXCL10、CXCL13在VE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V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紧密相关。MMP-9、IL-6、CXCL10、CXCL13联合检测有助于VE的临床预测和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富含CXCL13+CD8+T细胞胃癌患者具有不良临床预后和免疫逃逸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分子表型和免疫环境,使得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治疗效果难以预测。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实体肿瘤非常有效,但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总应答率不到15%。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反应性,其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会发生大量的功能和表型改变从而启动免疫反应,而PD-1等抑制性受体可以抑制这一过程,故ICIs可通过阻断这些抑制性受体使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恢复活力。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作为一种不良的生存预测因子,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研究。CXCL13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中的分泌和生理作用已被较好地描述,但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相关的CXCL13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CXCL10、CXCL12表达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 CXCL10)、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表达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性的关联。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募集98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改良反应评估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敏感组和治疗耐药组。分析患者血清CXCL10、CXCL12水平,探讨曲妥珠单抗敏感患者与耐药患者临床参数及与血清CXCL10、CXCL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敏感组血清CXCL10(155.39±8.46)和CXCL12(1.93±0.50)水平相比,治疗耐药组患者血清CXCL10(167.82±11.45)、CXCL12(2.54±0.5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3、5.41, P=0.000、0.000)。耐药组中组织学分级Ⅲ、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Ki76>2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21、4.32、7.11、4.93, P=0.023、0.038、0.008、0.027)。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XCL10( OR=1.175, P=0.000)、CXCL12( OR=43.191, P=0.001)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耐药有关。ROC曲线结果显示CXCL10、CXCL12水平可区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曲妥珠单抗的敏感和耐药(AUC=0.820、0.782,敏感性=61.29、64.52,特异性=91.04、80.60)。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CXCL10水平>166.32的人数占比为61.29%(19/31)、CXCL12水平>2.35的人数占比为64.52%(20/31),显著高于敏感患者的9.0%(6/67)、19.4%(1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0.55、19.31, P=0.000、0.000)。 结论:血清CXCL10、CXCL12表达越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性越低,提示CXCL10和CXCL12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性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外源性ARDS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转录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脓毒症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从转录组水平探讨脓毒症ARDS的早期诊断及防护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多糖(LPS)致脓毒症ARDS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LPS 15 mg/kg)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6只。分别提取两组大鼠左肺组织RNA,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的双端测序模式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DESeq2软件以| log 2差异倍数(FC)|≥3且 P<0.001筛选DEG。对DEG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分离并提取2021年3月至1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收治的20例脓毒症患者及20例年龄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共筛选出DEG 286个,其中上调基因202个,下调基因84个。GO富集分析表明,DEG主要参与了中性粒细胞趋化迁移、抗菌体液反应、宿主免疫应答及体液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主要通过参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PPI分析共筛选出节点蛋白262个,相互作用关系852条边;筛选出前15位关键基因,分别为IL-6、TNF、IL-10、IL-1β、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L10、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XCR2、CXCL9、CC趋化因子配体7(CCL7)、CXCL11、CCL1、CXCL13、CCL12、CCL22。采用RT-qPCR对脓毒症AR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PBMC进行差异基因测序验证,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5个代表性关键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IL-6 mRNA(2 -ΔΔCt):2.803±1.081比0.951±0.359,TNF mRNA(2 -ΔΔCt):2.376±0.799比1.150±0.504,CXCL10 mRNA(2 -ΔΔCt):2.500±0.815比1.107±0.515,CXCR3 mRNA(2 -ΔΔCt):1.655±0.628比0.720±0.388,CCL22 mRNA(2 -ΔΔCt):1.804±0.878比1.010±0.850,均 P<0.05〕,与RNA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炎症细胞趋化迁移脱颗粒、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和CXCL10/CXCR3、IL-17等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外源性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肺损伤机制和临床防治的新思路及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氧氟沙星联合宫腔灌注甲硝唑治疗不孕症伴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宫腔灌注甲硝唑对不孕症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2例不孕症伴CE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半年内自然妊娠率、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4.12±1.90)ng/L比(6.36±1.63)ng/L,(47.28±9.10)ng/L比(62.79±9.34)ng/L,(212.04±24.82)ng/L比(326.15±27.3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61、7.62、19.77,均 P<0.001)。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自然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95.12%(39/41)比78.05%(32/41),53.66%(22/41)比31.71%(1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5.14、5.96 ,P值分别为0.023、0.044)。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57)。 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宫腔灌注甲硝唑治疗不孕症合并CE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机体的炎性状态,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6个月内自然妊娠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柏酮抗脓毒症潜在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黄柏酮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分析黄柏酮的药理参数和分子特性;通过化合物靶标预测平台工具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化学成分靶向蛋白服务器(DRAR-CPI),以Z'值<-0.5筛选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已报道的蛋白信息与脓毒症相关疾病靶标进行匹配,筛选黄柏酮抗脓毒症的靶点;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软件鉴定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结果:黄柏酮口服生物利用度(OB)为81.58%,药物相似度(DL)为0.57,表明其口服吸收较好,具有很好的成药性。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DRAR-CPI服务器共筛选到242个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其中有13个靶点与脓毒症直接相关。经分子对接软件鉴定,组织蛋白酶G(CTSG)、胱天蛋白酶1(CASP1)、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蛋白C(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PRO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5a受体1(C5AR1)、胱天蛋白酶3(CASP3)、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凝血酶受体(F2R)和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为黄柏酮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自由结合能分别为-32.55、1.26、-30.00、300.08、-31.88、-30.29、-21.38、-30.79、16?777.84、-21.80、6?443.36、-20.38、-23.47 kJ/mol。结论:黄柏酮通过调控PROC和F2R抑制凝血并改善炎症反应;调节MIF、S100A9、G6PD和IL-10起到免疫应答作用;调节CTSG、CASP1、MAPK1、C5AR1和CASP3起到保护脓毒症损伤器官的作用;调控CXCR2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过度迁移,减轻组织损伤;调控NAMPT改善细胞能量状态,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损害,并通过减轻脓毒症的症状和炎症反应来发挥其抗脓毒症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剂量X射线对cGAS-STING信号通路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肝癌细胞免疫微环境及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C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注射Hepa 1-6肝癌细胞,建立皮下成瘤肝癌模型,按顺序随机分为0、4、8、12 Gy照射组,每组10只,监测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照射后28 d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内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趋化因子配体5(CCL5)、IL-10、IL-1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4和巨噬细胞M1、M2表型比例(M1/M2)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肝癌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 F=8.42, P<0.05),细胞坏死比例增加( F=3.89, P<0.05),除IL-4之外的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增加( F=6.32~15.50, P<0.05),肝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M1、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升高( F=5.46、5.14, P<0.05)。肝癌细胞内的cGAS-STING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RNA: F=6.35、16.10, P<0.05;蛋白: F=71.31、37.15, P<0.05)。 结论:X射线照射可激活肝癌细胞的cGAS-STING信号通路,促使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CR6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测人趋化因子受体6(CCR6)、人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CR6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至2017年资料齐全的6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54例、直肠癌8例)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包含同期切除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灶的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CCR6、CCL20、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CR6、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CR6、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CR6与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CCR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0 %(17/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14/20)。CCL20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52/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E-钙黏着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7%(42/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0/20),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13/20)。波形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0%(49/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0%(17/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CCR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χ2=11.142, P=0.001)、肝转移( χ2=4.694, P=0.030)、TNM分期( χ2=21.785, P<0.001)密切相关;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 χ2=4.694, P=0.030)、肝转移( χ2=4.253, P=0.039)、TNM分期( χ2=7.867, P=0.005)密切相关;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 χ2=7.293, P=0.007)、TNM分期( χ2=5.712, P=0.017)密切相关。CCR6、E-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CR6( OR=6.812,95% CI为1.206~38.474, P=0.030)、E-钙黏着蛋白( OR=0.256,95% CI为0.069~0.945, P=0.041)是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组织中,CCR6与E-钙黏着蛋白表达( r=0.454, P=0.044)、波形蛋白表达( r=0.509, P=0.022)相关。 结论:CCR6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机制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肝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肥大细胞参与特应性皮炎表型及2型炎症因子释放的免疫活化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D)表型及2型炎症因子释放的免疫活化中的作用。方法:9份AD皮肤样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9份健康皮肤对照样本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手术切除多余正常皮肤,对其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染色,明确AD皮损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活化状态。通过野生型小鼠足趾肿胀渗出实验,探究卡泊三醇(MC903)能否在体内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利用野生型和Kit W-sh/W-sh肥大细胞缺失小鼠构建MC903-AD模型,以探究肥大细胞是否影响AD小鼠的表型、组织病理及2型炎症因子水平;提取小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通过钙成像、类胰蛋白酶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实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趋化因子CXC配体-2(CXCL-2)释放检测等,探究MC903体外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能力。 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AD患者皮损中处于活化状态的脱颗粒肥大细胞数目较健康对照组增多,分别为(5.40±1.14)和(2.20±0.84)个( P<0.001)。与野生型AD小鼠相比,Kit W-sh/W-sh肥大细胞缺失AD小鼠的表型减轻,小鼠AD指数评分(ADI)分别为(10.00±0.89)和(5.50±1.05)分( P<0.001),且2型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分别为(29.50±1.87)和(15.33±1.86)pg/mg( P<0.001),IL-13水平分别为(6.32±0.25)和(3.93±0.22)pg/mg( P<0.001),IL-31水平分别为(9.73±0.38)和(6.89±0.27)pg/mg( P<0.001),TSLP水平分别为(206.00±4.43)和(99.00±4.86)pg/mg( P<0.001)。MC903在体内注射可以导致小鼠足趾肿胀。MC903可以在体外激活肥大细胞。 结论:AD患者皮损中活化的肥大细胞数目较健康对照组增多;Kit W-sh/W-sh肥大细胞缺失AD小鼠的表型、组织病理和2型炎症因子水平较野生型AD小鼠明显减轻;MC903可在体内和体外激活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在AD表型、免疫活化中均起到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