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距测量在身高生长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指距是手臂长度和胸部宽度的总和。指距与身高高度相关,可作为一个准确可靠的替代测量指标。指距/身高反映长骨与躯干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身材的匀称性。正确认识指距的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肢体与躯干之间不成比例的疾病,尤其对身材矮小的病因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PR2基因突变致Maroteaux型肢端肢中发育不全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Maroteaux型肢端肢中发育不全(AMD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岁3个月,身高83 cm(-3.84 SD),表现为非匀称性矮小,前臂和小腿不成比例缩短,指趾粗短,基因检测显示 NPR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640T>A(p.Val547Asp)/c.682G>A(p.Gly228Ser),2个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蛋白质功能预测有害,确诊为AMDM。患儿于门诊随诊至4岁8个月,身高90 cm(-4.35 SD),生长速率(GV)=4.9 cm/年,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并定期随诊,已使用rhGH 9个月,身高98.2 cm(-3.07 SD),GV=10.9 cm/年。该病例丰富了AMDM的基因突变谱。rhGH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身高,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诊和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软骨发育不全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导致儿童致死致残性生长发育障碍性疾患的罕见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匀称性身材矮小、大头畸形、三叉戟手及特殊面容。鉴于目前临床对本病认识不足,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专家共识,以供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生长发育与FGF23、Klotho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是常见的一种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往往唯一的临床特征即为匀称性身材矮小,但患者智力发育正常.Klotho基因是以古希腊生命织线女神命名的,它编码了一种局限在肾脏肾小管中表达的跨膜型膜蛋白,随后的研究发现Klotho蛋白作为成纤维细胞因子 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的共受体在体内起到调节磷酸盐稳态的作用.正常的磷酸盐稳态对骨生长和骨生长板的矿化极其重要,由FGF23和Klotho介导的骨-肾内分泌轴是儿童线性生长中磷酸盐稳态的主要调节步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48例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原因不明矮身材儿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基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内分泌专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未能明确诊断的矮身材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对致病基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患儿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7.73±3.97)岁,身高标准差分值为-3.63±1.67;临床表现:特殊面容33例(68.8%),体型或骨骼系统异常31例(64.6%),围产期异常26例(54.2%,其中61.5%为小于胎龄儿),内分泌系统异常24例(50.0%,其中87.5%生长激素(GH)峰值低于正常),矮身材家族史21例(43.8%);实验室检查:GH激发试验峰值(9.72±7.25)ng/mL,IGF-1 标准差分值为-0.82±1.42,骨龄与年龄差值(-0.93±1.39)岁;WES共发现相关基因变异者25例,其中14例(56.0%)为致病变异,6例(24.0%)为可能致病变异,5例(20.0%)为意义未明变异;评价为致病及可能致病变异的基因共14个,其中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10个(PTPN11、RAF1、RIT1、ARID1B、ANKRD11、CSNK2A1、SRCAP、CUL7、SMAD4和FAM111A),影响细胞外基质(ECM)4个(ACAN、FBN1、COL10A1和COMP).[结论]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矮身材伴特殊面容、非匀称体型、骨骼系统异常、小于胎龄儿、GH峰值低于正常和矮身材家族史等特征的儿童,其病因需考虑罕见单基因疾病的可能,WES是提高单基因性矮小症诊断效能的重要手段.本组患儿致病基因中,主要致病机制是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和ECM组分或功能,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研究新的矮小症致病变异和基因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Bloom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BLM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Bloo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 分析归纳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随访的2例Bloom综合征同胞姐弟的临床特点,2015年提取患儿及其父母亲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基因变异位点.结果 患儿为同胞两姐弟,因“身材矮小,身高增长缓慢”就诊,足月顺产,母孕产史无异常,均有喂养困难,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匀称型身材矮小,反应迟钝,有长脸、小下颌、颧骨高的特殊面容.先证者8岁3月龄初次就诊,身高99.7 cm,体质指数12.07 kg/m2,头围45.5 cm,出生体重1.6 kg,反复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病史.先证者胞弟3岁11月龄初次就诊,身高86.6 cm,体质指数14 kg/m2,出生体重1.95 kg,16月龄因“头围36 cm”诊断为小头畸形,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鼻窦炎病史.随访8年,均未发现蝶形红斑样皮疹,均未发现肿瘤的临床征象.基因分析提示先证者及同胞弟弟的BLM基因均携带c.772_773delCT(p.Leu258Glufs*7)和c.959+2T>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搜索文献及数据库无c.959+2T>A变异的报道.结论 Bloom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小头畸形、特殊面容,喂养困难,免疫功能低下,可无蝶形红斑样皮肤改变.BLM基因c.959+2T>A为新发现的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q24.3~q25.3染色体片段缺失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临床罕见的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特点.方法 回顾1例1号染色体片段缺失伴重度矮小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3岁.宫内发育迟滞,出生后匀称性矮小并有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短指、宽指、小头畸形等)、隐睾、小阴茎、语言发育迟缓.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染色体结构未见异常.基因芯片检测显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一段大小为14615 kb的杂合缺失.结论 患儿致病原因为1号染色体q24.3~q25.3区域存在的大小为14615 kb的杂合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X连锁点状软骨发育不全2型患儿的临床及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1例重度矮小合并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患儿进行病史采集和辅助检查,提取患儿及其部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Agilent SureSelect 方法构建测序文库,在Illumina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女,6岁10个月,表现为非匀称性身材矮小、特殊面容、四肢及脊柱畸形,左眼弱视,右眼白内障,呼吸道频发感染,尿频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总25-羟维生素D缺乏,其母亲、姨妈、弟弟亦表现为身材矮小.基因检测显示患儿EBP基因存在c.184C>T(p.Arg62Trp)杂合突变,其母亲携带同样的突变,父亲和弟弟则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EBP基因c.184C>T(p.Arg62Trp)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的发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GFR3基因R248C突变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1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所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方法:患儿为男性,13岁,表现为类克鲁宗综合征(类Crouzon综合征)面容、严重身材矮小(不匀称性矮小)和全身严重黑棘皮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糖脂代谢、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同时行皮肤病理、骨X线片等检查.抽取患儿及父母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DNA 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其存在不伴高血糖的轻度胰岛素抵抗,而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其存在软骨发育不良和(或)不全、短头畸形及面中部发育不良等表现,但有轻度脊柱侧凸;皮肤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符合黑棘皮病病理表现.对患者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存在FGFR3基因的新发突变(NM_00142:c.742C>T;Chr4:1803564;p.R248C),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2015)评估,该位点为致病突变.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由于经典型FGFR3 R248C突变而表现出类克鲁宗综合征面容、轻微骨骼发育不良和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的特殊表型病例,建议当医师发现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或特殊面容,尤其是伴有早发黑棘皮病时,需考虑进行FGFR3基因突变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软骨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特征及FGFR3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17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17例ACH患儿临床资料及FGFR3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AC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不匀称型身材矮小(100%,17/17)、大头畸形(100%,17/17)、三叉戟手畸形(82%,14/17)、膝内翻(88%,15/17).最普遍的影像学是根茎状长骨缩短(100%,17/17)和腰椎椎间距变窄(88%,15/17).主要并发症有骨骼异常(100%,17/17)、中耳功能障碍(82%,14/17)、运动及语言发育迟缓(88%,15/17)、慢性疼痛(59%,10/17)、睡眠呼吸暂停(53%,9/17)、肥胖(41%,7/17)、枕骨大孔缩小(35%,6/17)、脑积水(24%,4/17).17例(100%)均存在FGFR3基因变异,13例为FGFR3基因c.1138G>A的热点突变;2例FGFR3基因c.1138G>C变异;2例为未报道的变异,其中1例FGFR3基因c.1252C>T变异,1例FGFR3基因c.445+2_445+5delTAGG变异.结论 该研究检出FGFR3基因未报道变异位点,扩展了ACH基因变异谱.ACH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其相关并发症由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终身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