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淀粉样多肽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中LncRNA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10只,体质量20~30 g。将AD模型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AP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IAPP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 μmol/L的IAPP(200 μg/kg),每日1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两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干预完成后,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开颅剥离完整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2组小鼠脑组织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在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中随机选取6个Lnc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RNA与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的各条目比对,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成分3个领域行GO富集分析;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4只,每组2只。I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共有902个,其中显著上调238个、显著下调66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共555个,其中显著上调236个、显著下调319个。qRT-PCR检测验证LncRNA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IAPP干预组AD小鼠脑组织中AK034056、Spock3表达上调,Map3k8、rgs20、Rint、Ppp2r1b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GO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2 224个GO条目,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蛋白质结合、细胞周期等分子功能,与催化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了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跨膜信号受体活性等相关分子功能,与细胞黏附复合物、整合素复合物等细胞组分相关,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555个差异表达的mRNA,富集得到62个通路,其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阿尔茨海默病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GABA能突触通路等,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富集评分较高的通路为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 结论:IAPP干预使AD小鼠脑组织 LncRNA、m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参与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RNA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黄叶总苷胶囊对核苷类药物肾损伤的疗效及线粒体自噬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地黄叶总苷胶囊对核苷类药物所致肾损伤的疗效及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方法:使用阿德福韦酯(ADV)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乙型肝炎小鼠肾损伤模型,造模1周及2周检测各组肾功能,造模2周时检测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指标,透射电镜检测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后分别予地黄叶总苷胶囊或等渗盐水对肾损伤小鼠灌胃治疗8周,检测肾功能,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并检测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指标。观察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地黄叶总苷胶囊主要有效成分)对ADV引起HK-2细胞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DV以及ADV加毛蕊花糖苷组。观察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HK-2细胞线粒体自噬指标的影响。收集5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出现肾损伤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29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8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统计学方法用 χ2 ?或 t检验。 结果:ADV组造模2周引起HBV小鼠肾功能损伤,ADV组肾组织自噬指标表达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到ADV组肾脏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2个月HBV小鼠肾功能好转,自噬指标表达下调。毛蕊花糖苷促进ADV损害的HK-2细胞的增殖,且较单独ADV组自噬指标表达下调。50例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中,治疗组的尿蛋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18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12例、无效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975?0, P ?=?0.001?6)。治疗组血肌酐减低,治疗组有效11例、无效10例,对照组有效12例、无效17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593?5, P ?=?0.441?1)。 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可改善核苷(酸)类似物所致慢性乙型肝炎的肾功能损伤,可能通过抑制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内市售豆干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前市售的豆制品大多无转基因标识,但其生产原料是否真为非转基因大豆却难以鉴别.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内 120 批次豆干为研究对象,以转基因大豆常用的调控元件、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等为靶标,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豆干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表明,120 份豆干中检出转基因成分的有43 份,检出率为35.8%.花椰菜花叶病毒 35S启动子(CaMV35S)是检出率最高的外源基因.耐草甘膦相关基因的检出率高于耐草铵膦基因.从流通环节看,江苏省 13 市中,宿迁的转基因豆干发现率最高,其次为南通;从生产环节看,生产于重庆的豆干转基因成分发现率最高,安徽、湖南分别位列第二、三.本研究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重组酶恒温扩增技术在动植物源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近年来,以肉制品和转基因农作物掺假掺杂为主的动植物源成分分析成为食品安全研究及监管领域关注的重点,对于靶向物检测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重组酶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发展前景的检测技术,包括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RPA)和重组酶介导的恒温扩增(RAA)等,因其具备快速便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源成分检测及各类分析研究领域.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归纳了现有分析检测方法,从引物探针设计、外界影响因素、反应装置和检测途径4个方面对RPA/RAA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进行概述,并对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动植物源成分检测方法的完善和重组酶恒温扩增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虫草菌丝中3种活性成分对血管新生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虫草菌丝中的3种活性成分(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血管新生和肝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转基因斑马鱼实验分别观察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新生血管面积、功能血管数量及碱性磷酸酶变化的影响;MTT法测定3个化合物对人肝癌SK-HEP-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SK-HEP-1细胞增殖为模型,以索拉非尼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测定3个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管腔形成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一氧化氮(NO)的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虫草菌丝中腺苷、麦角甾醇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减少转基因斑马鱼功能血管数量,而虫草素能够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与对照组相比,VEGF可诱导SK-HEP-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并可使其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K-HEP-1细胞增殖,腺苷、麦角甾醇能抑制SK-HEP-1细胞迁移,3者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SK-HEP-1细胞管腔形成,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结论 虫草菌丝中的虫草素、腺苷、麦角甾醇对SK-HEP-1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腺苷的作用尤为明显;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内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转基因技术带来食品产量、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但其安全性也一直备受争议.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全面且严格的监管势在必行,而科学的评估和精准的检测是严格监管的技术基础.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许多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其中,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及应用.本文中,笔者综述了包括常规PCR、数字PCR、等温扩增、侧翼序列扩增及核酸检测试纸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做出了原理阐释、应用介绍和方法评价,以期为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及转基因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病、抗虫、耐除草剂、抗逆境和高产优质等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转基因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为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发展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尤为重要.目前,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外源核酸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定性PCR技术、定量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二是基于外源蛋白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Western blot检测技术和试纸条技术等.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根据检测的需要并结合转基因产品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检测技术或组合来满足检测的目的.就两类方法中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促进我国转基因检测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前转基因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hoA对小鼠成釉细胞黏附连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引进在成釉细胞中表达RhoA显性抑制基因的EGFP-RhoADominant Negative(EGFP-RhoADN)转基因鼠模型,研究RhoA通路对成釉细胞黏附连接复合体的影响,探索EGFP-RhoADN转基因鼠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机制,为牙胚发育及牙齿再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所有实验均以EGFP-RhoADN转基因鼠为实验组,以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月龄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外形,每组样本量为20,记录牙釉质厚度.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出生后4 d(postnatal-4-day,P4)的两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上皮层细胞间黏附连接复合体成分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月龄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厚度比同时期野生型小鼠牙釉质厚度下降[(84.60±0.20)μm vs.(106.24±0.24) μm,P<0.05],出生后4d的EGFP-RhoADN转基因鼠成釉细胞层上皮钙黏附蛋白(epithelium-cadherin,E-cadherin)、d-上皮连环蛋白(α-E-catenin)、pan-钙黏附蛋白(pan-cadher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E-cadher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下调(0.93±0.01 vs.1.00±0.02,P<0.05),β-catenin基因表达量较同时期野生型小鼠上调(1.23 ±0.03 vs.1.00±0.05,P<0.05).结论:EGFP-RhoADN转基因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出现缺陷,牙釉质厚度下降,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RhoA通路抑制引起成釉细胞黏附连接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牙釉质正常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重PCR技术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和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监管力度,而精准、高效、低成本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无疑成为转基因产品监管和标识的重要技术支撑.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tiplex PCR)技术由于其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好、简单高效、节省实验样品和试剂等优点,得到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并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推广.综述了Multiplex PCR技术在转基因成分不同检测需求方面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持续改进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作为基因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反应快速等优点,且仅利用简单的恒温水浴设备即可实现对特异性靶基因的高效扩增,在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近几年来LAMP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非常广泛,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测及食品转基因成分检验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有研究者认为其可作为PCR的替补技术应用于临床基因诊断工作中.然而由于目前该技术缺乏规范化且成熟配套的上下游技术措施,如快速简单的核酸抽提技术、完善的应用体系和方案、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及小型便携的检测设备等,因此在现场即时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较为缓慢.为发挥利用LAMP技术在快速基因诊断方面的优越性,科研人员针对LAMP技术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立足于临床基因快速诊断的技术需求,对影响LAMP技术应用的核酸物质的快速抽提、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完善、结果判定、假阳性结果的规避、结果确诊及现场诊断一体化平台设计应用等领域的发展现状、需要攻克的难点及未来的应用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指明方向,促进LAMP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