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无牙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的轮廓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上颌无牙患者在种植修复前与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轮廓变化,调查患者术后容貌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上颌种植即刻修复患者24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病史、正侧位定位片,术前使用便携式三维面扫仪对患者进行面部扫描,设计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行种植手术治疗.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5软件分别对上颌无牙状态、种植即刻修复后状态下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角度测量,分析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前后角度变化,包括鼻唇角、prn'-sn'-ul'(Ls)、鼻尖角、全面突角、Z角、H角,以及线距测量项目,包括上唇距E线距离.术后使用电话问卷调查患者容貌满意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过渡义齿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均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的Z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进行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男性、女性患者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H角,女性患者鼻尖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鼻唇角、H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美貌人群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全面突角、Z角与美貌人群标准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完成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相比种植治疗上颌无牙状态,患者的鼻唇角、Z角、H角均有显著变化.患者对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术后容貌满意度高.结论: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患者侧貌软组织轮廓即刻得到明显改善,侧貌软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甚至部分达到美貌人群标准.进行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时,需结合患者主观美学诉求和个体情况,优化修复体功能和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牙区种植义齿穿龈轮廓的影响因素与美学考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穿龈轮廓对最终的美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前牙区种植义齿穿龈轮廓设计进行评述,分析影响种植义齿穿龈轮廓的因素:种植体颈部设计(平齐对接设计、平台转移设计、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位置及角度(种植体植入深度、颊舌向位置、近远中位置、颊舌向角度)、修复基台类型及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的质量等。结合现有文献和笔者的临床实践与思考,为关键区和次关键区的穿龈轮廓设计分类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龈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上肢、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创面修复重建,术后护理给予绝对卧床,注重体位护理;使用无光式两用保暖烤灯进行皮瓣保温保暖;手术后7 d内强化夜间护理;应用"四步一字口诀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使用"数字记分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血运情况,以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采用微视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出院后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及色泽良好,成活率89.36%。伤口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供区发生局部感染并发症1例。40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皮瓣色泽、轮廓和质地评分分别为(9.1±0.3)分、(8.8±0.4)分和(9.2±0.2)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7%;下肢功能根据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护理,尤其夜间。局部保温保暖,定时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加强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皮瓣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正畸学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系统,擅长分析处理非线性、非结构化、不确定性、多因素等复杂问题。目前在口腔正畸学领域主要应用于头颅侧位片自动定点和分析、儿童生长和发育评估、判断是否拔牙、是否进行正颌手术、前牙开 病因分析、面部吸引力评价、正颌手术术后软组织轮廓预测等方面,辅助正畸医师在诊断和临床决策方面更加精确,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11 +0~13 +6周颜面部超声指标筛查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部分胎儿在宫内死亡,存活患儿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合并其他畸形,该病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目前,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早期筛查是实现早期干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超声的快速发展,孕11 +0~13 +6周胎儿超声检查已成为产前超声的重要研究方向。笔者就近年来孕11 +0~13 +6周超声在筛查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各超声指标包括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多个颜面轮廓指标(包括鼻前软组织厚度、鼻骨、鼻前软组织厚度与鼻骨长度的比值、前额空间比、额前空间距离、额上颌角、上颌-鼻根-下颌角、额鼻角、颜面轮廓线)、静脉导管、三尖瓣血流等的测量方法及意义等方面,旨在为孕11 +0~13 +6周21-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地区青年女性下颌三维测量及其在下颌角肥大诊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青年女性下颌三维测量数据在下颌角肥大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上海大学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徐汇中心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临床资料库中筛选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年轻女性头颅CT影像数据,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及医生的评价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下颌肥大组、下颌美观组和常模组,对3组人群颌面部进行三维测量。测量指标:骨组织包括下颌角角度(∠Co-Go-Me)、下颌扩展角角度(∠Go-Me-Go)、下颌体长度/下颌支高度比(Go-Me/Co-Go)、下颌角间宽度/颧面宽度比(Go-Go/Zy-Zy)、下颌宽指数(Go-Go/Co-Co);软组织包括下颌角角度(∠t-go’-gn)、下颌角间宽度/中面宽度比(go’-go’/zy’-zy’)、下颌角间宽度/下面高度比(go’-go’/s-gn)。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下颌肥大、下颌美观与常模组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下颌肥大与常模组、下颌美观与常模组比较采用LSD法;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00例上海青年女性,其中下颌肥大组73例,年龄(26.1±3.2)岁,体质量(54.3±4.3) kg,体质量指数(BMI)为(21.3±1.9) kg/m 2;下颌美观组32例,年龄(25.3±3.1)岁,体质量(58.7±3.7) kg,BMI为(20.0±1.5) kg/m 2;常模组95例,年龄(27.2±3.7)岁,体质量(53.3±3.4) kg,BMI为(20.1±1.3) kg/m 2。3组受试者年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间∠Co-Go-Me、∠Go-Me-Go、Go-Me/ Co-Go、Go-Go/Co-Co、∠t-go’-g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其中下颌肥大组下颌角区存在显著外翻、后突,与常模组间∠Co-Go-Me(111.69°±4.19° vs. 115.43°±3.01°)、∠Go-Me-Go(66.27°±4.51° vs. 64.19°±3.69°)、∠t-go’-gn(126.13°±7.51° vs. 130.34°±7.2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下颌美观组与常模组间∠Co-Go-Me(121.61°±3.22° vs. 115.43°±3.01°)、Go-Me/Co-Go(1.67±0.20 vs. 1.58±0.15)、∠t-go’-gn(137.17°±7.57° vs. 130.34°±7.2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下颌肥大组∠Co-Go-Me的下四分位点约为110°,∠Go-Me-Go的上四分位点约为72°,四分位点数据同其他2组众数区域重叠较小。筛选出∠Co-Go-Me( D1)、∠Go-Me-Go( D2)、Go-Me/Co-Go( D3)3个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函数,下颌肥大组函数为 Z=0.237 D2-0.084 D1-5.813,判别率为60.3%,下颌美观组为 Z=0.257 D1-0.015 D3-28.610,判别率为85.3%。 结论:上海地区青年女性∠Co-Go-Me、∠Go-Me-Go、∠t-go’-gn等数据可用于评估其下颌轮廓形态,为下颌角肥大诊疗提供参考;下颌美观人群∠Co-Go-Me应趋近122°;∠Co-Go-Me <110°、∠Go-Me-Go>72°可作为下颌角肥大人群的初步判别指标,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与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下颌轮廓整形中应用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与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来缩窄颏部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行下颌角轮廓整形及颏部缩窄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组(Ⅰ组)和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组(Ⅱ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CT影像资料,术后通过随访观察患者下面高、颏部宽度、颏部偏移量、面部比例、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患者年龄、平均满意度评分及术前术后相关测量指标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Ⅰ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年龄(24.9±3.6)岁(19~43岁);Ⅱ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龄(26.3±3.4)岁(19~32岁)。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外貌均有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Ⅰ组30例非常满意,11例满意,1例一般;Ⅱ组43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2例一般。Ⅰ组和Ⅱ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下唇麻木、血肿、严重血肿、术后感染、软组织下垂、患者满意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Ⅰ组与Ⅱ组的术前下面高[(63.05±4.15) mm vs.(52.87±4.07) mm],术前下面高与中面高比值[(107.89±3.11)% vs. (91.29±7.94)%],术前颏部宽度与下面高比值[(90.31±3.19)% vs.(104.32±5.28)%],术后颏部宽度缩窄量[(12.11±2.59) mm vs.(8.39±1.89) mm],术后颏部偏移量[(0.17±0.09) mm vs.(0.36±0.20) mm],术后颏部宽度与下面高比值[(76.80±1.85)% vs.(80.95±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术前颏部偏移量、术前中面高、术后下面高、术后下面高与中面高比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T形颏成形术合并下颌角截骨术相比,全下颌下缘环形截骨术颏部缩窄量更大,术后颏部偏移量更小,更适用于颏部长、宽、不对称的患者,术后可获得更优美的下颌轮廓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美学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为目标,探讨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1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4例烧伤后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12~54岁),其中单纯颏部受累者4例、单纯颈部受累者7例、颏部和颈部均受累者23例。瘢痕面积48~252 cm 2。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张皮瓣进行手术治疗,治疗遵循修复皮瓣色泽与厚度匹配(match)、亚单位美学特征重构(reconstruction)、按整形原则设计切口(incision)和预防手术切口瘢痕(scar)的“MRIS”原则。Ⅰ期埋置额定容量为80~400 mL长方形或肾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常规扩张至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切取扩张皮瓣修复继发创面,将供瓣区直接缝合。记录扩张器的扩张倍数(计算平均值)、采用皮瓣类型、局部美学形态重构情况、术后切口外观与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观察的供受区情况。 结果:34例患者埋置扩张器的平均扩张倍数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82倍。3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局部带蒂皮瓣、19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10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2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穿支游离皮瓣。瘢痕切除后,重构下唇形态和颏唇沟者10例、重构下颏突起和延长下颏长度者16例、重构颈颏角和下颌缘轮廓线者28例。手术切口较为隐蔽,多数位于颏部和颈部亚单位自然交界或转折处;颈部垂直方向切口呈Z字形或鱼尾状。34例患者术后扩张皮瓣均成活,其中8例患者扩张皮瓣术后1~3 d出现远端边缘或尖端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3~18个月,扩张皮瓣色泽、厚度与颏颈部皮肤差异小,颏颈部美学形态显著改善,手术切口瘢痕增生较轻。结论: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牙种植修复体穿龈形态设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美学区的种植修复中,修复体的形态设计对美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龈缘以下修复体的形态,即穿龈形态对种植修复的软组织美学和健康均至关重要。前牙种植修复体的穿龈形态设计方案、适应证、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较少且观点不一。多数种植修复体形态设计的理论支持来源于天然牙修复,但种植体和天然牙的修复体设计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主要综述前牙种植修复后穿龈形态的设计,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