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primary obstructed megaureters, POM)在泌尿系梗阻患儿中占23%,其中男患儿和左侧发病居多 [ 1]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大多数POM可以非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患儿需要手术干预,并且不同手术方式的指征并不明确。因此,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外科学组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共同研讨,形成专家共识,旨在提高我国小儿POM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减少远期肾功能的丢失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非泌尿系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左侧7例,右侧12例;平均年龄为6岁(1~12岁)。对其损伤原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原则以及远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因腹膜后或盆腔肿瘤手术损伤输尿管的13例,因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巨结肠根治术导致输尿管损伤的各2例。术中即刻发现并处理者有6例,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3例、输尿管再植1例。术后延迟发现者13例,术后诊断时间从4 d至3年。13例中2例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其余11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再植术1例、膀胱肌瓣成形术2例,阑尾代输尿管2例,剩余2例造影发现输尿管自行愈合,未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17个月(8~242个月),术中即刻修复的6例和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的2例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其余11例患儿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随诊保持稳定。结论: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多发生于腹膜后、盆腔及腹股沟区手术中。术中、术后如能及时发现,对症正确处理,远期肾脏功能多可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泌尿系统不同部位来源特络细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特络细胞(Telocytes,T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细胞,其有小胞体和1~5个(2~3个常见)极长而薄的细胞突起(Telopodes,Tps)。TCs存在于多种器官与组织中,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分布特征与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有关。迄今为止,在肾、膀胱、输尿管、尿道等组织中也发现TCs,其可通过Tps在间质空间形成错综复杂的3D网络,使TCs与其他细胞相联系,并可通过释放信号分子,向邻近细胞传递化学信号;TCs还可能具有干细胞潜能,或为干细胞的支持细胞。TCs可能在维持泌尿系统生理稳态和促进器官再生方面有巨大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诊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是由膀胱输尿管交界处结构性或功能性障碍导致输尿管直径>7 mm的一类特发性疾病。目前对于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输尿管肌层结构排列紊乱有关。多数的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患儿可自行恢复正常,但对于肾功能损伤严重或合并感染的患儿,则需积极手术治疗,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本研究就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66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9例,女277例;年龄(67.3±10.0)岁。其中97例有吸烟史,29例有肾移植手术史,120例有糖尿病史,76例有冠心病史,146例有高脂血症史,271例有高血压病史,50例有慢性肾病史。43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确诊UTUC时366例合并肾积水,55例合并膀胱癌。566例中,肾盂癌2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肿瘤5例,输尿管癌226例,多灶肿瘤125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UTUC组和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TUC出现其他组织学类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UTU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66例中,511例为单纯UTUC;55例伴其他组织学类型,其中伴鳞状分化30例,腺样分化6例,黏液变性5例,肉瘤样癌5例,微乳头状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巨细胞癌1例,其他混合性组织学类型4例。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中既往有肾移植手术史患者占比大于单纯UTUC组[14.5%(8/55)与4.1%(2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较单纯UTUC组的术后高级别肿瘤[98.2%(54/55)与80.2%(410/511)]、肌层浸润性肿瘤[89.1%(49/55)与68.1%(348/511)]、淋巴结转移比例[10.9%(6/55)与2.3%(12/511)]和肿瘤最大径[(3.60±2.64)cm与(2.96±1.98)cm]均明显升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手术史( OR=4.991,95% CI 1.749~13.615, P=0.002)是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独立预测因素。随访1~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8(13.0,59.5)个月,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组较单纯UTUC组的5年总生存率(35.2%与69.3%)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49.9%与77.1%)更低(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总生存( HR=1.860,95% CI 1.228~2.816, P=0.003)和肿瘤特异性生存( HR=2.146,95% CI 1.349~3.412, 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UTUC伴其他组织学类型的术后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均高于单纯UTUC,且伴其他组织学类型是UTUC患者不良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球囊扩张术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探讨该方法对于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收治的19例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19例患儿的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19例均行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12例经1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愈;5例经2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愈。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失败原因为输尿管膀胱入口处严重狭窄、无法置入导丝;另1例经2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最终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愈。17例获治愈患儿均于术后6个月复查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肾盂输尿管B超,患儿分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7~2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安全、有效、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膀胱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市第一人民收治的8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行输尿管囊肿切除修补术,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记录其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动态监测患者有无尿液反流、输尿管扩张的进一步加重及排尿困难等常见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无一例行中转开放手术。随访3~20个月,8例患者术后的扩张输尿管明显缩小,均未出现漏尿、排尿困难、尿液逆流等并发症。结论:双镜联合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介绍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手术方法,通过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的比较探讨这种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效果、膀胱造影检查结果、并发症等,与开放手术和Cohen术式对比,分析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共收集到179例患儿资料,分三组进行比较。开放手术组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例,6个月至1岁23例,>1岁8例。左侧30例,右侧17例,双侧16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8例,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狭窄伴反流1例,合并肾积水53例,泌尿系统感染3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7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气膀胱Cohen组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0例,6个月至1岁5例,>1岁40例。左侧27例,右侧13例,双侧1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狭窄伴反流2例,合并肾积水44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38例,输尿管末端囊肿3例,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22例,6个月至1岁28例,>1岁11例。左侧33例,右侧19例,双侧9例。输尿管末端狭窄5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狭窄伴反流4例;均出现肾积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56例,输尿管末端盲端1例,输尿管开口异位不与膀胱相通2例,开口膀胱憩室1例。结果:三组均无死亡病例,气膀胱Cohen组有2例中转开放,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气膀胱Cohen组与气膀胱改良乳头式再植组之间,手术时间[(97.2±49.4)min比(77.4±37.0) min, P>0.05]、出血量[(3.7±1.5)ml比(2.9±1.8) ml, P>0.05]及住院时间[(6.8±2.3)d比(6.2±1.3)d, 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反流效果相当,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均有明显减轻。气膀胱的两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手术( P<0.05),血量明显减少( 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并发症少。 结论:腹腔镜气膀胱改良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符合生理特点,抗反流效果可靠,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以及反流引起巨输尿管的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在小儿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传统腹腔镜技术,在软件、硬件方面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在成人中的应用不仅限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腹腔镜技术开展良好的传统学科,也在心胸外科、口腔外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优势。随着机器人手术器械的设计更加贴合儿童患者,其在小儿外科复杂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逐渐突显,尤其是在小儿泌尿外科,机器人技术已经在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等复杂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机器人手术在小儿普外科并没有达到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规模,尤其是儿童肝胆胰外科领域,这与肝胆胰的复杂解剖分离及消化道重建(特别是胰肠吻合、胆肠吻合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系统总结达芬奇机器人在小儿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予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气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气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采用单孔气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的11例青少年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13.5±2.4)岁;体重(49.4±11.2)kg;左侧输尿管狭窄8例,右侧狭窄3例。术前患侧肾盂前后径(3.25±0.69)cm,输尿管最大径(2.25±0.48)cm,患肾皮质厚度(1.34±0.52)cm,分肾功能(36.00±2.86)%。所有患者均行单孔气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术中采用耻骨上膀胱入路,建立单孔气膀胱通道,进行输尿管末端游离及裁剪、膀胱黏膜下隧道建立及输尿管末段重新包埋等,完成Politano-Leadbetter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随访患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迂曲程度及患肾分肾功能变化。结果:本组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5.6±18.5)min,术中出血量(6.8±2.3)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4.5±1.8)d,住院时间(6.2±2.4)d。术后随访时间(13.6±4.3)个月。术后12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2.00±0.45)cm,输尿管最大径(1.18±0.22)cm,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肾皮质厚度(2.17±0.49)cm,分肾功能(44.00±1.4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1例利尿肾图提示患侧非机械性梗阻或无梗阻曲线。1例术后6周出现泌尿系感染,予拔除双J管后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6、12个月均出现膀胱输尿管Ⅰ度反流,未出现泌尿系感染及腰痛症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家长均对切口满意。 结论:单孔气膀胱腹腔镜Politano-Leadbetter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梗阻型巨输尿管,可改善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及患肾的分肾功能,克服因青少年耻骨上方膀胱区脂肪垫肥厚、常规气膀胱腹腔镜手术易损伤的困难,手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