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述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案是记录中医医师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载体,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深度挖掘利用医案信息,对中医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四诊仪等智能信息采集技术,以及关联分析、贝叶斯分析、层次聚类等算法,挖掘医案中名医辨证、选方、用药、取穴等规律。本文从近现代名医经验的挖掘、古代医案学术思想的总结、专科疾病诊疗规律的分析、单味药及药对应用规律的整理及方剂配伍的探究5个方面对平台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穴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CT文献。对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和Climentine 12.0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0篇,涉及针灸处方215个,穴位75个,其中常用穴位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中脘、三阴交、关元、大肠俞、神阙、脾俞,出现频次最高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主要集中在双下肢与胸腹部;最常用的特定穴为合穴;天枢、足三里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隐结构模型联合频繁项集的针灸治疗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辨证取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辨证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弱精子症不育患者提供帮助.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有关针灸治疗弱精子症的相关文献,提取症状、取穴处方信息构建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弱精子症的辨证取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35篇,涉及症状62种,穴位49个.高频症状包括腰酸、神疲乏力等,高频腧穴包括关元、肾俞等.对症状、腧穴、证型进行频繁项集分析,挖掘出症状-腧穴频繁项集4项,包括耳鸣+头晕+腰酸+关元+肾俞等;证型-症状频繁项集4项,包括肾精亏虚证+健忘+性欲淡漠+神疲乏力+脉细等;证型-症状-腧穴频繁项集4项,包括肾精亏虚证+性欲淡漠+神疲乏力+头发易脱+关元等.结论:针灸治疗弱精子症多以关元、肾俞、足三里为主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R语言对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常用耳穴及选穴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 收集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26日.应用Excel 2003建立耳穴处方数据库,利用R 4.3.2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7篇,涉及37种耳穴,总使用频次为553次,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耳穴贴压;总刺激量以1~4周为主,单日刺激频数多集中在1~3次,单次刺激时长不超过5 min;关联分析形成以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肝为基础的核心耳穴组合;聚类分析发现5类有效聚类组合.结论 耳穴疗法干预焦虑症以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为治疗原则,取穴从"脏腑病机辨证论治"和"耳-脑-脏腑"入手,建议以"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肝"作为核心耳穴组方,配合辨证取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古代文献中皮内针治疗妇科疾病的规律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检索皮内针治疗妇科疾病的相关古籍文献,探讨古代医者运用类皮内针法诊治妇科疾病的规律.方法 以"针""刺""针法""刺法""浅针""浅刺"等为检索词,检索涉及针灸妇科学发展源流的全部古籍,选取其中针刺深度二分及二分以下治疗妇科疾病的腧穴,分析其分布、归经、主治病症等.结果 共检索了31部古籍,纳入相关条文93条,涉及穴位22穴,其中19穴属于特定穴;主治妇科疾病18种,其中月经不调占比最多,占15.80%;条文涉及妇科疾病涵盖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5个方面,其中妇科杂病最多,占39.47%.结论 皮内针发源于《黄帝内经》中"静以久留"理论,可应用于月经不调、妇科炎症性疾病、产后缺乳、不孕症、前阴病各类妇科疾病,可选择蠡沟、足临泣、下髎作为妇科疾病的基础取穴,并结合辨证、辨病进行加减.其取穴规律可为现代皮内针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选穴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所收录的针刺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9归纳文献名,作者信息,临床研究样本量,辨证分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的选穴、穴位归经、穴位位置、有效率等信息,并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Origin 2021及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选穴的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5篇,涉及针灸处方255首,共使用穴位140个.经频数分析,获高频穴位26个,其前10位依次为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内关、安眠、神堂、印堂、申脉、足三里,主要分布在头项部及下肢部;归经则以督脉为主,特定穴以原穴使用频率最高;高频穴位经聚类分析显示大致可分为五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的核心腧穴组为申脉-照海-安眠、神门-百会,其关联性最强.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取穴方面多以督脉及头项部取穴为主;核心腧穴组为申脉-照海-安眠、神门-百会,提示针刺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可从阴阳、气血两方面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数据挖掘的穴位贴敷治疗痛经取穴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与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Embase中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 自建库到2022年2月15日.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0篇文献,包括81味药物和24个穴位.频次统计显示,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延胡索、肉桂、细辛、当归及川芎,药味以辛、甘、苦居多,药性以温、热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为关元、神阙、中极、三阴交及子宫,以任脉腧穴为主.聚类分析发现,高频药物与腧穴均可聚成5类,可作为贴敷药物与腧穴处方辨证使用.关联规则显示,高频药物得出关联规则16条,核心处方为延胡索、当归、细辛、肉桂、吴茱萸、川芎;选穴得出关联规则29条,核心处方为神阙、关元、三阴交、子宫、气海、中极.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以局部配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用药以活血药、温里药、理气药及补血药为主.用药与选穴规律体现了调理冲任胞宫气血、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文献研究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分期、证型、症状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各分期、证型及症状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 3.0)、SPSS Modeler 18.0 及 Cytoscape 软件对分期配穴、腧穴归经、证型配穴、分期证型、症状配穴进行分析,对各分期及主要证型做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共现网络图展示.结果:共纳入1 695 篇文献,涉及124个腧穴,总应用频次为5 456次.1 080篇根据分期选穴文献中,急性期腧穴使用频次(2 224次)及个数(88个)最多,各分期中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均为足阳明胃经,地仓-阳白、地仓-颊车为各分期高频穴对.腧穴使用频次前 4 位的证型为风寒证、风热证、气血亏虚证、肝胆湿热证.521篇采用分期与症状或证型与症状相结合选穴文献中,"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出现频次最多,腧穴使用频次和个数最多的症状分别是"额纹变浅或消失"及"耳后疼痛".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各分期均以阳经选穴为主,辅以局部取穴并结合病机特点选穴,各证型以辨证论治为先并配合局部取穴,临床可采用分期、证型、症状相结合的方式选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等,选取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28日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及SPSS Modeler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55篇,针刺处方210个,使用腧穴150种,腧穴总使用频次1 750次.(1)腧穴分析结果显示,选穴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穴位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腧穴为:百会、神庭、四神聪.(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神庭,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四神聪,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穴位处方为"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3)高频穴位聚类获得6个聚类群:第一类,大椎、风府;第二类,肾俞、本神;第三类,风池、阳陵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第四类,合谷、太冲、印堂、太溪、神庭;第五类,丰隆、水沟;第六类,神门、悬钟、四神聪、百会.[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取穴方面多以督脉、足少阳胆经和头项部取穴为主;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和"病位所在,主治所在"原则.可将"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神庭"作为临床治疗的核心取穴,结合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取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索耳穴治疗颈椎病的取穴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检索2011-2021 年通过耳穴治疗颈椎病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汇总,采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中的支持度(Support)、置信度(Confidenc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33 篇文献,经统计软件汇总得出耳穴治疗颈椎病的穴位共53 个,使用总频次281 次;方法 以耳穴贴压为主.耳穴治疗颈椎病频次前 12 位的是颈椎、神门、肾、皮质下、肝、肩、枕、内分泌、心、颈、脾、交感;最为常见的配伍关联是颈椎与神门、神门与皮质下、神门与肾.结论 运用耳穴治疗颈椎病在取穴配伍上存在一定的规律,耳穴治疗颈椎病主要依据"按部取穴",同时与"辨证取穴"、"对症取穴"的选穴原则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