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氏黑散方证中"大风"内涵的考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指出了侯氏黑散方证中"大风"的概念解释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限制了该方的临床运用.提出大风当指风病体系,即多种风病的集合,并结合三方面理由论证本观点的合理性.其一,《金匮要略》所言中风包括狭义中风以外的多种风病;其二,侯氏黑散的适应证与《诸病源候论》所载"诸风病"高度重合;其三,风病存在对应的方药体系,侯氏黑散的方药绝大多数是该体系中的风药.提出大风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大风本身诊断困难,需借助风病体系下子类疾病的诊断加以确定;大风多发于表部、阳部;大风包含了大量神经系统疾病,以上大风的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提出诊断大风之后仍需在辨证论治的规则下使用侯氏黑散,保证方证与病机的相应,以提高处方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线粒体功能及其相关受损因素的分析,探寻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的病例特征,并通过对不同脏腑虚损组哮喘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试图发现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DDAH1/L-Arg/ADMA通路以及线粒体功能、氧代谢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122例,对入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按脏腑虚损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肺气虚组47例、肺脾气虚组39例、肺脾肾虚组36例;并于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44例.观察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情况;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联合质谱法(HPLC-MS/MS)检测左旋精氨酸(L-Arg)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1(DDAH1)等精氨酸代谢相关指标及活性氧自由基(RO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8-异前列腺素(8-Iso)、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等氧化损伤标记物水平;提取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及线粒体,JC-1流式细胞法测定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MMP)、三磷酸腺苷(ATP)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以此评估线粒体功能;分析不同脏腑虚损组哮喘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的年龄和肺功能(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肺脾肾虚组的年龄明显高于肺气虚组和肺脾气虚组(P<0.05),以及随脏腑虚损情况的加重,肺功能(FEV1、FEV1/FVC、PE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不同脏腑虚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肺气虚组以间歇状态(1级)为主(65.96%),其次为轻度哮喘(2级)(25.53%);肺脾气虚组以中度哮喘(3级)为主(41.03%),其次为间歇状态(1级)(30.77%);肺脾肾虚组以重度哮喘(4级)为主(52.78%),其次为中度哮喘(3级)(33.33%).即随着脏腑虚损情况的加重,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也表现出随之加重的趋势.(3)不同脏腑虚损组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8-Iso、ROS、LPO、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脏腑虚损组哮喘患者的血浆8-Iso、LPO水平和肺脾气虚组、肺脾肾虚组患者的血浆MDA、R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肺脾气虚组、肺脾肾虚组患者的血浆ROS水平均明显高于肺气虚组(P<0.05);而不同脏腑虚损组哮喘患者的血浆TBARS水平有高于正常对照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机体内均有活性氧及过氧化脂质类物质的蓄积,且随脏腑虚损情况的加重其水平均呈增高趋势.(4)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MMP、ATP、CO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的MMP、ATP、COX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脏腑虚损的加重,COX活性有下降趋势.(5)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L-Arg、L-Arg/ADMA、DDAH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的血浆L-Arg、L-Arg/ADMA、DDAH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随脏腑虚损的加重,上述指标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不同脏腑虚损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DMA、PRM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从机体代谢角度论证了中医脏腑虚损理论对病情变化趋势判断的正确性,证实了哮喘患者的脏腑虚损状况与临床病情进展、氧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和机体氧化损伤程度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支气管哮喘"辨病、辨期、辨证、辨体"防治体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本文梳理辨证论治及辨病论证的源流脉络,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病证结合的支气管哮喘"辨病、辨期、辨证、辨体"防治体系,以哮喘核心病机为着眼点,以不同临床分期的阶段病机为落脚点,以达到缓解急性发作、改善疾病控制、调节禀赋体质、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为相关现代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与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崔云教授运用清补法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崔云教授运用清补法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崔教授诊治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病例,结合其所谈所述,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崔教授诊治此病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崔云教授认为,本病源起湿热,继而进展为浊毒,浊毒内生,胶结缠绵,损伤正气,脾肾两虚,迁延难愈,据此提出以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扶正补虚为治疗手段.所举医案中,患者因长期留置双J管而患真菌性尿路感染,辨证为膀胱湿热,治以清热利水、通淋止痛,方用五淋散化裁,辅以化浊毒、扶正气之药,疗效显著.[结论]崔教授以清补之法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并用,灵活用药,为临证治疗本病提供了良好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曾庆琪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经方诊治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阅读古籍,整理相关临床医案,从失眠的经方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医异病同治思路等方面,分析曾师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并佐医案以论证.[结果]曾师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遵循中医异病同治理念,主张运用基于大中医观的辨体-辨病-辨证-辨局部-辨微观的"五辨"诊疗模式,用药重视因势利导、温清并用、通补兼施,认为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取效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抑亢"与"释放"的问题,重视心(脑)、心肾之间关系的调和,既要疏通以治其标,亦要培补以治其本.所举两则医案中,案一患者失眠合并阳痿,辨为肝郁气滞、脾肾两虚证,治以四逆散合肾气丸化裁;案二患者失眠合并月经病,辨为心肾不交、冲任虚寒、瘀阻胞宫证,治以黄连阿胶汤合栀子豉汤合温经汤化裁,悉用经方,皆获良效.[结论]曾师擅用经方治疗失眠合并生殖系统疾病,辨证灵活,用方精当,疗效确切,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和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儿童厌食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基于指南制定标准化流程,围绕儿童厌食进行文献检索评价及文献总结,并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和专家论证会,在2012年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厌食》基础上,最终形成《儿童厌食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修订内容包含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主要针对儿童厌食诊断及治疗的诸多临床实际问题,旨在为儿童厌食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规范等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中医文化中象思维对阐发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象思维是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思维方式,本文将重点论证象思维形成路径中的"立象尽意""得意忘象""据象辨证"三步以及表现形式中的"系统象思维",并将其与六经辨证体系相联系,以此指导临床实践,为治病用药选择指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重构本草——罂粟壳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通过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及其成果梳理,结合中医学、中药学等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应用经验,经过反复的专家论证,认为:罂粟壳功效主要为敛肺,涩肠,止痛.症靶为疼痛、腹泻、咳嗽.现代药理发现,罂粟壳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痛、镇咳平喘、止泻、缩瞳、收缩胆道平滑肌等作用.本品有毒,婴儿、孕妇等多种人群忌服,具有成瘾性,不宜大量、长期服用.罂粟壳属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法规严肃,不可单方发药,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 d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7 d,成人 1 次的常用量为 3~6 g·d-1.临床医家经验总结使用剂量为3~30 g,内服时根据不同病证阶段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最佳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芍药甘草汤方证与药量探讨胞轮振跳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胞轮振跳是临床中的难治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西医多以手术为主,且容易反复,创伤性较大.中医药治疗该病不良反应少且疗效稳固.芍药甘草汤主治肝脾阴虚证,而胞轮振跳的病机之一则为肝脾阴虚,这是与芍药甘草汤证的契合点.因此,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该方治疗此类疾病是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临床思路的体现.通过文献考证古今度量衡质量的单位换算,芍药(白芍)与炙甘草的用量需达60 g以上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使用经验,并结合文献从方义与药量角度论证其治疗胞轮振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苏叶、萆薢对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对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施今墨学派的临床用药特色.苏叶、萆薢对药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用对药.CKD的核心病机是邪毒瘀滞伤肾,在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重视肾络伏风,强调三维护肾、和胃泄浊是本课题组针对CKD的辨治特色,我们主张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强调肺脾肾同治、从风论治和散结消癥.苏叶、萆薢对药具有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和胃泄浊的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即对药在外可解表散寒,在内可祛湿降浊,散利兼有,表里兼顾,是"从风论治"的具体体现;上下同治即对药能升降兼顾,上能治肺升清发汗,芳香化湿;下能治肾降浊利尿,淡渗利湿;两药共用以祛湿浊,恢复肺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和胃泄浊即对药入胃经,苏叶升清,萆薢泄浊,一理一泄,复中焦气机升降,是"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则从实验及临床科研等角度论证苏叶、萆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病、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等.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灵活使用苏叶、萆薢对药,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