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支气管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度肺气肿由于肺过度充气,导致缺氧症状甚至呼吸衰竭,是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经过不断探索,外科肺减容术和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支气管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是目前唯一可逆的、并达到临床应用证据水平的内科肺减容术,具有与外科肺减容术相同的获益,但侵入性更小、并发症和病死率更低,已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推荐作为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支气管内活瓣可致靶肺叶不张,降低肺过度充气,最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手术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患者选择、靶肺叶确定以及靶肺叶和临近肺叶间无侧支通气。现已证明,无论异质型或均质型肺气肿均可获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知和积极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相关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乃至全球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肺康复是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气道廓清技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营养支持多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体内的乳酸堆积、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吸气神经驱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疾病预后。加强肺康复在稳定期慢阻肺中的应用与普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GOLD更新进展看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报告经历了20多年的更新修订,肺功能检查在其中的作用也不断发展变化,本文梳理了GOLD 2001年至2024年间关于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肺功能轨迹图的更新、“慢阻肺前期”定义的演变、对特定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肺功能检查的说明、新增肺过度充气部分的介绍、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病情评估中的作用和分级标准的变化以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方便患者进行肺功能随访等。通过这些进展我们可以看出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的筛查与诊断、评估病情与预后、治疗与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大力推广其在慢阻肺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TLC在COPD患者病情评估及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健康。COPD患者精确的病情评估及风险预测是COPD疾病管理的关键,目前多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的分组方法进行病情评估。近年来,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这一肺功能指标在COPD的病情评估及风险预测方面显示出较多优势,IC/TLC被证实为肺过度充气的一项敏感指标,同时在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治疗疗效及预测疾病预后等方面均有其价值。本文对IC/TLC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推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运动状态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运动状态,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哮喘门诊确诊为哮喘的学龄期患儿,将运动后无不适症状且无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正常组(NE),运动后有不适症状和/或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异常组(ANE),将性别、年龄、哮喘控制状态、反复咳喘病史长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时长、体质量指数(BMI)和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4例哮喘患儿,哮喘控制135例(69.6%)、哮喘部分控制39例(20.1%)、哮喘未控制20例(10.3%);NE组99例(51.0%),ANE组95例(49.0%);BMI正常111例(57.2%),超重32例(16.5%),肥胖51例(26.3%)。在所有病例的 Logistic回归模型中,哮喘控制水平差(部分控制 OR=4.77,95% CI:2.07~11.00, P<0.001;未控制 OR=10.02,95% CI:2.70~37.22, P=0.001)、BMI增高( OR=1.15,95% CI:1.06~1.25, P=0.001),显著增加运动状态异常的风险。BMI正常的病例中,ANE组出现肺过度充气的病例显著多于NE组(43.8%比19.0%, P=0.005)。 结论:哮喘控制状态差、超重/肥胖是出现运动受限的危险因素,肺过度充气也可能对哮喘患儿运动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4版)》解读:对肺功能的关键描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是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慢阻肺诊治和管理指导文件,其每年都对包括病因和机制、诊断、治疗、慢病管理等众多内容,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及对临床实践有较大参考或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予以更新和推荐。本文重点关注和解读对慢阻肺的诊断、评估气流阻塞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和预后评估发挥重要作用的肺功能检查在GOLD 2024中的主要更新或强调的内容,如一秒率正常的肺功能受损的定义、患病率、高危因素、发展趋势及其与慢阻肺的关系,推荐的肺功能预计方程,补充强调重视静态和动态过度充气;在筛查慢阻肺中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应用时机;肺功能在肺康复治疗、评估、随访中的应用等。以上更新对肺量计检查指导慢阻肺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读中对部分问题也提出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年度进展2021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并综述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NPPV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多属于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研究,支持高流量氧疗和NPPV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治疗,降低插管率,但需要特别警惕延误插管的风险。在NPPV治疗新发急性呼吸衰竭方面,验证了利用膈肌增厚分数和食道压摆动值预测治疗结局可靠性。也有学者探讨NPPV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NPPV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动态过度肺充气的作用。此外,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和交流增强工具对NPPV方法学优化方面的探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像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以肺泡和肺微血管发育不良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见于早产儿,是造成早产儿死亡和长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不仅能显示典型的影像征象:肺过度充气、肺纤维化与肺不张,同时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的主要依据,对指导BPD患儿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充气容积对小儿经典喉罩密闭性与套囊内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小儿喉罩全麻下不同充气容积对喉罩密闭性与套囊内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体重分为A、B、C、D组,其中A组15例,B组36例,C组38例,D组31例,分别采用1号、1.5号、2号、2.5号喉罩,套囊充气至喉罩有轻微移位,记录初始压力及初始充气容积,调整套囊内压力至60 cmH2O,记录此时的充气容积.同时记录喉罩的漏气量(M1),如果套囊内压力>60 cmH2O,调整套囊内压力至60 cmH2O,记录此刻的漏气量(M2),若喉罩在套囊内压力为60 cmH2O时仍具有较好的密闭性,则尝试将喉罩套囊内压力调整到50 cmH2O,记录此刻的漏气量(M3).结果 1 号、1.5 号、2 号及 2.5 号喉罩初始容积分别为(3.80±0.41)、(5.63±0.65)、(8.33±0.94)、(11.93±1.58)ml,套囊内压力保持在60cmH2O所需要的充气容积分别为(2.75±0.26)、(4.95±0.54)、(6.93±0.63)和(10.21±1.45)ml,所有型号喉罩的初始充气容积与最终充气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在不同套囊内压力下对应的漏气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喉罩全麻时全凭经验进行套囊内充气后,套囊内压力远远高于临床最大推荐套囊内压力值,咽喉部漏气量也最多.在小儿喉罩全麻时应常规监测套囊内压力,以免过度充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