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C-1α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 α(PGC-1α)在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本研究收集在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98例ccRCC患者的肾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利用RT-qPCR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ccRCC患者组织中PGC1α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使用细胞培养模型786-O、ACHN、RCC4等ccRCC细胞系以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K-2)探讨PGC-1a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采用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测定和蛋白表达检测等方法评估PGC-1α对ccR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 在ccRCC患者中,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并且PGC-1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GC-1α过表达抑制ccRCC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进一步的蛋白表达检测显示,PGC-1a过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诱导P16、P21和P27的表达的上调和Cyclin D的下调.结论 PGC-1α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ccRCC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PELIN-PGC1α-UCP1信号通路探讨黄精黄芪复方抑制肺癌进展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黄精黄芪复方抑制肺癌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黄精黄芪复方处理下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增 殖 抑 制 率 并 计 算 黄 精 黄 芪 复 方 的 半 抑 制 浓 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携带Cre酶的腺病毒对C57BL/6小鼠(基因型:KRASG12D/+;TP53flox/flox)滴鼻1次,构建原发性肺癌小鼠模型,予以黄精黄芪饲料喂养以直接检测黄精黄芪复方在体内对肺癌组织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进展;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黄精黄芪复方通过爱帕琳肽(apel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共激活剂 1-alph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解偶联蛋白 1(mitochondrial brown fat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进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黄精黄芪复方对A549和H1299细胞中apelin-PGC1α-UCP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采用ATP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黄精黄芪复方对A549和H1299细胞ATP总产量及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采用siUCP1沉默UCP1表达,用Z160诱导UCP1过表达,并检测A549和H1299细胞ATP总产量及线粒体ROS的变化,以进一步验证黄精黄芪复方是否通过apelin-PGC1α-UCP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进展.结果:黄精黄芪复方可明显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IC50分别为10.66 mg/mL和9.66 mg/mL;在小鼠肺原位癌模型中,黄精黄芪复方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下调apelin-PGC1α-UCP1信号通路,抑制促肺癌基因UCP1的表达;在A549和H1299细胞中黄精黄芪复方能显著抑制apelin、PGC1α和UCP1的表达(P<0.05)、促进ATP合成(P<0.000 1)和ROS产生并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有氧糖酵解(P<0.01);沉默UCP1能增加A549和H1299细胞的ATP合成(P<0.01)和线粒体ROS产生,并降低有氧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和肌肉丙酮酸激酶同工酶2(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增加UCP1表达能减少细胞内ATP合成(P<0.01)及线粒体ROS的产生,并增加HK2和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用黄精黄芪复方处理细胞的同时予以Z160干预(PA+Z160)可著逆转黄精黄芪复方复方对肿瘤细胞ATP产生及有氧糖酵解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黄精黄芪复方通过下调apelin-PGC1α-UCP1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解偶联,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有氧糖酵解,逆转Warburg效应,从而抑制肺癌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过程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药对川芎-赤芍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及药理过程.方法: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库GSE43292 数据集,对有表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进行筛选和提取.川芎-赤芍药对所含的化学活性组分及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合并差异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以获得共同的靶点.利用在线分析工具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药物和靶点的调控网络以及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利用R语言注释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再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验证KEGG的通路和富集的情况,确定靶点基因的调控功能和参与基因调控功能的信号转导通道.结果:共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基因 1244 个,川芎-赤芍药对含 36 个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靶点为环加氧酶 1、肾上腺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酶插入域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 9、CXC趋化因子配体 8、蛋白激酶Cβ、白细胞介素 6、CD14、二肽基肽酶-4、PIK3CG、肾上腺素受体α1B、微管相关蛋白 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单胺氧化酶 B.靶点在GO中主要富集在合成DNA过程的调控、DNA生物合成的过程、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结合、细胞迁移、血管形成过程、膜筏结构、转录的调节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脂肪代谢及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物学注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在KEGG信号通路和GSEA均显示出富集.结论:川芎-赤芍药对通过潜在的 13 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可能的 16 个靶点调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抗炎、调脂和保护血管等方式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血清PGC-1α、A1AT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1α)、α1-抗胰蛋白酶(A1AT)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184例(T2DM组),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T2DM患者分为NAFLD组(95例)和非NAFLD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C-1α、A1A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NAFLD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GC-1α、A1AT水平对T2DM合并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血清PGC-1α、A1AT水平降低(P均<0.05).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血清PGC-1α、A1AT水平降低(P均<0.05).体质量指数增加、T2DM病程延长、高血压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为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GC-1α、A1A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PGC-1α、A1AT水平联合预测T2DM合并NAFL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大于血清PGC-1α、A1AT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0.786(P均<0.05).结论 血清PGC-1α、A1AT水平降低与T2DM合并NAFLD发病密切相关,血清PGC-1α、A1AT水平联合对T2DM合并NAFL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脂肪可塑性研究大黄素对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基于脂肪可塑性探究大黄素改善肥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高脂饲养8周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肥胖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40、80mg/kg)组、CL316243(1mg/kg)组和罗格列酮(10mg/kg)组,连续给药4周.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检测Lee's指数和皮下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eWAT)、肾周白色脂肪组织(perirenal white adipose tissue,pWAT)、肩胛区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指数,测量肩胛骨体温;检测口服葡萄糖耐受量、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脂肪组织中棕色化相关蛋白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下iWAT中脂肪可塑性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 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coactivator-1 α,PGC-1α)、PR 结构域蛋白 16(positiveregulatory domain-containing 16,PRDM16)、线粒体转录因子 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dependent/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 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及皮下iWAT、eWAT、pWAT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肩胛区体温升高(P<0.01),血糖和血清中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BAT中UCP1表达显著增加(P<0.001),皮下 iWAT 中 PGC-1α、PRDM16、TFAM、p-AMPK/AMPK、GLUT4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大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肥胖小鼠模型的体质量增加,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与激活BAT、诱导WAT棕色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成年小鼠脊髓损伤后跑步机训练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促进髓鞘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体育锻炼对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表现的有效性.然而,跑步机训练对SCI后髓鞘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探讨了跑步机训练对小鼠胸T10挫伤模型中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 α(PGC1α)介导的髓鞘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对SCI的小鼠进行为期4周的跑步机训练计划.采用免疫荧光、RNA荧光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生成相关蛋白和PGC1α的表达水平.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髓鞘结构.Basso Mouse Scale(BMS)和Cat-Walk 自动步态分析系统用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估,并检查了运动诱发电位(MEP).此外,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少突胶质细胞(OLs)中PGC1 α敲低被用来进一步揭示PGC1 α在运动诱导的髓鞘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发现SCI之后跑步机训练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增殖,促进少突胶质细胞(OL)成熟,并增加髓鞘相关蛋白和髓鞘厚度,从而促进髓鞘修复和后肢功能表现以及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幅度的改善.此外,通过AAV下调PGC1α减弱了跑步机训练的这些积极作用.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跑步机训练通过上调PGC1α来增强髓鞘再生和功能恢复,这为理解体育锻炼对髓鞘修复的作用向前迈出了一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血清miR-140-5p、PGC-1α mRNA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血清miR-140-5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1α)mRNA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AIS患者163例(AIS组)和体检健康者57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3个月后是否并发VCI将AIS患者分为VCI组和非VCI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40-5p和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40-5p、PGC-1α mRNA判断AIS患者发生VCI的效能.结果 AIS组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VCI组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高于非VCI组(P<0.05),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非V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升高和PGC-1α相对表达量降低是AIS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298、1.438、0.71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983~5.485、1.147~1.801、0.585~0.87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40-5p、PGC-1α mRNA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AIS患者发生V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80、0.905.结论 血清miR-140-5p表达升高和PGC-1α mRNA表达降低与AIS患者VCI的发生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IS患者发生VCI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鸢尾素在肌肉减少症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肌肉减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鸢尾素是2012年被发现并报道的一种新的肌肉因子,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鸢尾素→解耦连蛋白 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irisin→uncoupling protein 1,PGC-1α→FNDC5/irisin→UCP-1)通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调节能量代谢.许多相关报道称鸢尾素在肌肉生理病理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鸢尾素在肌肉减少症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旨在探索鸢尾素与肌肉减少症的关系,为研究和治疗肌肉减少症提供新途径和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有氧运动通过调节FoxO3a磷酸化及亚细胞定位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通过调控叉头框家族蛋白 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活性在C57BL/6 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Ⅱ/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8 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静息+假手术(SS)组、静息+Ⅱ/R(SI)组、游泳训练+Ⅱ/R(TI)组和游泳训练+Ⅱ/R+FoxO3a磷酸化激活剂 SC79(TSC)组.TI和 TSC组进行为期 5 周的游泳训练,所有小鼠于训练结束后 3d行 Ⅱ/R术,SS组不夹闭血管,TSC组小鼠于再灌注前 1 h腹腔注射 0.04 mg/g SC79.再灌注 2h后处死小鼠取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DHE 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Ser253 磷酸化叉头框家族蛋白O3a(P-FoxO3aSer253)、FoxO3a表达.qRT-PCR检测抗氧化基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 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的表达.结果 Ⅱ/R前行有氧运动干预,通过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 Ⅱ/R损伤.与 SI组小鼠相比,TI组小鼠小肠组织细胞质内P-FoxO3aSer253 表达水平下调(P<0.01),细胞核内 FoxO3a 含量提高(P<0.01),抗氧化基因 MnSOD 和PGC1α的表达增加(P<0.05 和P<0.01),小肠组织 ROS生成减少(P<0.01),氧化应激产物 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抗氧化酶CAT和 SOD含量增加(P<0.05 和P<0.01);再灌注前腹腔注射 SC79 后,上述有氧运动减轻 Ⅱ/R损伤作用被抵消.结论 有氧运动通过调节 FoxO3a磷酸化及亚细胞定位减轻C57BL/6 小鼠 Ⅱ/R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四种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运动员耐力表型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至少有155个DNA位点多态性都与精英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表型例如速度和耐力、肌肉力量等有关.目的:分析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核呼吸因子2(NRF2)基因、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基因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共激活剂(PPARGC1A)基因4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表型关联及其相互效应,为探讨基因多态性位点作用于耐力表型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15名优秀赛艇运动员和50名普通大学新生对照组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基因型累加分值分析4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表型指标的关联.结果与结论:运动员组的辅肌动蛋白3基因、过氧物酶体受体γ共激活剂基因及核呼吸因子2基因位点耐力表现优势基因位点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核呼吸因子 2 基因位点运动员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3 组不同基因型总分运动员组的最大摄氧量均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推论研究中 3 个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是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表型的分子标记,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