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深度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并与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显微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同时监测患者AI、NI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维持麻醉。记录数据信号稳定后(T 1)、诱导前(T 2)、插管前(T 3)、插管后1 min(T 4)、插管后3 min(T 5)、插管后5 min(T 6)、置喉镜前(T 7)、置喉镜后1 min(T 8)、置喉镜后5 min(T 9)、手术结束(T 10)、苏醒(T 11)、拔管(T 12)12个时点的AI、NI、Ce。 结果:随着麻醉深度的变化,AI和NI的变化趋势一致。AI与NI、C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 P<0.05 )、-0.599( P<0.05),NI和Ce的相关系数为-0.584( P<0.05),AI、NI、Ce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AI和NI均能准确反映患者手术不同阶段的麻醉深度,AI监测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患者术中知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米库氯铵和苯磺顺阿曲库铵在激光喉显微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米库氯铵和苯磺顺阿曲库铵在激光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进一步优化肌松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激光喉显微手术的患者56例。年龄18~65岁,男25例,女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n=28)。苯磺顺阿曲库铵组(C组):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诱导,生理盐水术中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米库氯铵0.25 mg/kg诱导,0.3 mg·kg -1·h -1术中持续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指数、Cooper′s 气管插管评分、C-L喉镜暴露分级、手术条件分级、术后肌松残余、过敏相关不良事件等。 结果:M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3.7±1.1)、(16.2±5.0)min,短于C组的(4.9±0.7)、(26.4±8.6)min(均 P<0.05);M组和C组患者的恢复指数分别为(4.5±3.4)、(6.2±5.0)min,Cooper′s 评分[ M( Q1, Q3)]均为9(9,9)分,C-L喉镜暴露分级均为Ⅰ级,手术条件分级比例(良/优)分别为5/23、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四个成串刺激(TOF)值为(95.7±2.6)%,高于C组的(92.9±3.9)%( P=0.01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组和C组患者皮肤潮红发生率分别为10.7%(3/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压、气道压显著升高或气道痉挛。 结论:在激光喉显微手术中,米库氯铵比苯磺顺阿曲库铵的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过敏相关不良事件未见明显增加,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R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组(P组)。采用面罩吸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1 min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P组注射丙泊酚1.5~2.0 mg/kg,直至意识消失后,2组均注射米库氯铵0.14 mg/kg,BIS值40~60时,由同一名麻醉医生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维持期间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 mg·kg -1·h -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6 mg ·kg -1·h -1,间断注射米库氯铵维持肌松。于诱导前(T 0)、置入喉罩时(T 1)、纤维支气管镜抵达隆突即刻(T 2)、手术开始10 min(T 3)、手术结束(T 4)和患者清醒(T 5)时记录BP、HR、SpO 2、P ETCO 2、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总检查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各时点SpO 2、P ETCO 2、BIS值、MOAA/S评分、麻醉开始至检查开始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患者苏醒至离开PA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T 1、T 3和T 4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咳嗽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阿芬太尼-米库氯铵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丙泊酚-阿芬太尼-米库氯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2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5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14):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瑞马唑仑0.3 mg/kg、丙泊酚0.5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P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2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BIS值≤50时行气管插管术。于诱导前(T 0)、气管插管前即刻(T 1)、气管插管后1 min(T 2)和3 min(T 3)时记录MAP及HR。记录2组麻醉诱导时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T 0时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 0时比较,T 1~3时2组MAP和P组HR降低( P<0.01)。与P组比较,R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28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丙泊酚组(P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R组静脉推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10 μg/kg、米库氯铵0.2 mg/kg。置入喉罩后P组与R组分别泵注丙泊酚4~8 mg·kg -1·h -1、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1.0 mg·kg -1·h -1,两组患者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0.1 μg·kg -1·min -1、米库氯铵0.2 mg·kg -1·h -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 0)、置入喉罩时(T 1)、置入喉罩5 min(T 2)、停用麻醉药物时(T 3)、拔除喉罩时(T 4)、拔除喉罩5 min(T 5)的血压、心率、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 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停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时间)、给药结束至苏醒时间(苏醒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中与术后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注射痛、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Brice问卷法记录术中知晓情况。 结果:与T 0时比较:P组在T 1、T 2、T 3时心率明显下降( P<0.05),在T 1、T 2、T 3、T 4时SBP明显下降( P<0.05),T 1、T 2、T 3时DBP明显下降( P<0.05),在T 1、T 2、T 3、T 4、T 5时BIS明显下降( P<0.05);R组在T 3时心率明显下降( P<0.05),在T 1、T 2、T 3、T 4时SBP明显下降( P<0.05),在T 1、T 2、T 3时DBP明显下降( P<0.05),在T 1、T 2、T 3、T 4、T 5时BIS明显下降( P<0.05)。与P组比较,R组在T 2时DBP升高( P<0.05),在T 1、T 2、T 4时心率增快( P<0.05),在T 1、T 2、T 3、T 5时BIS升高( 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OA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 P<0.05)。与P组比较,R组无注射痛,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P<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补救镇静、头晕、嗜睡,恶心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高血压和术中知晓。 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安全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诱导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且无注射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科全麻手术患者应用肌松药安全性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择期喉科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肌松药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RNMB)的发生情况,为提高喉科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喉科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使用肌松药种类将患者分为罗库溴铵组、米库氯铵组和顺阿曲库铵组,记录并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和在PACU停留时间,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情况(用TOFr表示),并记录患者在PACU言语和抬头能力,以及胃食管反流、误吸、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320例,男性188例(58.8%),女性132例(41.2%);年龄(50±13)岁;手术时间(38.6±30.1)min;麻醉时间(57.2±32.8)min;PACU停留时间(34.6±11.4)min。罗库溴铵组、米库氯铵组和顺阿曲库铵组患者分别为115、141和64例,3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米库氯铵组麻醉时长和手术时长均短于罗库溴铵组和顺阿曲库铵组[(43.53±23.90)min比(67.54±37.72)min和(68.84±29.34)min;(26.87±22.18)min比(47.16±34.83)min和(48.84±27.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3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PACU即刻,320例患者中TOFr<0.9者272例(88.6%),其中TOFr<0.7者105例(32.8%);离开PACU时,所有患者的TOFr均>0.9。除出PACU时点外,罗库溴铵组各时点TOFr均高于顺阿曲库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除入PACU即刻和出PACU 2个时点外,米库氯铵组TOFr均高于顺阿曲库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米库氯铵组入PACU即刻和入PACU 5 min时TOFr均低于罗库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入PACU时,320例患者中有79例(24.7%)血氧饱和度(SpO 2)<0.95,3组患者SpO 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其中顺阿曲库铵组SpO 2<0.90者4例(6.25%),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3组患者入PACU时言语和抬头能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6, P<0.001)。所有患者在PACU内均未发生反流、误吸、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 结论:喉科手术患者术后进入PACU即刻RNMB发生率较高且严重,随时间延长TOFr逐渐升高,RNMB逐渐减退;使用顺阿曲库铵的患者术后RNMB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PACU内常规监测和神经肌肉监测有益于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的改良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SLN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2):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SLNB(S组)。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LNB,各注射1%利多卡因3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米库氯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即刻至气管插管后2 min内SBP或HR升高>基础值的30%定义为气管插管反应,记录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5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苏醒期呛咳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气管拔管后咽痛、咽喉麻木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后5 min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苏醒期呛咳反应及气管拔管后咽痛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超声引导SLNB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司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患儿麻醉诱导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患儿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喉罩全身麻醉患儿160例,年龄3~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质量指数13~2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 n=40):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和艾司氯胺酮复合不同剂量瑞马唑仑(0.2、0.3、0.4 mg/kg)组(KR1组、KR2组和KR3组)。患儿在预麻间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8 mg/kg。入手术室后K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KR1组、KR2组和KR3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和0.4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米库氯铵。MOAA/S评分≥1分时进行补救镇静,3 min后置入喉罩。记录镇静起效时间,以及喉罩置入反应、补救镇静、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呛咳、呃逆、注射痛和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计算灌注指数(PI)增加率。 结果:4组患儿均未发生喉罩置入反应。与KP组比较,KR1组、KR2组和KR3组镇静起效时间延长,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和呼吸暂停发生率降低,心动过速发生率升高,PI增加率降低,KR1组和KR2组补救镇静率和呛咳发生率升高( P<0.05);与KR1组比较,KR2组和KR3组起效时间缩短,KR3组补救镇静率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与KR2组比较,KR3组起效时间缩短,补救镇静率降低( P<0.05)。KR1组、KR2组和KR3组PI增加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注射痛和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呃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0.8 mg/kg复合瑞马唑仑0.4 mg/kg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麻醉诱导,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较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米库氯铵与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米库氯铵和苯磺顺阿曲库铵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米库氯铵组(M组)和苯磺顺阿曲库铵组(C组)。M组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 mg/kg,C组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出PACU时间。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入室静卧10 min(T 1)、意识消失(T 2)、喉罩置入(T 3)、手术结束(T 4)、拔除喉罩(T 5)和出室(T 6)时记录MAP、HR和SpO 2。 结果:与C组比较,M组患者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出PACU时间缩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各时点MAP、HR和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米库氯铵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苯磺顺阿曲库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双眼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患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双眼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患儿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择期喉罩全身麻醉双眼斜视矫正日间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SPSS随机化程序按照1∶1比例将患儿随机分配到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瑞芬太尼及米库氯铵诱导,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米库氯铵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瑞马唑仑组术毕3 min给予患儿氟马西尼0.1 mg拮抗,丙泊酚组等待患儿自然苏醒。主要观察指标为术毕停药到拔除喉罩所需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给药到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镇静成功率、术中知晓率、麻醉后恢复室(PACU)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瑞马唑仑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1.4)岁。丙泊酚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3±1.3)岁。瑞马唑仑组患儿术毕停药到拔除喉罩所需时间为(6.5±1.2)min,短于丙泊酚组的(10.7±1.9)min( P<0.001)。瑞马唑仑组患儿诱导期给药到意识消失所需时间为(38.1±4.8)s,长于丙泊酚组的(31.6±4.9)s( P<0.001)。瑞马唑仑组术中MAP和心率的变异性均低于丙泊酚组(均 P<0.05)。两组患儿镇静成功率、术中知晓率及PACU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接受双眼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患儿,采用瑞马唑仑进行全身麻醉在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下,可缩短术毕停药至拔除喉罩所需时间,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