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DEE18)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 SZT2基因相关DEE18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使用SWISS-MODEL软件对筛选出的 SZT2基因变异进行蛋白质3D建模。 结果:2例患儿均存在重度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及孤独症表现,伴有大头畸形、特殊面容、全身肌张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提示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视频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局灶性放电。其中患儿1自幼易惊且身材瘦小;患儿2免疫缺陷且癫痫成簇发作。WES结果显示患儿1携带 SZT2基因c.5811G>A(p.W1937X)(父源)和c.9269delG(p.S3090Ifs *94)(母源)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携带c.6302A>C(p.H2101P)(父源)和c.7584dupA(p.E2529Rfs *20)(母源)复合杂合变异,2例患儿的父母临床表型均正常。上述4种变异为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估:p.S3090Ifs *94为致病性变异,p.W1937X为致病性变异,p.E2529Rfs *20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H2101P为意义未明确变异。3D建模发现p.H2101P变异可导致编码的第2 101位氨基酸周围氢键发生明显改变,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其余3种变异可导致肽链提前截断,蛋白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SZT2基因变异引起的DEE18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孤独症、颅面部畸形、全身肌张力低下、脑电图异常放电、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易惊、身材瘦小和免疫缺陷。4种 SZT2基因相关的新变异可能为本组DEE18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儿童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从技术上具备同时检测所有病原体的能力,但临床实践数据仍需要进一步积累。本研究报道1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儿6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曾按弓形虫脑病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查见大量JC病毒序列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C病毒特异性,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提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用于检测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6例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基因确诊的6例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基因变异位点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1月龄至1岁4月龄。6例均有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以发育落后起病3例,以抽搐起病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3例。6例均合并癫痫,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出现癫痫性脑病,发作形式以痉挛发作为主;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均在多次发热抽搐后逐渐转变为无热抽搐,以局灶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为主,其中3例在多次无热抽搐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并逐渐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头颅影像学正常2例,大脑发育不良1例,额叶变尖并额叶内脑白质异常信号、胼胝体薄1例,胼胝体菲薄、侧脑室形态失常1例,1例早期正常5岁9月龄时出现小脑萎缩。2例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异常。3例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1例正常、2例异常。6例患儿均存在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位点变异,其中缺失变异2个,错义变异7个,2例患儿的变异位点未见报道,分别为c.1341_1343del和c.1283A>G、c.1165_1167del和c.1075G>A。随访3个月至4年5个月,2例严重小头畸形患儿均在婴儿期死亡,4例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至末次随访均存活、均仍有癫痫发作。结论:天冬酰胺合成酶缺乏症临床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明显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多表现为重症类型,而轻微或无小头畸形的患儿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06例 血M蛋白阳性—共济失调—言语不清—颅内异常信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血液系统肿瘤,该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常见原因包括Bing-Neel综合征及抗-MAG相关周围神经病。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但患者最突出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头颅MRI提示颅内异常信号。经过抽丝剥茧,最终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利妥昔单抗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利妥昔单抗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11月),收集RA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PML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利妥昔单抗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PML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脑脊液)结果、干预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0例,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51~83岁,平均66岁;均为中至重度RA,病程≥3年者9例,1例无病程记录。10例患者利妥昔单抗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均联合使用抗风湿药或糖皮质激素。9例患者有末次使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PML的时间记录,7例为2~8个月,2例分别为16和18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6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记录,主要为共济失调、言语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局灶性感觉障碍等。6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均符合PML的影像学改变。4例患者行脑脊液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检测,3例病毒DNA阳性,1例阴性者经脑组织活检诊断为PML。诊断PML后1例未进行干预,3例无干预措施记录,5例单用或联用甲氟喹、米氮平治疗(其中2例联合血浆置换,1例加用糖皮质激素),1例联用米氮平和呋喃妥因治疗。7例因治疗无效死亡,2例存活但有严重神经损伤后遗症,1例未报告最终结局。结论:利妥昔单抗相关PML多发生于末次应用该药后2~8个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其他原因所致PML相似,通常呈进行性加重,病死率高,幸存者可能有严重的神经损伤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OTCH3基因c.697T>A突变所致CADASIL:一个中国家系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道1个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中国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1个经基因测序证实的CADASIL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先证者进行 NOTCH3基因测序,并对该位点进行突变基因编码蛋白结构预测。 结果:该家系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腔隙性梗死和高血压,而不伴有头痛和焦虑或抑郁等情感障碍。先证者颅脑MRI显示多发腔隙性梗死及广泛脑白质变性。磁敏感加权成像示颅内多发性小出血灶。 NOTCH3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存在c.697T>A突变,对该突变位点编码蛋白进行3D结构预测显示,该位点可导致蛋白结构中第233位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 结论:该CADASIL家系患者存在 NOTCH3基因c.697T>A突变,该突变可导致野生型Notch3蛋白结构中氨基酸改变,可能因破坏二硫键导致其周围区域β折叠结构形成增加,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的MRI征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MOGAD)的MRI特征。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确诊MOGAD的10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5.9±2.4)岁。10例患儿治疗前行颅脑MR常规扫描,9例行全脊柱MR常规扫描,4例行眼眶MR常规扫描。观察指标:(1)记录MRI对MOGAD颅脑、脊髓和视神经病变的检出情况;(2)总结颅脑MOGAD病变分布位置、形态及信号特点;(3)观察脊髓MOGAD病变部位、脊髓有无肿胀,统计长节段脊髓MOGAD病变的患儿数量;(4)观察视神经病变部位、视神经有无肿胀;(5)将患儿末次随访时复查MRI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病变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MRI显示:(1)颅脑病变10例,脊髓病变5例,视神经病变2例。(2)10例MOGAD颅脑病变均为多发,9例双侧、1例单侧。4例仅累及幕上,1例仅累及幕下,5例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幕上病变位于皮层下白质7例,脑室周围白质7例,丘脑5例,基底节区4例,胼胝体2例,单侧皮质1例;幕下病变位于桥脑6例,同时累及小脑4例、中脑2例。病变均为非对称性。MOGAD病变形态均表现为无定形斑片状、斑点状,其中2例同时出现斑块样改变;2例病变DWI序列显示弥散受限。(3)MOGAD脊髓病变5例,均为单发、累及胸段脊髓的长节段脊髓病变,其中4例同时累及颈段脊髓,未发现腰段脊髓受累;2例出现脊髓肿胀。(4)MOGAD视神经病变2例,均为双侧,其中1例视神经全程受累、1例视神经前部受累,视交叉及视束均无受累。2例视神经均无肿胀。(5)10例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8~29(12.9±5.8)个月。随访期间患儿定期复查MRI,均未见复发。末次随访MRI显示,2例患儿颅脑病变完全消失,1例脊髓病变完全消失,其余7例患儿颅脑、脊髓或视神经MOGAD病变范围均减小或病灶数均减少。结论:儿童MOGAD中,颅脑病变最常见,其次为脊髓和视神经;不同部位的MOGAD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儿童MOGAD的准确率,为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临床罕见、致命的脑部疾病,是由JC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本文报道1例由JC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经过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10例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脑脊液表现、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例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为艾滋病相关PML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相关PML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为(38.7±8.2)岁。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6/μL,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中位数为5.99×10 4拷贝/mL。10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运动障碍,3例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2例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1例表现为言语障碍;3例在整个病程中出现抽搐。影像学表现: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病变,3例病变位于小脑幕下,7例位于小脑幕上。10例患者中,4例脑脊液蛋白质轻度增高,细胞数为(0~10)×10 6/L,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JC病毒序列数为3~12 531,中位数为67。10例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均包含整合酶抑制剂;2例患者死亡,其余8例均存活,其中5例症状好转,3例未见好转,2例存活时间超过1年。 结论:艾滋病合并PML较为少见,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第二代测序技术有助于诊断PML,且强效抗病毒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1岁。以言语不清伴记忆力下降1个月就诊,既往有艾滋病病史,磁共振成像示左侧枕叶异常信号影,考虑炎性病变。脑活检镜下见病灶位于灰白质交界处,病灶中大量泡沫样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病灶周围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大、深染,轻度异型,呈毛玻璃样,可见核内包涵体,少量星型胶质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丰富,核偏位,可呈多角形。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显示为脱髓鞘疾病,病灶处泡沫细胞增生;受感染的少突胶质细胞胞核表达猴病毒40(SV40)。病理诊断: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