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SSYS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TESSYS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手术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F组,选取同时期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L组,性别不限,年龄51~66岁。2组患者术前2或3 d时在超声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椎间盘。采用TESSYS技术行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患者功能情况。术后6个月时采用Macnab分级评价疗效。与L组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Macnab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ESSYS技术可用于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根阻滞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NRB)联合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中的意义。研究发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可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定位诊断,联合PTED术可实现精准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在脊柱外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超声因具有无辐射、便携、价廉等优势而在普外科、妇产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超声骨显像受限,因此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并不多见。近年来超声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拓宽了其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场景。在诊断方面,肌骨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肌肉、肌腱、关节等组织的解剖结构,对脊柱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面,超声引导下脊柱源性疼痛介入治疗已较为成熟,包括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阻滞等,显示出较高的准确率、安全性及疗效。超声辅助脊柱内镜手术置管应用的增加可减少术者及患者的辐射暴露;基于超声对椎弓根螺钉钉道完整性及钉道内壁与皮质骨距离的评估,研究者对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开发了新型椎弓根探路器等,但目前对超声设备参数设置仍存在争议。此外,术中超声在脊柱肿瘤手术中可辅助定位肿瘤、评估切除范围以及在减压手术中评估减压效果和脊髓灌注状况。尽管超声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图像清晰度不高、分辨精度偏低、骨显像受限等。超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生技能的提升,未来将在脊柱外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联合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用于全麻膝下骨折手术患者的改良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联合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用于全麻膝下骨折手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膝下骨折手术患者4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64岁,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3):单纯全麻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组(S组)。S组麻醉诱导前行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0.5%罗哌卡因0.4 ml/kg)和选择性L 4神经根阻滞(0.5%罗哌卡因5~7 ml)。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100 μg舒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行PCIA,背景剂量1 ml/h,PCV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VAS评分≤3分。若静态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记录阻滞完成后15 min时的阻滞平面;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4 h内和48 h内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用量;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局部血肿及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S组阻滞完成后15 min时阻滞平面可达L 3~S 2。2组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S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和48 h内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用量降低,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骶前-腰大肌后间隙阻滞联合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用于全麻膝下骨折手术患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穿刺技术精准诊治腰腿痛的价值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及髂后上棘阻滞三种介入穿刺技术精准定位、鉴别腰腿痛病因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大同新建康医院诊治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腰椎间盘病变的腰腿痛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53.5±12.2)岁.表现为单纯腰痛者16例,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者14例,腰痛伴臀部疼痛者10例.对以腰痛为主且椎旁压痛明显的16例患者,行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14例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腰痛伴臀部放射痛的10例患者,行髂后上棘阻滞术.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缓解≥60%视为有效.结果 40例患者中,34例腰腿痛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85%.其中13例行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术的患者明确诊断为关节突源性腰痛,二期行脊柱内镜辅助下脊神经背内侧支毁损术;12例行SNRB的患者可准确定位责任神经根与责任节段,经保守治疗或者二期行脊柱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手术后疗效满意;9例行髂后上棘阻滞术患者明确诊断为臀上皮神经炎.6例腰腿痛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最后诊断与初步诊断不符合.结论 应用SNRB、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及髂后上棘阻滞三种介入穿刺技术辅助诊断治疗老年腰腿痛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制定二期手术方案的准确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辅助肩关节镜围手术期镇痛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 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 88 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 46 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传统阻滞组42 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 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屈肘、屈腕肌力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膈肌麻痹程度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而主观满意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可起到更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又称为腰腿疼痛、下背痛、下腰痛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成年人致残的常见原因,其终生患病率为 40%~60% [1].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按病程持续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患者通常采用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目的是快速缓解症状[2].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疼痛的患者,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临床上慢性、顽固性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并不少见,常见于采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理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失败的患者.北美脊柱学会发表的新版腰痛循证医学指南认为,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性疼痛的腰痛患者,若无严重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不建议手术治疗[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B超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38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 A S评分和Q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分别为(13.01±1.34)、(57.19±9.84)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全麻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SB组),每组35例.S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给予C5、C6神经根0.5%罗哌卡因各5 ml;ISB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术后4、12、24 h的VAS评分和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记录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ISB组[(8.24±2.96)min vs(13.85±7.45)min,P<0.01];S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ISB组[(1.7±0.8)分vs (3.6±0.7)分,P<0.05],术后4h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明显高于ISB组[(3.5±0.6)分vs (0.8±0.3)分,(3.4±0.5)分vs (0.9±0.4)分,(3.6±0.6)分vs (0.7±0.4)分,P<0.01];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ISB组[(37.5±35.9)mgvs (112.5±43.5)mg,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ISB组(88% vs 56%,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优于臂丛神经阻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联合阻滞术治疗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脊液P物质和胱抑蛋白C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联合阻滞术治疗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缓解的机制,比较治疗前后脑脊液中反映疼痛指标的P物质和胱抑蛋白C的表达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和西京医院脊柱外科的82例因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10分,重度]而需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联合阻滞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两种检测方法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4周脑脊液中P物质和胱抑蛋白C的含量.结果 在颈椎和腰椎病变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选择性神经根造影联合阻滞术治疗后3d、1周、2周、4周,脑脊液中P物质蛋白和胱抑蛋白C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造影联合阻滞术治疗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缓解作用与脑脊液中P物质和胱抑蛋白C的含量降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