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可观察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抗体、适配体、蛋白质等)、转换元件(氧电极、光敏管等)和信号放大装置组成.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分子识别元件,由其识别并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由转换元件转换成可量化和可处理的声、光、电等信号,再经信号放大装置放大并输出,从而得到待测物浓度.生物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原理可分为热敏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介体生物传感器等,在食品检测、环境污染、临床诊断、药物发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物传感器是一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简易、可靠、低成本、实时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细菌、病毒、生物毒素、重金属、蛋白、核酸等快速检测.本综述作者对SPR的原理、检测形式和近年来快速检测的应用进行总结,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药物治疗包括传统药物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除目前应用广泛的TNF-α抑制剂外,还包括整合素拮抗剂。整合素是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之一,可以与黏附分子结合介导淋巴细胞归巢至周围组织。肠道选择性淋巴细胞归巢由α4β7整合素和其配体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的结合介导,是IBD的重要病理基础。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α4β7整合素单克隆抗体,是目前IBD治疗中一种具有肠道选择性的整合素拮抗剂。现就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加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房颤患者行选择性同步直流电复律围术期舒适化护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由心律失常专科护士在全麻状态下实施同步直流电复律( Synchronized direct current cardiversion, DCCV)围术期舒适化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英国哈默史密斯医院2019年3~5月在全麻下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的89例AF患者,给予围术期舒适化护理,并进行个体化出院指导,总结护理要点及方法。结果:患者术中除颤成功率为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约3.37%,且种类单一,均为心前区皮肤灼伤,行DCCV治疗的患者于手术当天出院。结论:术前完善的筛查与评估、术中快速准确地除颤配合、术后抗凝药物服用指导及出院康复指导,以及围术期全程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树立治疗信心,有助于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值得国内护理同仁学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KG2A和HLA-E在肿瘤中介导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新时代,部分患者因此获益。近年来,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家族成员2A(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A,NKG2A )和人类白细胞抗原E(human leukocyte antigen E,HLA-E )作为新的免疫检查点受到广泛关注,且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NKG2A主要表达于大部分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面并在CD8 +T细胞上选择性表达。其配体HLA-E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增强。目前,部分研究显示,NKG2A抑制剂参与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总体反应率。因此,NKG2A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新靶点,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适合ENI照射的患者,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符合入组条件的92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NI组272例,IFI组652例,以倾向评分配比法平衡后,ENI组272例,IFI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行Log 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经倾向评分配比后,ENI组和IF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位随访85.9个月,随访率为95.9%。EN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31.7%和18.4%,IF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20.9%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N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43.7%和24.9%,IF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31.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体积、N分期、照射范围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癌、病变长度≤6 cm、T1~2期、N0~1期、Ⅰ~Ⅱ期、肿瘤体积≤50 cm 3、剂量>60 Gy、化疗1~2个周期ENI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的治疗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2级和≥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均 P<0.05),但两组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相对年轻、早期、颈胸上段食管癌接受化疗患者,给予ENI照射可明显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的临床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肢体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后遗症,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外科手术治疗成为临床选择。本文对解除痉挛的神经手术"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两种术式展开综述,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肢体痉挛情况,高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更适用于痉挛靶肌肉较为局限的、支配神经明确的患者,对肢体远端关节如腕、指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更适用于存在广泛痉挛的肢体,对肢体近端关节如肩、肘等大关节痉挛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属G蛋白家族成员,与其不同配体结合后可激活相应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某些疾病或功能的调节。文章通过描述GPER所介导的相应信号转导通路来说明其与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之间的关系,明确GPER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效应,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潜在新靶点。GPER及其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还有待后续的深入探索,以最大化发挥其作为药物靶点的治疗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个体化术前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并探讨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肝部分切除的1 03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82例,女性349例;平均年龄54.7岁(范围:18~82岁)。行淋巴结清扫(清扫组)562例,未清扫(未清扫组)469例。在清扫组的患者中,采用Lasso回归的方法筛选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术前变量并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及拟合度。根据模型预测概率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低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两组中行淋巴结清扫与未清扫患者的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结果:通过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与ICC淋巴结转移有关的6个因素,包括乙肝表面抗原、CA19-9、年龄、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和肿瘤最大径,据此建立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4,一致性指数为0.754,一致性曲线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淋巴结转移率一致性良好。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组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差于低中风险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14.6个月比27.0个月, P<0.0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9.1个月比15.5个月, P<0.01);在高风险组的患者中,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6.7个月和6.3个月(Log-rank检验: P=0.187;Wilcoxon检验: P=0.046),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4.8个月( P=0.403);低中风险组中,PSM后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2.7个月和26.7个月( P=0.288),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14.5个月( P=0.306)。 结论:该模型可用于IC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及预后分层。对于模型预测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应积极清扫;对于预测为低中风险的患者,经权衡利弊后可有选择性地不清扫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Kumpfer模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为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住院的1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个体内在特征、社会支持网络、环境感知及主动改造3个主题及10个亚主题。其中个体内在特征包括坦然接受疾病、积极的疾病认知、恰当的情绪调节、明确的目标动机,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坚实的家庭支持、专业的医疗照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如常的工作状态,环境感知及主动改造包括选择性感知环境和积极的行为应对。结论: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家人、朋友等多方协同配合,实施认知干预,完善支持体系,促进积极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胃癌疗效预测因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免疫治疗被更加频繁地用于化疗后进展的转移性胃癌,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然而ICI在不同患者中的疗效差别较大,所以越来越多地开展了关于预测ICI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及EB病毒亚型是目前预测ICI治疗反应率相对确切的生物标志物;程序性死亡配体1及肿瘤突变负荷的预测作用仍存在争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纤维蛋白样蛋白1、选择性启动子以及其他一些预测因子也正在研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