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强度间歇运动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HIIT组(35例)、MICT组(35例)及安静对照组(CON组,25例)。3组患者均维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HIIT组和MICT组患者分别采用功率车测功仪进行8周相应方式运动训练,每周运动4次。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检测各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 2max)水平,同时记录运动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共有83例患者(87.4%)完成整个训练,HIIT组和MICT组失访率分别为12.6%和14.3%,训练计划完成率(反映患者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1.2±5.0)%和(88.2±4.7)%;在整个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训练8周后HIIT组和MICT组VO 2max分别较训练前提高(11.5±2.3)%和(8.1±1.9)%,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IIT训练或MICT训练均适用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训练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HIIT训练或MICT训练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具有相似的改善效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等强度游泳运动调控PPARγ/NF-κB/ADPN通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C组),普食喂养,其余高脂高糖适应性喂养1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备T2DM大鼠模型.随机选取16只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DC组)、2型糖尿病有氧运动组(DS组),每组8只.有氧运动采取无负重游泳干预,以15min/d的运动时间适应性训练3天后,每周逐渐递增直至60min/d,5天/周,共训练8周.实验期间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糖、肝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ul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细胞核因子-κB(NF-κB)、脂联素(ADPN)的表达变化.结果:8周有氧运动干预后,与DC组相比,DS组大鼠体重显著上升,血糖显著下降(P<0.01),血清insulin和HDL-C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血清TNF-α、IL-6、IL-1β和TC、TG、LDL-C、ALT、AS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肝指数、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下降(P<0.01),肝糖原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细胞排列整齐,脂肪空泡、脂滴及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改善,肝脏PPARγ、GLUT4、ADP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或P<0.01),PPARγ、ADPN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水平显著增多(P<0.01),NF-κB的mRNA和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ADIPOR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可通过调控T2DM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PPARγ/NF-κB/ADPN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3 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 24篇文献,年龄、出血情况、治疗方式及关节损伤程度为运动康复前的主要筛选条件.运动康复类型多为温和性运动,包括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松动和筋膜松解,且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强度趋于个体化进行,多为低、中强度,呈渐进式递增,频率和时间多为4~12周,1~3 次/周,30~60?min/次,并呈间歇性训练.效果评价涉及疼痛、出血、关节肌肉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6 个方面.结论: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有积极效果,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关节病变及出血维持稳定的患者,采用相对温和的运动,关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男运动员分别采用Bruce法(方法1)、功率自行车90秒递增负荷法(方法2)、跑台1分钟递增负荷法(方法3)3种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每两种方法测试间歇期为1周.自变量为3种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因变量为最大摄氧量.结果:(1)3种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方法3>方法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种方法测试结果个体差值的频数统计显示,测试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高于方法2约6 ml/min·kg,高于方法3约3 ml/min·kg;(3)同等跑台跑速下,方法3的平均血乳酸高于方法1,且方法3达有氧阈、无氧阈的跑速均低于方法1约一个速度单位(1 km/h);(4)方法1与方法2、方法1与方法3测试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模型检验拟合度R2分别为9.25、9.05.结论:(1)Bruce法在评价运动员阶段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方面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方法与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用于不同测试方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2)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分别采用适合其能力特点的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3)有氧阈、无氧阈对应的跑速、心率变化区间可作为把控有氧阈、无氧阈训练强度的有效、便捷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持拍类项目运动员最大累积氧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是否能通过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最大累积氧亏(MAOD)延长超大强度运动(110%VO2max)时间,以及无氧代谢系统供能的具体途径.方法:招募24名持拍类项目运动员(年龄22.2±2.0岁,身高174±9 cm,体重67.1±12.4 kg),参加5次运动测试,包括1次递增负荷、1次恒定负荷(40%、50%、60%、70%和80%VO2max)和3次超大强度(110%VO2max)运动测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安慰剂组(Placebo组)和RIPC组.实施方案采用双侧上肢加压,5个循环/次,每个循环包括5 min 缺血和5 min再灌注,RIPC组缺血压力220 mmHg;Placebo组缺血压力60 mmHg;Control组无任何干预.结果:RIPC组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和MAOD均大于Placebo组和Control组(P<0.05);三组之间的MAODALT、无氧乳酸、无氧无乳酸和EPOC动力学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MAOD高于MAODALT(P<0.05),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变化值随MAOD变化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RIPC通过增加MAOD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超大强度运动表现,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是运动表现改善的潜在中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运动方式对超重男性青年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 2022 年 5-8 月北京市某社区 64 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和对照组(C组),12 周干预前后分别利用递增负荷试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身体成分.结果 试验后,HIIT组和MICT组VO2max 均升高(P<0.05),MICT组全身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与百分比下降(P<0.05),去脂体重增加(P<0.05),而HIIT组身体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所有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重男性青年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体力活动时,HIIT在提升心肺适能方面具有时效性,MICT则是改善身体成分的主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运动和形变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探究健康男性青年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左心室心肌运动和形变的特点和规律,初步评价在心脏几何形变和心肌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心肌收缩功能储备.方法:研究对象为15名健康男性青年,年龄26.1±6.3岁,身高174.4±4.8 cm,体重72.0±8.2 kg.受试者以平卧位姿势蹬踏功率自行车,强度为50W起步,每3 min递增25 W,最高达到125 W,蹬车频率始终保持在60 转/分钟.在静息状态和每级负荷1 min后以及运动后3 min分别采集心脏常规超声指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全程监测心率和血压.获取的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心脏基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脏常规超声功能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旋转角度峰值(Rotation)、整体扭力(Tortion)和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应变等3D-STE相关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HR、SBP、DBP、LVEF、SV、CO等指标随负荷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S、GCS、GAS绝对值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表现为在运动开始后增加,GLS、GAS在运动负荷为75W时达到最高,GCS在运动负荷为100 W时达到最高,然后均出现降低趋势,但始终高于静息状态;运动后3 min基本恢复.Rotation、Tortion在运动过程中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肌节段中心尖部纵向应变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基底部最小.其中心尖部前侧壁、下壁,中间段下壁、后间隔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初步评价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储备功能,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左心室心肌形变幅度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始终高于静息状态,主要以心尖部和中间段收缩增强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姜黄素对递增负荷大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递增负荷大强度运动大鼠肾脏的作用.方法 44 只 7w龄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C,n=12)、递增负荷大强度运动致肾脏损伤模型(M,n=16)和姜黄素干预(CM,n=16)3 组.C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其他组进行 6 w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起始:速度 10 m/min,时间 10 min,坡度 10°;终止:速度 40 m/min,时间 180 min,坡度 10°).每次训练前 1 h,CM组灌胃姜黄素溶液[200 mg/(kg·bw),5 ml/(kg·bw)],其他组灌胃等体积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末次训练结束 24 h后处死大鼠,取血及肾脏.肾脏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原位末端凋亡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方法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uin 1,SIRT1)、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NF-κB p65)、乙酰化核因子-κB p65(acetylated nuclear factor-kappa B p65,Ac-NF-κB p65)、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 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结果 与C组相比,M组肾脏组织形态发生病理性改变,Scr、BUN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SIRT1、Bcl-2 蛋白质表达水平及Bcl-2/Bax极显著降低(P<0.01),肾脏细胞凋亡、Bax、NF-κB p65、Ac-NF-κB p65蛋白质表达及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18 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 M 组相比,CM 组肾脏组织形态病理性改变明显改善,Scr、BUN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肾脏SIRT1、Bcl-2 蛋白质表达水平及Bcl-2/Bax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细胞凋亡、Bax、NF-κB p65、Ac-NF-κB p65 蛋白质表达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8 水平显著降低(P<0.05 或P<0.01).结论 姜黄素能够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缓解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保护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营养学报,2023,45(5):474-47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24 h活动行为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的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湖北省和浙江省各抽取1所综合性大学,共对3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加速度计测量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使用成分线性回归分析24 h活动行为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联,并探讨24 h活动行为等时替代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大学生睡眠、久坐行为、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几何均值分别为515.89,678.88,196.30和48.92 min/d;体质健康综合得分为(73.09±8.55)分,及格率为72.51%,优良率为20.76%,不及格率为6.73%.成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VPA(β=2.55)、LPA(β=5.88)与体质健康呈正相关(P值均<0.05),睡眠(β=-5.18)、久坐行为(β=-3.24)与体质健康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 min等时替代分析显示,MVPA替代睡眠和久坐行为,体质总分分别增加0.71,0.64分;LPA替代睡眠和久坐行为,体质总分分别增加0.50,0.43分.剂量—效应分析发现,LPA与久坐行为和睡眠之间的等时替代具有对称性;MVPA与久坐行为和睡眠之间的等时替代具有不对称性,MVPA替代睡眠和久坐行为对体质健康的改善效果随分配时间的延长递减,而睡眠和久坐行为替代MVPA的不利影响随分配时间的延长递增.结论 在24h活动行为中,LPA、MVPA时间增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益.大学生应积极将久坐行为向PA转变,尤其是MV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