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鼻病毒1B感染致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代谢组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鼻病毒1B (human rhinovirus 1B, HRV1B)感染对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代谢组改变的影响。方法:HRV1B感染BEAS-2B细胞6 h和12 h后,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BEAS-2B细胞代谢组的改变情况。结果:HRV1B感染BEAS-2B细胞6 h和12 h分别有93个差异显著代谢产物(differentially significant metabolites, DSMs)(上调47个DSMs、下调46个DSMs)和88个DSMs(上调37个DSMs、下调51个DSMs);HRV1B感染动力学(HRV1B 6 h∶12 h)过程中共鉴定到30个DSMs(上调12个DSMs、下调18个DSMs)。3组中未知DSMs占据比例均较大。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的比例与HRV1B的感染时间呈现正相关,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等为HRV1B感染BEAS-2B细胞后的共同DSMs。结论:HRV1B感染致BEAS-2B细胞的脂肪酸、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和糖类代谢物发生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是一种与代谢性疾病有关的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暴露于DINP与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内的几种肝脏不良健康结局的发展有关.[目的]探讨DINP暴露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对HepG2细胞进行不同时间(24、48和 72 h)、不同剂量(0、0.003、0.01、0.03、0.1、0.3、1、3、10、30和 100 mmol·L-1)的DINP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油红O染色及脂质含量测定细胞内的脂质沉积情况,并进一步检测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脂肪酸合成酶(Fasn)、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lycd)、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以及β-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 1A(Cpt-1a)、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核呼吸因子1(Nr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0 mmol·L-1)相比,DINP暴露 24、48和 72 h后,HepG2细胞活力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分别为 0.3、0.1和 0.1 mmol·L-1,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水平(LOAEL)分别为 1、0.3和 0.3 mmol·L-1(P<0.05).30 mmol·L-1 和 100 mmol·L-1 DINP染毒 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且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TG和TC水平也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100 mmol·L-1 DINP染毒 24 h可使细胞内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Mlycd、Srebp1、Fasn、Accα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 30 mmol·L-1 剂量组Mlycd mRNA表达上调;β-氧化相关基因Ampk、Pparα、Tfam在100 mmol·L-1 DINP暴露后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上调,而Cpt-1a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30 mmol·L-1 和 100 mmol·L-1 DINP暴露 24 h后可干扰HepG2细胞脂质代谢过程中的脂肪酸合成和β-氧化过程,导致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嘉兴市18家集中式供水水厂23种邻苯二甲酸酯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嘉兴市与饮用水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污染情况.方法 于2015年2-3月(枯水期),选取嘉兴市以运河水系(新塍塘、海盐塘、泰山港、长水塘、盐嘉塘、京杭大运河)、太湖水系(太浦河)为水源地的18座集中式供水水厂,采集水源水、出厂水与管网水水样检测23种PAEs[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DIPr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邻苯二甲酸二丙酯(DPr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异戊酯(DIP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庚酯(D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分别测定23件水源水、19件出厂水、21件管网末梢水.结果 水源水、出厂水中检出8种PAEs(DIBP、DBP、BMPP、DIPP、BBP、DCHP、DHP、DEHP),管网末梢水中检出5种PAEs(DIBP、DBP、DCHP、DHP、DEHP).其余15种PAEs均未检出.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3种PAEs(DEHP、DBP、DEP)及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2种PAEs(DEHP、DBP)均未超标.结论 嘉兴市集中式供水PAEs含量达标,但仍需密切关注环境水质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三种植物的取食选择及趋性行为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成虫对3种植物的趋向选择性与取食偏好性的关系及其成因.[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和叶面积仪等分别测定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Ulmus parvifoli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3种植物的趋向性和取食量,采用GC-MS分析鉴定这3种植物挥发物的成分,观测其对主要成分的嗅觉反应.[结果]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蓖麻的趋向性显著强于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性(P<0.05),对苘麻和榆树的趋向程度相当;但对榆树叶片的取食量最大(P<0.05),对苘麻和蓖麻叶片的取食量相近,雌虫与雄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GC-MS分析鉴定发现,3种植物挥发物主要成分有明显差异.嗅觉反应结果显示,在10 μg/μL浓度下,顺-3-己烯基异丁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芳樟醇、苯酚、水杨酸甲酯和B-石竹烯等化合物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都显著强于对照(正己烷);但3-蒈烯、反-2-壬烯醛和α-水芹烯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吸引力弱于对照,并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对榆树、苘麻和蓖麻的趋向选择性不等同于取食偏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胚胎期和哺乳期染毒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脂(DEHP)的替代物,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逐渐成为用量最大的增塑剂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DINP胚胎期及哺乳期染毒对雄性子代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两代繁殖实验设计,在Wistar雌性受孕大鼠的GD7(受孕第8天)至PND21(产后第21天),每天经口灌胃DINP,染毒剂量为5、50、500、1000 mg/kg(体重),玉米油为溶剂对照组,每组由5~6只孕鼠组成.PND2时,测量子代仔鼠的肛殖距(AGD),并计算其AGD指数.在PND4时通过窝标准化操作保持每窝8只仔鼠(4只雌鼠,4只雄鼠).分别于PND21和PND49,从各剂量组随机抽取10只雄性仔鼠,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睾酮水平,并解剖观察其睾丸病理变化;计算PND21时睾丸和附睾系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睾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DINP染毒组新生仔鼠的围生期损失数和雌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雄性仔鼠的AGD缩短,分别为(5.15±0.37)、(5.17±0.33)、(4.57±0.38)、(5.16±0.32) mm,500、1000 mg/kg染毒组雄性仔鼠的AGD指数(2.48±0.19、2.51±0.13)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ND21时,50 mg/kg及以上的DINP处理组中Star基因mRNA表达量增高,500及1000 mg/kg处理组中Scarb1的mRNA表达量降低,Lhcgr基因mRNA表达量也在1000 mg/kg剂量组降低(均P< 0.05).PND49 DINP染毒组大鼠生精细胞和精子减少,间质细胞出现聚集现象,但PND21和PND49雄性仔鼠血清睾酮浓度未发现降低(P>0.05).[结论]胚胎期及哺乳期DINP暴露对雄性F1代大鼠的生殖系统存在影响,睾酮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5carb1、Star和Lhcgr可能在其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婴幼儿单纯乳房早发育的临床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4-壬基酚(4-N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与婴幼儿单纯乳房早发育(IPT)的临床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2016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初诊为IPT年龄<2岁的女性患儿62例为病例组(IPT组)并随访2年,健康体检正常女性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观察血清中BPA、DEP、4-NP、DEHP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IPT组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水平、血清中四种EDCs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随访转归结果,将IPT组分为乳房完全消退组(33例,53.2%)和未消退组(29例,46.7%),但消退组与未消退组内EDC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T并非完全都可自行消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可能是IPT发生的诱因,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RISK21分析工具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RISK21框架和工具分析我国2~6岁儿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膳食暴露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方法 以PAEs的毒性为纵坐标,以暴露为横坐标,以暴露限值(MOE)和不确定系数为参数,应用RISK21工具中RISK PLOT模块,通过矩阵计算,以图形展示2~6岁儿童暴露于7种PAEs的风险大小和等级.应用TTC PLOT模块,分析毒理学资料缺乏的DMP、DEP、DIBP 3种PAEs的暴露风险.结果 RISK PLOT表明一般人群7种PAEs均处于风险较低的绿色区域;高食物消费量人群7种PAEs暴露风险排序为DBP、DIBP、DEHP、DMP、DEP、DINP及BBP,TTC PLOT显示我国2~6岁儿童DMP、DEP、DIBP膳食暴露风险低于相应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结论 RISK21框架和工具可应用于风险评估及其后期的管理决策,RISK21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6岁儿童7种PAEs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成都市市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迁移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掌握成都市市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迁移特征.方法 根据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和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采集成都市市售一次性塑料食品袋(聚乙烯材料,共12份)进行迁移试验.预期食物接触类别为所有类别(酸性食品、酒精性食品、油脂性食品),预期使用情况包括室温接触、较高温度短时间接触、长时间冷藏贮存(T≤70℃、t<2h,或T≤100℃、t<15 min,或0~4℃、t>30 d),因此选择GB31604.1-2015中推荐的特定迁移升温加速试验(40℃、10 d),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三种食品模拟液(4%乙酸水溶液、10%乙醇水溶液和植物油)中7种PAE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本批次一次性塑料食品袋样品的食品模拟液中共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6种PAEs,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其中,DBP、DEHP、DINP的平均迁移量较小,均低于国内外设立的相关限量标准;DEP、DIBP、DIDP是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不允许添加的物质,但仍有检出.结论 鉴于PAEs的毒性可能存在累积效应,且此次调查仅为一次性塑料食品袋,还可能存在其他多种途径的暴露情况,因此长期不规范使用一次性塑料食品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川省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污染状况和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市售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污染状况,计算通过摄入植物性食用油中PAEs的膳食暴露量,对四川省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四川省市售的298份植物性食用油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行测定.采用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平均含量,结合居民食物油每日平均消费量,计算四川省居民经植物性食用油摄入的DBP和DEHP水平,并与DBP和DEHP的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进行比较,初步评估四川省居民经植物性食用油摄入的PAEs的健康风险.结果 植物性食用油中DBP检出率为59.4%,总体均值为0.30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9.78 mg/kg,超标率为19.5%;DEHP检出率为60.7%,总体均值为0.70 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26.1 mg/kg,超标率为3.0%;DINP检出率为41.3%,总体均值为0.92 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26.1 mg/kg,超标率为0.7%.四川省居民经植物性食用油摄入的DBP、DEHP和DINP暴露量均值分别为0.242、0.379和0.742 μg/kg BW,均低于健康指导值.结论 四川省居民经植物性食用油摄入的PAEs的健康风险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桃金娘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桃金娘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及1 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桃金娘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1)、28-norlupa-17(22),20(28)-dien-3-ol,(3β)-(9CI)(2)、lupeol(3)、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sitostenone(6)、对羟基苯乙酸甲酯(7)、(-)-loliolide(8)、(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9)、4-羟基-2,3-二甲基-2-壬烯-4-内酯(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7~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