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螨腈毒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虫螨腈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应用的新合成农药,使用过程中人体暴露机会逐渐增加,中毒病例日益增多,目前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仍未十分明确,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显示了虫螨腈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毒代动力学过程.毒理学研究表明,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效应是虫螨腈的基本毒性,人和其他动物虫螨腈中毒可出现神经、心脏、骨骼肌、基因、生殖与发育、肾脏、脾脏、血液系统等相关毒性.现结合既往动物实验、人源细胞系实验、临床病例、人类尸检等资料,对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强化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关注,并为虫螨腈中毒的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河流、土壤、人体及野生动物体内均能检测到PFASs的存在。PFASs能诱导实验动物的多系统毒性,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内分泌毒性及免疫毒性等。PFASs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PFASs主要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通路,干扰雌激素,影响甲状腺系统、糖皮质激素、炎症反应及DNA甲基化,从而危害子代健康。我们综述PFASs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PFASs宫内暴露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机磷阻燃剂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的污染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作为一种典型的OPFR,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均可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都产生较大风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EHDPP研究进展,从职业暴露、环境暴露与人群暴露角度概述EHDPP污染现状,归纳和总结了EHDPP的毒性效应与机制,包括急性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致癌作用,对今后EHDPP毒性作用与健康风险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进一步研究EHDPP的环境危害与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2毒素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2毒素作为粮食作物的主要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发育等都存在毒性作用。在我国大骨节病病区,大骨节病发生的病因物质是病区产谷物内超常聚集的T-2毒素。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换粮等综合防治措施,大骨节病防治成果显著,但病区外环境中仍有致病因子存在。本文在T-2毒素代谢动力学方面,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述了T-2毒素的理化性质、体内分布、代谢动力学、生物转化以及T-2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各脏器的损伤,以期为T-2毒素对全身各器官影响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敌草快中毒与Nrf2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2016年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百草枯以来,敌草快(DQ)的使用逐年增加,在临床上DQ中毒的病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DQ中毒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暂无特效解毒剂。据报道,DQ中毒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神经毒性作用、生殖与发育毒性在DQ中毒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可通过调节其上下游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因此,近年来Nrf2信号通路在DQ中毒及治疗中的作用成为急诊危重症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对Nrf2信号通路与DQ中毒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DQ中毒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双酚A及其类似物暴露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曾被广泛用于日常消费品中,因其存在生殖、发育、神经等多种生物毒性,逐渐被双酚F、双酚S、双酚AF等类似物替代。研究表明BPA及其类似物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已在人体血液、尿液、胎盘、母乳、羊水等组织样本中检出,并传递至胎儿体内,引起多种毒性效应,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并可能带来早产、流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该文就近年来孕期BPA及其类似物暴露的途径及现状,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并从环境不良因素暴露的角度为母婴健康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今后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丁基对苯二酚在3-氯-1,2-丙二醇影响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亲代3-氯-1,2-丙二醇(3-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喂养后的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孕大鼠15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MCPD组和tBHQ组(3-MCPD+tBHQ)。除对照组外,其他二组大鼠自孕中期(孕7 d)开始每日灌胃3-MCPD(5.0 mg/kg),同时在tBHQ组的饲料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tBHQ喂养。孕大鼠产下子代后,取子代雄性大鼠继续喂养,测量肛门生殖器之间距离,记录睾丸下降时间。在仔鼠性成熟时,检测血睾酮浓度、睾丸及附睾质量。病理切片观察附睾中精子活力、生精上皮、曲细精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结果:3-MCPD组与对照组比较,子代雄性鼠肛门生殖器距离缩短[(4.1±0.5)mm比(5.3±0.4)mm, P<0.001];睾丸下降时间延迟[(25.5±0.7)d比(17.5±1.7)d, P<0.001];睾丸脏器指数(睾丸质量/大鼠质量)和附睾脏器指数(附睾质量/大鼠质量)降低( P<0.001)。病理结果显示3-MCPD组睾丸生精上皮及曲细精管损伤,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BAX升高、BCL-2降低,而对于tBHQ组各检测指标均得到改善。 结论:tBHQ对亲代3-MCPD染毒后的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有保护作用,可以拮抗3-MCPD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对不孕女性助孕结局及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内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暴露水平对不孕患者早期助孕结局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号尾号抽取单号的112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尿液中DBP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n-butyl phthalate,MBP)的浓度,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尿液中MBP水平与不孕患者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早期助孕结局的关系。同时将40只3周龄清洁级ICR雌性小鼠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B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四组,每组10只。将各组雌鼠促排卵与非染毒雄鼠合笼后,取受精卵,比较各组间胚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位点的差异。 结果: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患者尿液中MBP浓度与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数及囊胚形成率呈负相关( P=0.01、 P=0.04、 P=0.03、 P=0.05)。D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小鼠受精后胚胎卵裂率[58.38%(115/197)、43.42%(99/228)、36.60%(71/194)]、囊胚形成率[54.78%(63/115)、44.44%(44/99)、39.44%(28/71)]及胚胎着床位点数(12.20±3.03、11.80±2.68、11.60±2.41)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87.12%(142/163), P<0.001;86.62%(123/142), P<0.001;16.80±0.84, P<0.001)。DBP低剂量组卵裂率高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P<0.001)。DBP低剂量组囊胚形成率高于DBP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2)。DBP染毒的三组小鼠之间胚胎着床位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BP暴露与不孕女性临床结局存在相关性,且DBP暴露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产生毒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对成人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经鉴定的DBPs有700多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DBPs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已证实其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发育毒性。近年来DBPs对生殖功能的损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两方面综述DBPs暴露对成人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相关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方法 将72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0.5、2、8mg/kg氯化镉染毒组,每组18只,以雌雄比为2∶1交配.孕期全程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F1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正常饲养获F2代.F2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得F3代.观察F2、F3代雌性大鼠体重、性别比例及阴道开口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F2代中,仅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出生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14和PND21出现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F3代中,0.5、2、8 mg/kg镉染毒组各时点体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F2、F3代大鼠的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代:x2=3.17,P=0.37;F3代:x2=1.09,P=0.78).与对照组相比,F2代雌性大鼠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代雌性大鼠中2 mg/kg镉染毒组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代中,仅有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卵巢系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代中,各剂量组卵巢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镉暴露对F2和F3代大鼠具有一般性毒性,且可能存在跨代效应,其对子代雌性大鼠的性腺发育毒性应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