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湿热虫邪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临床观察,结合取象比类法,幽门螺杆菌(Hp)可被视为具有湿热性质的虫邪,即湿热虫邪.Hp感染以湿热虫邪侵袭胃腑为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或脾胃湿热状态为湿热虫邪的侵袭提供了内在条件.湿热虫邪定植后即会影响胃腑气血运行,产生虫毒损害人体,初期病邪轻浅,机体尚可耐受,侵袭日久病邪深入,变证由生.湿热虫邪由浅入深,由影响无形之气到有形之邪内生,此过程可见有虫邪郁滞、胃气失和,邪郁中焦、酝而化热,气血失和、虫毒相兼,脾胃内伤、气阴亏耗的病机演变过程,分别以和降胃气、清热除湿、活血解毒、平补脾胃为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阳热怫郁"理论论治带状疱疹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带状疱疹可因外界湿热之邪侵袭郁阻体内而发病,也可因情志因素使湿热邪气郁结体内而发病,与刘完素提出的"阳热怫郁"理论相合,其主要病机离不开"郁",具体可分为:情志不畅,郁从中生;水湿困阻,郁而生热;血气虚衰,郁滞化热.治疗可参照"阳热怫郁"理论中的宣、清、通三法共用来开通郁结之阳热邪气,协调内外,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血脉理论辨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焦虑抑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焦虑抑郁是PCI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西医治疗主要以传统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患者接受度差.中医认为焦虑抑郁状态与"瘀""郁""虚"关系密切,解郁通脉、益气养血是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关键,"血脉理论"以"气-血-脉"为理论体系,在心-血-脉系统中,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心主血脉的基础,维系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该文以"血脉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PCI术后焦虑抑郁,"血脉痹阻,气机郁滞"和"血脉亏虚,心神失养"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从"行气解郁、通利血脉"和"益气养血安神"两大治法出发,方选临床常用方金铃子散、解郁合欢汤,在"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中医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望诊在郁病诊疗中的独特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郁病为情志不舒引起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因患者存在精神情志的紊乱,问诊未必能满足临床诊断辨证需求.古代医家尤其重视对郁病患者的望诊,进而判断病性与病位等,包括:望神断阴阳之偏,可直接判断神志失常及其证候;望形判虚实之状,即判别患者禀赋强弱、体质虚实,郁病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真气虚弱;望面定五脏病位,即通过对于情志病患者面部整体或局部状态、色泽的观察,获知其身体的内在情况;望舌辨别证候,通过观察情志病患者舌象特征判断寒热虚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四逆散及其组方类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四逆散来源于《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4味药研末白饮调服而成,主治阳郁厥逆证,方药配伍上升下降以条畅气机,收散并用以透发肝气补养肝血.现代医家根据抑郁症气机郁滞的基本病机,将四逆散应用于抑郁症相关的研究,发现四逆散单味药、药对及复方组方在药理和临床上不仅对单纯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且还能缓解其他系统疾病的抑郁伴随状态.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均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药物而成,属于四逆散的变方范畴,经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赵杨基于"阴阳相交生风"论治帕金森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赵杨教授认为"阴阳相交生风"指的是阴阳失衡、相交生风的病理状态,风以阳气为本,阴阳失衡,阳气变动则生内风.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即为"阴阳相交生风",风既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内扰清窍,又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清窍功能.根据阳气波动情况,帕金森病在不同病程可见阳气亢逆生风、阳气郁滞生风、阳气虚衰生风等病机,临床治疗应以调和阴阳平衡为要,分别治以滋阴潜阳息风、宣阳通郁宁风、温阳养血散风.附验案1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唐耀平基于治从少阳嵌合归经靶药论治双心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总结唐耀平基于治从少阳嵌合归经靶药论治双心疾病的经验.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称为双心疾病.唐耀平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遏是双心疾病的重要病机.受仝小林院士"态靶辨证"中医诊疗思维的启发,唐耀平治疗双心疾病注重"调态""识靶",以"少阳郁滞"为态,调理少阳经,并根据药物及疾病的归经思维,精准筛选入少阳经的靶药,采用"治从少阳"嵌合"归经靶药"的处方模式,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王新陆之血浊与膜原—三焦关系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在其血浊理论基础上,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创新性地以膜原为切入点,提出膜原与血浊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血浊理论.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正常循行规律,影响了生理功能,从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状态,是现代常见病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以及各种代谢异常性疾病的病理基础,长期以来膜原的论述一直缺乏系统性,至今未形成详细严谨的膜原理论体系,王教授综各家之长,认为膜原为巨大的膜系结构,且膜原为阴络,并指出膜系结构及阴络的郁滞是血浊的重要形成原因.因膜原为三焦之门户,故治可从三焦入手,化浊为本,为现代疾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络病-风药"理论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痹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转归与络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微小血管新生的病理状态与络脉生理和络病病机特点,以络脉为其邪伏、邪发、邪伤及邪阻之所展开论述,可认为"络病"是其病理基础,络虚是其根本病机,风挟寒湿之邪内侵络脉为发病关键.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独活寄生汤为治风之剂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并提出病变早期络脉郁滞、风药先行,中期络脉瘀塞、健脾化瘀,晚期络脉空虚、风引入肾,探讨独活寄生汤在病变不同时期风药与他药的组方原理,丰富独活寄生汤的组方配伍理论,扩展独活寄生汤的临床指导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中气"升降出入"理论探赜其相关组方之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升降出入"为万物之橐龠,亦为遣药组方法则之一,溯其源流,或可从中气与气机调畅探赜.中气乃运化生命之机,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脏腑阴阳、气血津液无不赖其升降调达,非一脏之气可概之,实为升降出入阴阳交合之枢纽,无器不有.遣方用药调畅气机升降须掌握各脏腑升降出入之生理、病理状态,掌握药物之升降浮沉及经典方剂配伍特点,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通其道而祛其邪.本文就中气斡旋失司之中气虚馁、中气郁滞、中气下陷、中气上越四端探究其方药运用,并结合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述,梳理中气理论的发展脉络,根据升降出入理论相关组方法则,阐幽发微,赓续传承,指导临证治疗各科疾病.方随法出,基于中气"升降出入"理论探赜其相关组方之法,对临证调节五脏元真通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