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腹腔注射配合饮食干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调控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胰岛素腹腔注射配合饮食干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调控的效果。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健康KKAy小鼠作为未发病组,将建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治疗组、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和发病不治疗组。未发病组给予维持饲料,其他组全部采用高脂高糖饲料。每日喂养时间为08:00至20:00,间隔4 h喂养1次,共4次。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在喂养前分别进行胰岛素皮下和腹腔注射,第1次喂养前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125 IU/g;腹腔组:0.250 IU/g),间隔0.5 h后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其余3次喂养前,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共给药4周。定期检测各组小鼠饮食量、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餐后1、2 h血糖,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小鼠的总饮食量低于皮下胰岛素治疗组;与初始体质量相比,第4周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体质量分别下降5.05、3.59 g;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变化分别为5.4~9.4、5.4~6.4 mmol/L;餐后1 h血糖变化分别为4.6~12.3、5.7~8.9 mmol/L;餐后2 h血糖变化分别为2.5~9.8、3.8~7.1 mmol/L。针对糖耐受指标,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均有提高,皮下胰岛素治疗组除0、60 min外,其他时间点呈现下降。结论:配合饮食干预,胰岛素腹腔注射相比胰岛素皮下注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的控制效果更佳,且对糖耐受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揭示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的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挑选初始体重为(8.00±0.20)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作为实验对象,设置了添加不同链长和不饱和度脂肪酸的8种等氮等脂配合饲料:对照组(CON)、棕榈酸组(PA)、硬脂酸组(SA)、油酸组(OA)、亚油酸组(LA)、亚麻酸组(ALA)、花生四烯酸组(AR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组(DHA/EPA),在18℃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有增高的趋势,ARA组WGR和SGR最高,DHA/EPA组PER最高.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对大菱鲆幼鱼鱼体的灰分和水分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鱼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粗脂肪含量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大菱鲆幼鱼血浆胆固醇(T-CHO)含量逐渐降低,而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在SA组最高,在DHA/EPA组最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随着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相反的趋势.进一步对大菱鲆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得出,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可以通过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FAS、PPARy、SREBP1、PPARα和ACOX1)进而控制大菱鲆幼鱼鱼体的脂肪合成和分解.PA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DHA/EPA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最高,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进一步对肝脏免疫基因定量得出,PA、SA组显著提高了促炎因子(IL-1β、IL-8、MyD88、NF-κBp65、TLR2、TLR8、TLR9和TNF-α)的基因表达量,且显著降低了抗炎因子的表达量(TGF-β),而LA、ALA、ARA和DHA/EPA组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添加脂肪酸链长和不饱和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多因素造模法改良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多因素造模法联合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建立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2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12只,以多因素造模法复制脾胃气虚型大鼠模型,制定脾胃气虚型模型评价量表,将符合条件大鼠纳入实验;采用小剂量多次注射STZ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复制DGP大鼠模型,于实验6周末取材.观察大鼠随机血糖、体质量、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木糖、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脾脏病理结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一般情况(精神状态、粪便、饮食量)较差、体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随机血糖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SAA、D-木糖、LD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光镜下显示造模组脾脏被膜增厚,红髓和白髓分界限不清,淋巴细胞减少.脾胃气虚型DGP证型评价:造模组大鼠有神疲倦怠、体质量降低、蜷缩、活动度差、眯眼、毛色暗淡、舌色偏暗等脾胃气虚证表现.结论:多因素造模法建立的大鼠模型符合脾胃气虚型DGP大鼠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为优化太湖鲂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3个饲料蛋白水平(36%、39%和42%)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的3×3因子实验,配制9种实验饲料(P36L6、P36L8、P36L10、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分别饲喂9组3重复平均体重为8.59 g的太湖舫鲌冬片鱼种60d,以探讨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蛋白和脂肪对太湖鲂鲌冬片鱼种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肠道消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鱼摄食蛋白水平为39%和42%的6种饲料(P39L6、P39L8、P39L10、P42L6、P42L8和P42L10)后,其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体增重率均比摄饲料蛋白水平为36%的3种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的实验组要高(P<0.05),而饲料系数则较低;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时,饲料脂肪水平变化对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摄食蛋白质水平为39%饲料的3个实验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均高于饲料蛋白为36%的3个实验组.饲料同一脂肪水平时,饲料蛋白水平从39%提高到42%对蛋白质沉积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脏体指数(VSI)与饲料脂肪水平(L)呈正相关(VSI=0.223L+4.611,R=0.746,P=0.000);全鱼粗脂肪随饲料蛋白的升高而降低,但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摄食3种低脂肪水平(6%)的饲料(P36L6、P39L6和P42L6)的太湖鲂鲌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摄食其他6种脂肪水平较高(8%和10%)饲料组;摄食3种蛋白水平为36%的饲料(P36L6、P36L8和P36L10)后,太湖鲂鲌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蛋白水平39%和42%的饲料组;太湖舫鲌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不受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能使实验鱼获得良好生长和饲料利用的适宜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9%和6%.过低的饲料蛋白水平和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易导致鱼体脂肪积累过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鳡亲本培育、亲本产后护理、规模化催产、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优良种质培育等领域仍然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建立完善的鳡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鳡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20年来,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培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给鳡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文章系统总结了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进展,指出繁育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亲本培育与产后护理、驯食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出对应建议或对策,以期为鳡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大型肉食性鱼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三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营养与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试验旨在探究投喂3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营养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组:冰鱼组(6月份后投喂冰鱼)、配合饲料组(6月份后投喂配合饲料)和黑水虻组(6月份后投喂黑水虻).每组4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8-10月养殖90d中,分别于每月20日进行采样,进行相关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0月时中华绒螯蟹的体重、性腺指数(GSI)、总可食用率(TEY)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组的肝胰腺指数(HSI)最大.在肝胰腺消化酶活性方面,淀粉酶(AMS)和胰蛋白酶(TRY)活性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脂肪酶(LPS)活性黑水虻组最高.肝胰腺脂肪酸中,黑水虻组的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冰鱼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性腺脂肪酸中,配合饲料组的∑SFA、∑PUFA和∑MUFA含量最高;肌肉脂肪酸中,黑水虻组的∑SFA、∑PUFA和∑MUFA含量最高;肝胰腺氨基酸中,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肌肉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含量(TEAA)都是配合饲料组最高(P>0.05),半胱氨酸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冰鱼组含量最高,配合饲料组含量最低;肝胰腺中EAA、NEAA和TEAA都是黑水虻组最高(P>0.05).研究表明,3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配合饲料能够提高性腺脂肪酸含量,黑水虻幼虫能够增加肝胰腺氨基酸含量,表明配合饲料更加利于中华绒螯蟹绿色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探讨芪黄疽愈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肝X受体(LXR)α/三磷酸腺甘结合盒转运体(ABC)A1信号通路探讨芪黄疽愈方影响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5 只C57BL/6 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饲配合生理盐水灌胃,68 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 只)、中药组(22 只)、对照组(22 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饲配合对应药物灌胃,12 w后通过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证实造模成功,通过小鼠状态了解小鼠一般状况;主动脉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硬化及脂质沉积情况;肝脏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红染脂滴情况,并通过Western印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皮毛水润光泽,精神状态良好,活跃,饮食饮水正常;模型组精神萎靡,皮毛晦暗,倦怠懒动,饮食差,饮水正常;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对照组给药后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主动脉HE、油红O染色显示,空白组主动脉切片未见AS斑块,主动脉大体标本未见明显红染脂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切片可见斑块,大体标本可见明显红染脂质;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对照组动脉切片中AS斑块面积较小,大体标本中红染脂质面积较小.小鼠肝脏HE、油红O染色显示,空白组肝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沿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排列,未见脂肪变性;油红O未见红染脂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胞内可见形态不同、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油红O切片可见大量红染脂质.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组肝脏病变程度减轻,肝细胞结构大部分清晰可见,脂滴数量减少,油红O红染脂质明显减少.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 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均显著升高(P<0.05).PCR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PARγ、LXRα、ABCA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芪黄疽愈方能够影响小鼠动脉硬化,升高肝脏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延缓AS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来曲唑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多囊卵巢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大鼠模型.采用滋阴潜阳法配合达英-35及二甲双胍干预,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卵巢PI3K、Akt通路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PI3K、Akt途径信号分子mRNA表达及PI3K、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蛋白表达,性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中医滋阴潜阳法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蛋白表达,上调IRS-1、INSR,降低血清睾酮(testos teron,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调节ISI,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及黄体组织数量.结论 中医滋阴潜阳法可提高PI3K/Akt通路信号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控制LH异常增高,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泥鳅早期生长特征及不同投喂策略对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泥鳅仔稚鱼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饵料组合,通过对泥鳅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初步探究泥鳅早期生长的特点,为泥鳅苗种培养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用蛋黄、轮虫、卤虫及配合饲料的不同组合分阶段投喂均重为0.01 g左右的泥鳅,并在15dph、40dph和55dph时对各组称重并测量全长,比较不同饵料组合对泥鳅仔稚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在15--40dph期间,轮虫+卤虫+蛋黄组SGR(9.50±0.18)%显著高于轮虫+蛋黄组(7.40± 0.13)%及卤虫组(5.75±0.04)%(P<0.05);在41-55dph阶段,饲喂卤虫+配合饲料组SGR最高,为(8.89±0.49)%,显著高于轮虫+卤虫+蛋黄及卤虫+蛋黄+配合饲料组(P<0.05).终末全长、末均重及WGR变化与SGR趋势相同.对仔稚鳅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组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及回归分析,全长和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TL=1E-05x3-0.0007x2+0.0679x+0.4071(R2=0.995);体重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BW=5E-06x3-0.0002x2+0.0048x-0.0125(R2=0.958);全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式:LWR=0.0062x2.7838(R2=0.988).实验表明泥鳅仔稚鱼期前期15-40dph投喂轮虫+卤虫+蛋黄,后期41-55dph投喂卤虫+配合饲料可获得较佳生长性能.泥鳅仔稚鱼体重与全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LWR=0.0062x27838(R2=0.988),6值显著小于3(P<0.05),为负异速生长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固态发酵改善棉籽粕品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通过固态发酵对棉籽粕进行品质改善,并探究其发酵后感官评价、抗营养因子含量及粗蛋白、总酸、酸溶蛋白的变化,为棉籽粕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首先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菌发酵棉籽粕降解其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最佳接种量、水料比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当接种量达到11%为最佳,水料比在(0.6-0.8∶1)最佳,当发酵时间达到60h后,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达到最高.随后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同时在底物中添加植酸酶及纤维素酶溶液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并对最佳混菌比例以及酶液添加比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的混菌比例为1∶1∶2时综合效果最佳,纤维素酶添加比例为1.25%,植酸酶添加比例为0.10%,降解抗营养因子的效果最佳.随后,以此条件进行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棉籽粕在感官评定上要优于单菌发酵,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40.13%,植酸降解率达到34.92%,单宁降解率达到40.24%,粗蛋白提升了 10.26%,酸溶蛋白提升了59.2%,总酸提升了79.49%.因此,研究为提高棉籽粕的饲用价值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棉籽粕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