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邵念方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邵念方教授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邵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经诊治的老年期痴呆病肾虚髓亏证患者医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2.4)对纳入处方的用药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10个,涉及中药238味,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石菖蒲、酒萸肉、山药、熟地黄、益智仁、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宁心、清热解毒、化湿开胃、健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使用频次超过25次的药物组合有15组,分别是:酒萸肉-茯苓、酒萸肉-山药、山药-酒萸肉、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茯苓、牡丹皮-茯苓、熟地黄-茯苓、生地黄-茯苓、远志-石菖蒲、牡丹皮-酒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酒萸肉、泽泻-山药;聚类分析发现4组新处方,第1组为茯苓、生地黄、熟地黄、泽泻、牡丹皮、酒萸肉、山药,第2组为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第3组为益智仁、川芎、炙甘草;第4组为白术、党参、黄芪、当归;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针对老年期肾虚髓亏证痴呆,邵老重视扶正,治疗以补虚为中心,兼顾利水、清热、解毒、化瘀、开窍之法。研究新发现的四组新处方,可为今后辨证加减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继红治疗肺结节术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周继红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342例肺结节术后治疗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共纳入方剂372首,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在150次以上(使用频率≥40%)的药物共有11味,具体为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当归、黄芪、桔梗、法半夏、陈皮、麦冬、白芍、生地黄.在高频药物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数量最多,达22味(73.3%);其次为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有18味(60.0%);归肾经的药物最少,只有4味(13.3%).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1)得到关联规则71条,炙甘草与茯苓、麸炒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法半夏、炙甘草与当归等组合均为治疗肺结节术后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7个组合,第1组以理气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竹茹、麸炒枳实、大枣等;第2组以活血祛瘀类药物为主,包括酒川芎、燀桃仁;第3组仅有1味炙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第4组仅有1味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5组以益气固表类药物为主,包括麸炒白术、黄芪、防风;第6组以健脾养胃、清热散结、健脾利湿类药物为主,包括炒鸡内金、炒麦芽、太子参等;第7组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百合、玄参、浙贝母等.结论: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以滋肾补肺、益气固表、行气化痰、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是其用药特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酒川芎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移植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酒川芎(wine-processed Chuanxiong Rhizoma,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ABCB1-MDCK细胞和PC9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CR(2g·L-1)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10 μmol·L-1、20 μmol·L-1)作用于PC9 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 ABCB1-MDCK 细胞单层转运模型评估 WCR(0.5g·L-1、1g·L-1、2g·L-1)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8 μmol·L-1)的跨膜转运情况,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体外培养ABCB1-MDCK细胞,采用透射电镜法、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超微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水平.建立裸鼠NSCLC脑移植瘤模型,检测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对裸鼠脑内肿瘤生长、生存时间和药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单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比较,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可增加PC9 细胞的凋亡率(P<0.05).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Papp(AP→BL)较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增加(P<0.05),且与WCR浓度呈正相关.透射电镜结果显示,WCR可破坏ABCB1-MDCK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IF和WB结果显示,WCR可降低ABCB1-MDCK细胞的ZO-1、P-gp表达水平(P<0.01).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可抑制脑内肿瘤生长、延长裸鼠生存时间并增加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含量.结论:WCR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改善药物转运以及下调ZO-1、P-gp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治疗EGFR突变型NSCLC脑移植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黑水城出土文献TK187"16-3右与16-5左"考释
编辑人员丨2024/6/1
沈澍农先生等对编号TK187的俄藏黑水城文献缀接研究发现:16-3右与16-5左两部分文字存在缀接关系并认为其大约是1个药酒方.经分析,本文判断TK18716-3右与16-5左缀接后的内容应是两首方,前者①~⑨的内容为药酒方;后者为养生食疗方.通过对养生食疗方中所用药物等的详细考证,发现文献中杏仁、川椒、马芹子、茴香、白芷、川芎均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几种同用具有预防外感并调理中焦的养生作用,制作时采用在瓮中油浸并密封日晒发酵的方法,极为符合日常制作酱类或腌菜类调味用品的特点.按照两方所制的成品为一酒一酱,既有防病保健之效,又可日常食用.两方同处于TK187文献养生分组之中,都反映了西夏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编辑人员丨2024/4/6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方当归芍药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当归芍药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古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渗湿、缓急止痛的作用.目前关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疗效上,关于其用法用量、适用证候等方面尚无定论,并且缺乏反映该方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古今医籍文献,从方源考证、药味剂量、制法服法、历代医家方义分析、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进行整理分析,查证该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汉今换算后为当归30 g、白芍160 g、茯苓40 g、白术 40 g、泽泻 80 g、川芎 30 g,上六味杵为散,每次1g,米酒调和,每日3 次.古籍记载此方常被用于治疗妊娠腹痛、心下急满,下痢,气血亏虚型晕厥、肢体肿胀等证;现代临床除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疾病、肾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并且有望被用于防治宫颈癌.本文旨在明悉当归芍药散的古法用药及现代临床应用,以期在两者间建立桥梁,为该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精准定位,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国家专利数据库中骨关节炎外用方的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http://pss-system.cnipa.gov.cn),分析专利中药外用方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骨关节炎""中药"为关键词,检索专利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2年12月公布的治疗OA的专利复方,并筛选出外用复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外用复方进行药物的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OA的中药外用复方专利72项,涉及药物284味,用药频次居前的药物有牛膝、威灵仙、红花、当归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药物多归肝、脾、肾经,药物具有祛风除湿、强筋骨、补肝肾、温经通络止痛等功效.药物配伍以牛膝-川芎、威灵仙-牛膝、当归-红花、羌活-独活的出现频次较高;聚类分析结果得到祛风除湿止痛类、补肝肾强筋骨类、活血温经通络类3个聚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威灵仙、牛膝、川芎、独活、羌活、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结论]专利外用复方治疗OA以辛温药为主,从肝、脾、肾三脏同治,以祛风除湿止痛、活血温经通络等药物治其标,以补肝肾强筋骨类药物治其本,核心药物与祛风越痹酒(白术、当归、杜仲、牛膝、防风、苍术、川芎、羌活、红花、桂枝、威灵仙)的药物组成的相似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治疗伤科瘀肿疼痛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分析《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治疗伤科瘀肿疼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治疗伤科瘀肿疼痛的方剂,对组方中药物的出现频次及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治疗瘀肿疼痛的内服、外用方剂57首,涉及中药179味.出现频次≥5的药物有35味,当归出现频次最多.药性出现频次较高的为温、寒、平,药味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辛、苦、甘,归经主要归肝经、脾经、心经,药物功效主要为补虚、活血、清热.关联药物数最多的药物是当归,规则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川芎-当归;增益最高的药物组合为生姜-人参、甘草.核心药物组合有4组,分别为人参-生姜-大枣-茯苓-白术、柴胡-栀子-半夏-黄芩、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血竭-木香-酒.结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治疗伤科瘀肿疼痛的方剂多采用性温、味辛、归肝经的药物,核心药物组合以健脾益气、疏肝清火、补血活血、活血止痛药物为主,用药规律符合其专从血论、气血并重、消补并用的治伤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