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草酸钙针晶形态及含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黄精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形态差异以及测定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含量.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利用显微镜观察净制、清蒸、酒蒸、酒炖、黑豆制等5个生黄精的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钙的含量.结果 不同黄精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呈束状,离散、碎裂程度不同;炮制后,清蒸黄精的草酸钙针晶所受破坏程度最小,酒蒸黄精的最大.草酸钙含量:酒蒸黄精1.95%>酒炖黄精1.70%>黑豆制黄精1.56%>清蒸黄精0.99%>生黄精0.83%.结论 与生品相比,不同炮制方法均对黄精草酸钙针晶有一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酒蒸黄精的草酸钙含量在四种黄精炮制品中最高,清蒸黄精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草纲目》烧酒药用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现代的白酒古代称为烧酒,查阅古籍发现明代以前已有烧酒的蒸馏制备工艺,但由于其偏性较大,运用范围受限,药用记载亦较少,而《本草纲目》大量记载其药用。通过对比历代记载烧酒的医籍,发现《本草纲目》首次较为全面地记载烧酒药用的相关认识和运用。书中详列烧酒的致毒之因和辟毒之法,全面阐述其性味功效及主治,列举丰富多样的使用方法,巧妙运用烧酒治疗杨梅毒疮,并开创性提出高浓度的烧酒可作为酒剂的良好溶剂等。《本草纲目》中烧酒的记载对后世医疗用酒产生深远的影响,清代对烧酒的运用不断扩展,药酒种类亦不断丰富。《本草纲目》中烧酒的相关记载亦可为现代白酒的药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麦冬传统炮制工艺与京帮炮制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麦冬的传统炮制工艺和京帮炮制经验,为麦冬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搜集古代本草文献中麦冬炮制的资料及传统京帮传世资料中麦冬炮制的相关记载,并向老药师咨询,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麦冬的各种炮制方法进行复原.[方法]麦冬去心的机制有去心除烦、去心治经枯、去心养肺阴,以第一种流传最广.去心的方法有沸水润去心、清水润去心、焙软去心,以第一种效果最好.酒浸法的目的是减轻麦冬久服胃寒的副作用.米炒法宜将米薄铺于锅中,铺麦冬于米上,不宜翻动,其色均匀,如与米同翻炒则麦冬易鼓起.蒸法有清蒸与拌乳蒸两种.麦冬不易粉碎,《本草纲目》记载的间断焙干法很好.麦冬熬膏与制丸均利用其含汁液的特点.传统京帮麦冬在闷润与去心的方法上均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朱麦冬为撒水微润,朱砂细粉随撒随翻动.这两个炮制品种已消失半个世纪.[结论]麦冬的炮制方法的复原和优化,有望提高麦冬药效,为临床提供更高质量的麦冬药材.揭示传统京帮麦冬炮制的地方特色,为复兴消失的炮制品种提供了可能,对于丰富中药资源,提升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酒蒸桑寄生的炮制工艺优化及质量表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优化桑寄生酒蒸炮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表征.方法 以扁蓄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和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以各指标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料液比(g/mL)、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桑寄生炮制工艺的影响,优化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将15批不同产地桑寄生饮片按最佳炮制工艺制备酒蒸桑寄生,并对其质量进行表征.结果 酒蒸桑寄生最佳炮制工艺为取桑寄生饮片100 g,加入黄酒20 mL密封闷润2 h,常压蒸制1 h,取出,于50℃条件下干燥即得.以最佳炮制工艺制得的酒蒸桑寄生表面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其粉末呈深棕色,质地坚硬或脆,易折断,略有酒香气,味涩;茎横切面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同生桑寄生;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为3.92%~8.75%、2.27%~5.08%、0.19%~0.8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1.28%~18.56%,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36%~8.58%,扁蓄苷、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0.22~1.64、0.26~2.45、0.01~0.38 mg/g.结论 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酒蒸桑寄生的炮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表征,可为该饮片的规范化炮制及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仙茅盐蒸炮制工艺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盐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盐水比例、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结果 仙茅盐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盐水(盐水比例1∶17.5,每100 kg仙茅饮片用2 kg食盐)拌匀,闷润1 h,置于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即得.结论 优化所得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且仙茅盐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传统酒炙品和盐炙品,盐蒸工艺优于盐炙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优选酒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结果:仙茅酒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密闭容器内,加入黄酒(每100 kg饮片加入黄酒20 kg)拌匀,闷润1 h,置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结论:优化所得酒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仙茅酒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酒蒸工艺优于传统酒炙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酒黄精传统蒸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针对"九蒸九晒"中的"九"尚不明确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探究酒黄精1~9次蒸制过程中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不同蒸制次数的酒黄精饮片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优选出最佳的蒸制次数.方法:以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及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综合评分值前3位的酒黄精饮片;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3批酒黄精分别给药后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和免疫脏器指数,通过碳粒廓清实验分析吞噬细胞功能,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优的蒸制次数.结果:综合评分法结果显示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酒黄精的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别是0.72、0.66、0.75;与模型组比较,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组的体质量变化率显著升高(P<0.01,0.05),胸腺、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吞噬细胞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0.05);3批酒黄精组比较,体质量变化率与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蒸六晒组脾脏指数高于四蒸四晒组(P<0.05),六蒸六晒廓清校正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蒸六晒酒黄精性状、浸出物、多糖综合评分值最高;酒黄精按照传统蒸制工艺蒸制四、五、六次均能调节免疫,其中六蒸六晒效果更显著,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佳蒸制次数为六蒸.酒制黄精以"六蒸六晒"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黑豆与黄酒共制女贞子炮制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优化黑豆与黄酒共制女贞子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蒸制时间、蒸制次数、烘制温度为影响因素,外观性状,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女贞苷G1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结果 最优工艺为蒸制时间 70 min,蒸制次数 7次,烘制温度 90℃,OD值为 0.841 5.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稳定可行,可用于黑豆黄酒共制女贞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不同炮制程度的酒炖和清蒸地黄性状、成分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研究酒炖和清蒸炮制过程中地黄内在成分和外观性状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熟地黄项下方法测定浸出物、地黄苷D含量,利用水提醇沉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电子舌和分光测色计测定滋味和颜色,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滋味、颜色与酒炖品、清蒸品炮制质量及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清蒸过程中浸出物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不断下降,酒炖过程浸出物含量较为稳定;酒炖和清蒸过程地黄苷D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酒炖品中地黄苷D含量小于同一炮制程度的清蒸品;酒炖和清蒸过程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酒炖品中多糖含量大于同一炮制程度的清蒸品;通过电子舌和测色计,酒炖品和清蒸品可被明显区分;酒炖过程中地黄苷D含量与红绿值(a*)、黄蓝值(b*)、总色度值(E*)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糖含量与b*呈显著正相关(P<0.05),浸出物含量与滋味、颜色变量无明显相关性;清蒸过程中多糖含量与CTS(咸)、ANS(甜)、a*、b*和E*呈显著正相关(P<0.05),浸出物含量与CTS、ANS、a*和b*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黄苷D含量与CTS、ANS、明度值(L*)、a*、b*和E*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酒炖和清蒸工艺下地黄性状和内在成分变化趋势具有一定差异,电子舌、测色计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地黄酒炖和清蒸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成分与色泽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优化炆黄精炮制工艺,并明确成分变化与外观色泽变化的关联规律.方法 以炆制时间、蒸制时间、黄酒用量为影响因素,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分,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测定 17 批样品色度值,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色度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最佳条件为每 400 g黄精炆制时间 8h,蒸制时间5h,黄酒用量 15%.关联结果显示,L*值与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炆黄精化学成分与色泽具有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