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茅盐蒸炮制工艺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盐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盐水比例、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结果 仙茅盐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盐水(盐水比例1∶17.5,每100 kg仙茅饮片用2 kg食盐)拌匀,闷润1 h,置于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即得.结论 优化所得盐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且仙茅盐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传统酒炙品和盐炙品,盐蒸工艺优于盐炙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优选酒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结果:仙茅酒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密闭容器内,加入黄酒(每100 kg饮片加入黄酒20 kg)拌匀,闷润1 h,置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结论:优化所得酒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仙茅酒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酒蒸工艺优于传统酒炙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酒黄精传统蒸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针对"九蒸九晒"中的"九"尚不明确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探究酒黄精1~9次蒸制过程中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不同蒸制次数的酒黄精饮片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优选出最佳的蒸制次数.方法:以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及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综合评分值前3位的酒黄精饮片;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3批酒黄精分别给药后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和免疫脏器指数,通过碳粒廓清实验分析吞噬细胞功能,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优的蒸制次数.结果:综合评分法结果显示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酒黄精的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别是0.72、0.66、0.75;与模型组比较,四蒸四晒、五蒸五晒、六蒸六晒组的体质量变化率显著升高(P<0.01,0.05),胸腺、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吞噬细胞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0.05);3批酒黄精组比较,体质量变化率与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六蒸六晒组脾脏指数高于四蒸四晒组(P<0.05),六蒸六晒廓清校正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蒸六晒酒黄精性状、浸出物、多糖综合评分值最高;酒黄精按照传统蒸制工艺蒸制四、五、六次均能调节免疫,其中六蒸六晒效果更显著,从而优选出酒黄精最佳蒸制次数为六蒸.酒制黄精以"六蒸六晒"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工艺,并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方法:以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含量、二苯乙烯苷含量和两指标归一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各个因素对高压法炮制工艺何首乌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并比较高压蒸法炮制品与传统炮制品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的最佳工艺为:蒸制温度为125.4℃、蒸制时间为3.1 h、干燥温度为52℃.优化的高压蒸法炮制的何首乌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传统炮制法的1.24和5.26倍.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法炮制何首乌,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江油产的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与传统白附片有胆巴的炮制工艺相比,采用无胆巴炮制工艺得到的白附片,总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均较高,保存药效的同时,去毒能力不足;熟附片的蒸制时间较长,生物碱类成分的含有量低于白附片,可能蒸制时间较长会造成生物碱类成分流失;经对市售的有胆附片与无胆附片检测分析,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去毒存性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不易引入无机杂质.结论 不同炮制工艺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附子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增加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酒萸肉饮片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选酒萸肉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缩短酒萸肉饮片的传统加工炮制周期,降低贮藏保管难度,提高酒萸肉饮片质量.方法:以干燥时间、温度、加酒量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HPLC同时测定马钱苷、莫诺苷、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结合酒萸肉饮片的外观性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优选酒萸肉的产地加工工艺.色谱条件为SunFire(R)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8、240 nm,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结果:本实验优选酒萸肉产地加工一体化的最佳工艺为:每100 kg去核鲜山萸肉加25 kg黄酒浸润30 min至透,100℃干燥3h后再蒸1h,取出,干燥.结论:酒萸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能够提高酒萸肉饮片的质量,减少酒萸肉饮片的加工炮制时间,可为酒萸肉饮片一体化工艺的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过程控制的温莪术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及药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选温莪术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工艺,比较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生产的温莪术在镇痛、抗炎、抗血栓等主要药效上的等效性,为其一体化生产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选一体化加工工艺;分别以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缘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尾血栓模型,研究两种饮片的镇痛、抗炎、抗血栓作用.结果:一体化最优工艺为:温莪术新鲜药材洗净,蒸制3~4 h,在50℃烘箱中干燥36~42 h,切3~5 mm厚片,在45℃烘箱中干燥6 h,并且在干燥过程中每小时翻动1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耳缘肿胀度、小鼠黑尾长/全尾长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同剂量传统温莪术组比较,一体化温莪术组平均扭体次数、耳缘肿胀度、黑尾长/全尾长值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饮片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抗血栓作用,且作用效果相近.温莪术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产工艺具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综述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后续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果""炮制方法""工艺""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Ginkgo biloba seed""Processing methods""Technology""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Clinical application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2年1月-2019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相关书籍,对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3篇,其中有效文献79篇.白果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有与糯米同蒸、火煨、香油浸泡等,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炒制、蜜制、蒸制、煨制.白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双黄酮、异银杏黄素、松柏苷等)、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等)、酚酸类化合物(白果酸、白果酚、白果二酚)、有机酸类化合物(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白果的药理活性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白果传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治疗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白果炮制品),治疗带下白浊、头部及面部癣疮(白果生品)等;现代临床应用主要采用白果炮制品,如白果作佐使药可收敛止带,作臣药可燥湿止带、缩小便,作君药可平喘;与抗生素联用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白果生品有毒,应用时一般先将其炮制以降低其毒性,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活性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可通过建立白果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成分,保证白果的临床应用安全,以期为白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均匀设计法优选山茱萸九蒸九晒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优选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多糖、莫诺苷、马钱苷、5-羟甲基糖醛(5-HMF)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黄酒用量、焖润时间、蒸制时间和蒸制次数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结果: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炮制工艺:黄酒用量为药材的15%、焖润时间为1.5h、蒸制时间为1.5h、蒸制次数为9次.结论:优选所得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规范九蒸九晒山茱萸炮制工艺和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并为传统炮制技艺的传承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四逆汤建立附子炮制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建立附子炮制新方法.方法 附子饮片25%氨水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二乙胺-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分别考察炮制过程中所用不同生物酶比例及用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以及蒸制时间对附片生物碱含有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优的炮制工艺.结果 6种生物碱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平均加样回收率91.51%~ 102.3%,RSD 0.90%~2.41%.在炮制过程中,加入混合酶,随后使用甘草粉-干姜粉的混合粉均匀挂粉后进行高压蒸制40 min,得到效毒比最高的新型附片.此新型附片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有量可达0.035%,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低至0.010%.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控,所得附片有效且可安全使用,可作为替代附子传统加工工艺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