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豉汤临证应用四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主要分析栀子豉汤临床应用需注重四方面:一是立足于方证思想,分析栀子豉汤主要方证是胸闷窒塞,甚伴烧灼痛,烦热,心烦不寐;二是遵古法剂量,栀子豉汤应用淡豆豉48~55 g,若烦躁尤甚可重用淡豆豉至90 g;三是分析栀子豉汤类方的方证及临床应用;四是基于临床经验,探析栀子豉汤常用叠用经方的主要方证.临床症状变化复杂,为达到全面疗效,遵循类方思想与古方加减,可经方叠用,以扩展栀子豉汤临床证治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考察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生品、炒制品、焦制品及三者与淡豆豉的配伍适量,HPLC法同时测定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染料木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 7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 95.22%~104.94%,RSD≤3.36%.炮制后,生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降低;配伍后,生品、炮制品水提物中环烯醚萜苷类、二萜色素类成分溶出率降低;乙醇提取时有利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溶出,提取溶剂对西红花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更大.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栀子豉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淡豆豉异黄酮通过影响Sox2对C3H10T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淡豆豉异黄酮通过影响Sox2对C3H10T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淡豆豉异黄酮(0、10、100、1 000 μg/L)处理C3H10T1/2细胞,并同步联合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分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实验检测C3H10T1/2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鉴定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C3H10T1/2细胞中Sox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构建pEGFP-N1-Sox2过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2000向C3H10T1/2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分析Sox2过表达对C3H10T1/2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可见,10、100、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增殖,且呈现一定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10、100、1 000 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促进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10、100、1 000 μg/L淡豆豉异黄酮可明显抑制C3H10T1/2细胞中Sox2 mRNA及蛋白表达,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Sox2过表达可明显促进C3H10T1/2细胞增殖,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表达,发挥抑制C3H10T1/2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指纹图谱的银翘解毒颗粒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HPLC建立银翘解毒颗粒指纹图谱,整体评价该制剂质量.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TM 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45 nm;采用LC-MS对银翘解毒颗粒物质基础进行解析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28家生产企业的28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了银翘解毒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到34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0个成分,特征峰分别归属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甘草和淡豆豉7味药;28批样品的相似度值为0.77~0.99.结论 相似度评价结果发现个别企业存在低劣饮片投料或工艺过程控制不严等违规生产现象.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便捷、特征性强、重复性好,为综合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宗气角度思辨栀子豉汤之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栀子豉汤是一剂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经方,其组成仅有栀子、淡豆豉两味,看似简单,但在《伤寒论》中却出现多次,可见其功用之重要.本文通过栀子豉汤证见表现及归纳释义、中医胸府生理结构、病机分析、治法方药和证治余议、吐与不吐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宗气角度下栀子豉汤证治的思辨,以期有利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郝万山治疗情志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郝万山教授治疗情志病用药规律,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3月郝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治疗的情志病医案数据.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剂量等描述性统计,采用Liquorice软件分层网络、加权点式互信息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核心药物组合、配伍规律等,采用Cytoscape3.6.0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纳入病例316例、340诊次,剔除水丸处方1诊次,共纳入处方339首.高频药物有陈皮(303次)、柴胡(302次)、炙甘草(297次)、法半夏(296次)、制远志(290次);核心处方有小柴胡汤、桂枝甘草汤、温胆汤、定志小丸等,组成药物包括法半夏、陈皮、制远志、炙甘草、柴胡、党参片、茯苓、炒酸枣仁、炒白芍、石菖蒲、桂枝、黄芩片、茯神、合欢皮、麸炒枳壳、竹茹等;加减用药组合有9组:炒栀子-淡豆豉、麦冬-五味子、生姜-延胡索、焦三仙、制巴戟天-酒萸肉、知母-川芎、黄连片-海螵蛸-紫苏叶-高良姜、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当归.配伍强度前5位的药物组合是龙骨-牡蛎、焦麦芽-焦山楂、炒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龙骨、茯神-牡蛎.结论 郝教授治疗情志病重视病证结合,以疏肝解郁、温少阳、化痰、宁神定志为核心治法,在核心处方基础上加减以调和五脏寒热与气血阴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参豉为人参与大豆采用自淡豆豉中分离获得的优势益生菌株共同发酵而成.已证明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指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对肠道微生态作用尚不明确.[目的]以气虚血瘀模型大鼠为材料,探讨参豉对肠道微生态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力竭游泳+饥饿”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药参豉高、中、低剂量(每日6、3、1.5 g/kg体重)及补阳还五汤剂60 d后,分析肠道6种常驻菌群数量变化;并采用Biolog-ECO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研究大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情况.[结果]参豉能够促进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中有益菌脆弱拟杆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使其趋于正常水平,并抑制有害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Biolog结果显示参豉高剂量组AWCD值与空白组接近;培养48 h时,模型组Shannon 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以及Mcl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参豉高剂量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与空白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显示参豉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差异明显,可能与不同剂量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参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方药对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对首见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首创于《伤寒杂病论》,据统计共有147对药对.研究与应用经方药对,既要重视常用药对,又要重视不常用药对.既要重视研究药对之间的基本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又要重视研究药对之间的剂量调配,尤其是药对量变决定主治病证.经方常用药对有:麻黄、桂枝;栀子、淡豆豉;石膏、知母;桂枝、白芍;柴胡、黄芩;黄芩、半夏;黄芩、黄连;干姜、黄连;大黄、附子;黄连、阿胶;龙骨、牡蛎;附子、干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验证实验探讨淡豆豉治疗流感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淡豆豉广泛应用于治疗流感的方剂中,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初步探讨淡豆豉抗流感病毒作用方式、物质基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淡豆豉中的活性成分,借助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a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靶点信息.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流感相关靶点,使用Venny平台对淡豆豉活性成分和流感相关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可视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David数据库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及网络可视化.通过细胞实验对重要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淡豆豉的主要成分为6"-O-乙酰基苷、大豆黄素、黄豆苷元、染料木素和异黄酮、等,在其中共筛选出7个有效成分,涉及靶点868个;流感相关靶点303个,二者交集靶点47个,涉及的关键靶点有:热休克蛋白90 AA1(Hsp90AA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2(IL-2)、等;GO分析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蛋白激酶调节过程;KEGG分析得到关键通路包括:流感病毒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Toll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细胞实验结果证实,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淡豆豉水煎液1.6、8 mg/mL组可通过直接作用方式降低24 h后病毒蛋白表达和子代病毒产生量(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淡豆豉煎出液8 mg/mL组作用24 h和36 h组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的mRNA转录水平下调(P<0.05),Hsp90、Caspase 3 mRNA及Caspase 3剪切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淡豆豉通过与宿主细胞相关靶点相互作用影响病毒的感染、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或调控细胞凋亡发挥抗流感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赵绍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赵绍琴教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绍琴医案实录》《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赵绍琴内科学》《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赵绍琴》《赵绍琴临证400 法》中所记载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案和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的统计分析、频次分析、关联规则、K-means算法聚类分析模块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处方中核心药物的性味归经、核心用药和类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0 首方剂,涉及 169 种中药.治疗最多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哮喘,将疾病分成这三类进行数据分析.赵绍琴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喜用寒性药物,其次是温性药物和平性药物.药味多为苦味药,其次是辛味药、甘味药.使用频次在前 10 位的中药分别是前胡、芦根、栀子、杏仁、淡豆豉、连翘、半夏、佩兰、浙贝母、广藿香.药物组合频次前3 的是"芦根-前胡""前胡-栀子""芦根-栀子".聚类药物组合3 种.治疗支气管炎药物的药性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样,而其药味用得最多的是辛味药.用药频次前8 的中药分别是前胡、杏仁、紫苏子、紫苏叶、半夏、枇杷叶、麦芽、莱菔子.药物组合频次前4 的是"前胡-杏仁""前胡-紫苏子""杏仁-紫苏子""前胡-杏仁-紫苏子".生成 3 个赵绍琴教授治疗支气管炎的类方.治疗哮喘的药物药性以温性药居多,药味以辛味药为主.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分别是半夏、杏仁、紫苏子、前胡、紫苏叶、陈皮、枇杷叶、六神曲、麦芽、山楂.用药频次前 4 的药对分别是"杏仁-紫苏子""杏仁-紫苏叶""半夏-陈皮""杏仁-前胡".生成 3 个赵绍琴教授治疗哮喘的类方.结论 赵绍琴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宣降肺气、通畅三焦、注意固护脾胃.治疗支气管炎多将前胡、杏仁、紫苏叶与紫苏子同用,降气祛痰,透热外出.治疗哮喘时不仅用大量温性祛痰之品,还注重饮食的调摄,喜用焦三仙消食导滞.通过调理脏腑,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止咳、祛痰、平喘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