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豉汤临证应用四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主要分析栀子豉汤临床应用需注重四方面:一是立足于方证思想,分析栀子豉汤主要方证是胸闷窒塞,甚伴烧灼痛,烦热,心烦不寐;二是遵古法剂量,栀子豉汤应用淡豆豉48~55 g,若烦躁尤甚可重用淡豆豉至90 g;三是分析栀子豉汤类方的方证及临床应用;四是基于临床经验,探析栀子豉汤常用叠用经方的主要方证.临床症状变化复杂,为达到全面疗效,遵循类方思想与古方加减,可经方叠用,以扩展栀子豉汤临床证治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轻苦微辛"治法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叶桂提出"轻苦微辛"治法,意指味微苦、微辛,性质轻清药物配伍,可入上焦、中焦调节气机,即强调秉持方药作用的"流动"之性.常用药物如杏仁、白蔻、橘红、桔梗、郁金、枳壳、栀子、淡豆豉等,方剂如栀子豉汤及其变方、三仁汤等.临床可用于温热、湿热类邪气郁痹上焦所致中焦乃至三焦气机不利之外感病,且无伤正之痹,为外感病辨治开拓了思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解毒汤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连解毒汤抗Hp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CMSP筛选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Hp感染相关靶点,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有效成分和Hp感染相关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运用R语言在线检索Bioconductor平台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DAVID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共筛选出85个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小檗碱、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对应靶点112个,疾病相关靶点1 96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1个。网络中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度值最高的靶点为环加氧酶1(PTGS1)。PPI网络中69个节点中度值较高的靶蛋白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6、MAPK8、原癌基因(MYC)、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8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12条存在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凋亡、黏附斑等。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Hp的治疗作用,可通过抗肿瘤机制调控胃癌进程,本研究可为其有效成分研究和抗Hp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考察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生品、炒制品、焦制品及三者与淡豆豉的配伍适量,HPLC法同时测定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染料木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 7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 95.22%~104.94%,RSD≤3.36%.炮制后,生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降低;配伍后,生品、炮制品水提物中环烯醚萜苷类、二萜色素类成分溶出率降低;乙醇提取时有利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溶出,提取溶剂对西红花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更大.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栀子豉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蒙药乌兰—13味汤方源考证及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蒙药乌兰—13 味汤(WL—13)最早记载于《通瓦嘎吉德》,之后收录于 1998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WL—13 由栀子、诃子、川楝子、土木香、山柰、悬钩木、苦参、茜草、紫草、紫草茸、枇杷叶、金莲花、橡子等 13 种单味药材配伍组成,具有清血热的功效,主治血热盛行、头痛、目赤、高血压、成熟热与未成熟热、感冒、白脉病、肺热、鼻出血、皮疹、中暑、风湿、类风湿等诸疾,具有良好的潜在研究价值.本综述探析了WL—13 的历史沿革、方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伤寒论》"清浆水"考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清浆水"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3 条,为枳实栀子豉汤的煎方用水,该方主要治疗大病初愈后,正气未复,余热未尽之劳复.浆水为熟粮食在容器内发酵而成,所用液体、粮食种类、发酵时间不同,所得到的浆水味道不同,用途也不同.大多医家认为浆水味甘酸,有开胃消食、调中引气、止呕、解渴和利小便的作用.张仲景煮方用水有"清浆水""浆水""醋浆水",此三种浆水制作方法类似,但发酵时间不同,越久越酸,枳实栀子豉汤方中之"清浆水"应为发酵程度较轻的浆水,发酵时间小于两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阻碍性疾病,具有"三高"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发病特点,患者常表现出以"三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和思维迟缓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西药治疗抑郁症存在不良反应大、有效率不高、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栀子豉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郁除烦,清热泻火的功效.通过检索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均证实治疗抑郁症疗效颇好.临床研究发现,栀子豉汤常通过合方或者联合西药抑或者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依从性高,无不良反应.实验研究表明,栀子豉汤的抗抑郁机制主要与其能够增加抑郁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中枢及外周促炎因子;调节肠道菌群;保护神经细胞等有关.从理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进行讨论,旨在深入研究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算法模型探究国家名老中医沈舒文教授真实世界数据中运用大黄的诊疗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挖掘沈舒文教授应用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规律,为探索大黄临床应用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沈舒文教授名医工作室传承病案系统中记录的病例数据,运用python搭建算法模型,以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为研究工具,从真实世界数据的维度去剖析大量样本数据背后的规律,将大黄及炮制品酒大黄作为切入点,通过用药年龄、用药时间、诊断辨证和方药组合等不同层面解析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使用规律.结果 算法模型在多个层面总结出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使用规律:①从使用年龄来看,大黄及炮制品多在"天癸竭"阶段使用;②大黄使用时间多集中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酒大黄使用时间多集中在气候寒冷的冬季;③大黄及其炮制品多在"胃痛"和"便秘"中使用,行气破积较强的酒大黄使用频次高于大黄,在"消渴"的治疗中,性味寒凉的生大黄使用频次高于酒大黄;④大黄及其炮制品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不通"和"郁热"方面,中阳虚寒也作为大黄及其炮制品的高频辨证,但酒大黄使用高于大黄,去其寒凉,取其功效;⑤算法模型的评估结果也指向决策树算法更适合分析症状,"痞满""口干""排便困难"在大黄及其炮制品所治疾病的症状中出现的最为显著,决策树判别条件主要集中在腹部症状、大便性状和脉象三大板块,这三大症状板块可以很好地判别是否使用大黄和酒大黄;⑥从药物关联性的角度"枳实+大黄(酒大黄)"的组合更为突出,药物聚类后筛选出大黄的核心基础方为"大黄+白芍+郁金"属于大柴胡汤思路,酒大黄的核心基础方为"酒大黄+黄芩+半夏+白术+砂仁+党参",属于半夏泻心汤治疗湿热蕴蒸的思路;⑦利用算法模型探究高频中药与症状两个维度的关联性,反映出更多药物和症状关联性,如真实世界数据中排便不畅时,瓜蒌仁和麻子仁出现更为显著;出现阴虚热象时,栀子和知母出现更为显著;入睡困难时,酸枣仁和夜交藤的表现则更为显著.结论 基于对数据的判别,算法模型凝练出多条符合中医学理论的用药规律,相关中医学理论集中在《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3本经典著作.以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算法为研究工具,从真实世界数据的维度去剖析大量样本数据背后的规律,将大黄及炮制品酒大黄作为切入点,不仅发掘出了药物的使用规律,同时也印证了机器算法能作为中医药研究手段,较好地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R语言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治疗失眠症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R语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白长川教授治疗失眠症医案202 个,建立Excel 数据库,录入患者诊疗信息,运用R语言进行药物频次及属性分析、相关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同时对医案中的症状和舌象与脉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收集首诊处方202 个,涉及药物175 味,药物占比大于20%的有28 味,使用频率前10 位的药物依次为龙骨、牡蛎、茯苓、柴胡、白术、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姜半夏、焦栀子;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心、肝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 5 组药对组合多为安神药,关联分析得出核心药物有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此组合可视为小柴胡汤、孔圣枕中丹、酸枣仁汤之变方.聚类分析分为4 类,分别为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加减以及常用药对组合.对医案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症状关联为易早醒和不复睡,舌脉关联为苔薄黄腻、脉沉细.结论:白长川教授基于"神舍观"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方剂有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等方,核心药物组合是柴胡、黄芩、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首乌藤、酸枣仁,符合调达三焦气机、运脾和胃安神的治疗大法,令阴阳各有所入之处,营卫兼得转化之机,神入其舍、安守于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