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其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塑料产量的增加和塑料废物管理不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中微塑料(MPs)的数量.MPs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 M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或携带MPs,这些MPs可能对新陈代谢、功能和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它们具有较大的表面积,MPs能够吸附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基于近年来对MPs进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MPs来源与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植物、动物和人体暴露途径、毒性作用与毒理机制,展望了未来MPs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MPs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采用有机硅聚合物包膜硅胶颗粒键合金刚烷基高效液相色谱柱检测舒更葡糖钠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分析舒更葡糖钠有关物质纯度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于舒更葡糖钠及其游离酸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或降解杂质,采用有机硅聚合物包膜硅胶颗粒键合金刚烷基高效液相色谱柱(ADME),以0.025 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用1.5 mol/L磷酸调节pH至3.0):乙腈=83:2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为0.27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5μL.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舒更葡糖钠有关物质分离完全,线性良好,精密度良好,回收率在84.70%~119.99%.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安全环保,可用于舒更葡糖钠有关物质纯度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大骨节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治疗效果,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方法:2022年,选择陕西省麟游县和永寿县临床确诊的KBD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中药组)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1金维他+硫酸软骨素(西药组)进行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收集调查对象服药前、后临床资料,用于评价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218例,其中中药组167例、西药组51例。中药组男性94例、女性73例,年龄为(62.93 ± 6.72)岁;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33例,年龄为(63.29 ± 7.0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 0.24, P = 0.813)。中药组KBD患者服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量表中的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晨僵、最大步行距离、下肢活动能力人数分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χ 2 = 37.93、29.64、50.40、13.57、25.25,均 P < 0.001)。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64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为46.11%;西药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25.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62, P = 0.013),且中药组与西药组KBD患者在下肢活动能力(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 = 8.21, P = 0.017)。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服药后,WOMAC量表中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均低于服药前(中药组: Z = - 7.60、- 7.74、- 9.75,均 P < 0.001;西药组: Z = - 5.20、- 3.81、- 3.93,均 P < 0.001)。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在日常活动难度和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Z = - 3.75、- 3.34,均 P < 0.01)。中药组KBD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29.34%,西药组:45.09%,χ 2 = 4.38, P = 0.036)。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于KB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KBD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在提高KBD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日常活动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血清铁蛋白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67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资料,1周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病例资料、血清学指标、磁共振波谱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无脂肪变、轻度、中度、重度脂肪变患者血清铁蛋白分别是(206.20±189.83)、(286.65±200.80)、(326.55±214.71)、(391.50±184.93)ng/ml, P < 0.005。和血清铁蛋白有相关性的分别是人体质量指数、PDFF、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应用铁蛋白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面积为0.716,最佳诊断阈值为214.56 ng/ml,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68.8%,小叶内炎症以及纤维化与铁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鲁士蓝特殊染色未见明显铁沉积颗粒。 结论:铁蛋白与肝脏脂肪变性的病理脂肪变结果和磁共振检测结果具有明显正相关,可作为肝脂肪变性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服中成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中医治疗中推荐了6个品种的口服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方(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胶囊、颗粒)、疏风解毒方(胶囊、颗粒)、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其中藿香正气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和疏风解毒方仅推荐在医学观察期使用,但也有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报道;而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则仅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这6种口服中成药的安全性较好,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中医辨证、禁忌证、配伍禁忌,避免主治证型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聚多巴胺多功能纳米造影剂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毒性的多功能纳米造影剂,使其能精准定位肿瘤,实时反映肿瘤生物学信息,是推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实现肿瘤早期及精准诊疗的核心。聚多巴胺(PDA)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与天然真黑素极其相似的仿生材料,其聚合方法简单,可通过金属配位、π-π堆积、静电吸附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影组件及靶向配体等功能分子的可控组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影像的临床前研究。综述了PDA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功能化修饰和组装策略及其在肿瘤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领域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D100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核细胞杀伤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CD100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核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8年3—9月份在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1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离肺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肿瘤部位、非肿瘤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对照组PBMC,纯化PBMC和BALF中的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中膜结合型CD100(mCD100)和CD72表达。使用重组人CD100、抗CD72、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或抗CD100抗体刺激NSCLC组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与NCI-H1882细胞共培养后检测靶细胞死亡比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表达,单核细胞中CD16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 结果:外周血CD14 +mCD100 +细胞比例、CD14 +CD72 +细胞比例、CD100平均荧光强度(MFI)、CD72 MFI在NSCLC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SCLC组肿瘤部位CD14 +mCD100 +细胞比例、CD14 +CD72 +细胞比例、CD100 MFI、CD72 MFI均显著高于非肿瘤部位( P<0.05)。NSCLC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纯化的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3.16)%比(13.22±2.40)%, P=0.451],但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低于非肿瘤部位的单核细胞[(11.61±2.81)%比(14.19±3.57)%, P=0.008 7],肿瘤部位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非肿瘤部位单核细胞( P<0.05),单核细胞中CD16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6)。重组人CD100刺激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后,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高于无刺激细胞( P<0.000 1),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亦高于无刺激细胞( P<0.05),而抗CD72预处理的单核细胞再使用重组人CD100刺激,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重组人CD100刺激的单核细胞( P<0.05)。重组人MMP14刺激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后,CD14 +mCD100 +比例降低,可溶型CD100(sCD100)水平升高,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高于无刺激单核细胞( P<0.05)。加入抗CD100后,sCD100水平低于MMP14刺激的单核细胞,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低于MMP14刺激的单核细胞( P<0.05)。 结论:NSCLC患者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CD100脱落不全,导致单核细胞杀伤功能下降,MMP14可能通过促进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提高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的杀伤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及颗粒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基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 6Al 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 2=66.032、31.754,均 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 2=0.590, 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 t=9.960、8.019、5.790,均 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 t=7.810, P=0.000)。 结论:新型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促进帕金森病相关α-synuclein聚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帕金森病(PD)及相关痴呆是世界上增长率最快的神经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之一是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大脑脆弱神经元中的积累。寿命的延长、遗传因素和长期暴露于相关环境被怀疑是PD风险和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世界范围内塑料生产及垃圾沉积导致的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导致了水和食物中的微塑料污染物。微塑料是指直径<5 mm的颗粒,包括更小的纳米塑料(<1 μm)。一次性聚苯乙烯产品,如一次性外卖打包餐具可产生大量聚苯乙烯废物,造成广泛程度上的塑料污染。这些纳米塑料污染物通过与α-synuclein中的两个结构域(amphipathic和non-amyloid component)高亲和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α-synuclein纤维的形成和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