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ESC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将晚期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260 mg·m-2白蛋白紫杉醇+第1~5天静脉滴注20 mg·m-2顺铂)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组均治疗4个周期,1个周期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安全性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8和42例.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17%(38例/48例)和62.50%(30例/4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4 例/42 例)和 40.48%(17 例/42 例)](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分别为1.11±0.29和1.87±0.38,血清糖类抗原199分别为(50.03±6.21)和(36.41±4.87)ng·mL-1,血清癌胚抗原分别为(21.25±3.39)和(14.97±2.85)ng.mL-1,血清糖类抗原125分别为(29.82±4.16)和(20.63±3.34)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3%(46例/48例)和80.95%(34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蛋白尿、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为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ES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AP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sMICA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A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血清可溶性MHC-1类链相关蛋白A(sMICA)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采用AP方案;研究组(n=51)采用AP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分析两组疗效、血清sMIC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随访1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MIC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sMIC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研究组生存率(44/51)显著高于对照组(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1,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可以提高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降低血清sMICA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多个方面使患者受益.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多有针对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本综述旨在对卵巢癌的术前预测、化疗反应评估、铂化疗耐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从而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组学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期望本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的参考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药物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NEP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具有特殊分子表型的前列腺癌亚型。NEPC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缺少足够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总结NEPC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包括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药物治疗(AURKA抑制剂、EZH2抑制剂、抗DLL3抗体药物、VEGF抑制剂、mTOR通路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等)和其他非靶向药物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放射性药物、双硫仑联合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均提示SEIC,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4例仅见SEIC,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范围:13~9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出现复发,复发后持续中药治疗,目前带瘤生存;其余5例随访期内定期复查均无复发征象。结论:SEIC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治疗方案推荐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拉帕利对携带BRCA突变的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研究:SOLO1试验的亚组分析(摘译)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评估SOLO1试验中根据预选的基线因素分成若干亚组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亚组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类型(初始或间歇性)、手术后疾病状态(有残留或无肉眼残留病灶)、铂类化疗后的临床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以及BRCA突变状态(BRCA1或BRCA2)。此研究对接受初始细胞减灭术且无肉眼残留病灶的Ⅲ期患者进行PFS评估。与使用安慰剂患者相比,使用奥拉帕利治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较低。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该风险降低了69%( HR=0.31,95% CI为0.21~0.46),接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降低了63%( HR=0.37,95% CI为0.24~0.58);术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降低了56%( HR=0.44,95% CI为0.25~0.77),术后无残留病灶患者降低了67%( HR=0.33,95% CI为0.23~0.46);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患者降低了66%( HR=0.34,95% CI为0.24~0.47),而获得部分缓解患者降低了69%( HR=0.31,95% CI为0.18~0.52);BRCA1突变患者降低了59%( HR=0.41,95% CI为0.30~0.56),BRCA2突变患者降低了80%( HR=0.20,95% CI为0.10~0.37)。此研究还分析了基线时有影像学病变证据患者的疗效。不论基线时的手术结局、化疗缓解状况及BRCA突变类型如何,新诊断晚期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患者均可通过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用药错误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性药物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PIVAS所有含细胞毒性药物的处方,筛选出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ME(定义为处方错误),并翻阅PIVAS"用药错误记录本"筛选出同时段PIVAS内部发生的ME(定义为调配错误),对所有细胞毒性药物相关ME的分级、分类、发生环节、引发人员、错误内容和涉及的药物进行描述性分析。另将在PIVAS未被发现而传递至下一环节的ME定义为出门错误。结果:设定时段我院PIVAS共收到细胞毒性药物处方347 367例,发现1 080例ME,ME发生率为0.31%。1 080例ME均为未造成患者伤害的B级错误,其中处方错误841例(77.87%),调配错误239例(22.13%);调配错误中有5例未被拦截而导致出门错误,出门错误发生率为0.01‰(5/347 367)。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分别为溶媒错误(63.15%,682/1 080)、处方不完整(11.67%,126/1 080)、数量错误(8.80%,95/1 080)、用量错误(6.11%,66/1 080)和静脉给药方法错误(4.35%,47/1 080)。1 080例ME共涉及细胞毒性药物32种,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紫杉醇(23.24%,251/1 080)、氟尿嘧啶(12.59%,136/1 080)、多柔比星(6.39%,69/1 080)、顺铂(5.46%,59/1 080)和依托泊苷(5.37%,58/1 080)。结论:我院PIVAS细胞毒性药物ME发生率为0.31%,均为B级错误。ME分类主要为处方错误,内容主要为溶媒错误,涉及的药物主要为紫杉醇、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和依托泊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细胞N-乙酰转移酶10高表达诱导铂类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N-乙酰转移酶10(NAT10)引起对铂类抗肿瘤药的耐药效应,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野生型组(MCF-7野生型细胞未经任何处理)、NAT10过表达组(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和NAT10敲低组(s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NAT10与多聚ADP核糖转移酶1(PARP1)的相互作用,并检测过表达或敲低NAT10的表达对PARP1乙酰化水平和半衰期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沉淀实验检测乙酰化的PARP1招募相关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answell实验显示,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483.00±46.9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469.00±40.50)个,与MCF-7野生型细胞[(445.00±35.50)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502.00±45.6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105.00±20.50)个,与野生型细胞[(219.00±31.50)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与野生型细胞比较,NAT10过表达可以增强PARP1与NAT10的结合,而使用NAT10抑制剂Remodelin则抑制了二者的相互结合。高表达NAT10诱导PARP1乙酰化后,PARP1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的结合增加,敲低NAT10的表达后,降低了PARP1和XRCC1的结合。高表达NAT10增强了PARP1与DNA连接酶3(LIG3)的结合,而敲低NAT10的表达则会降低PARP1与LIG3的结合。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0.38±0.02, NAT10敲低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1.36±0.15,与野生型细胞(1.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为(6.54±0.68)%,NAT10敲低组细胞凋亡率为(12.98±2.54)%,与野生型细胞[(9.67±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AT10高表达增强了NAT10与PARP1的结合,并促进PARP1的乙酰化,进而延长了PARP1的半衰期,从而增强PARP1招募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到损伤位点,促进DNA损伤修复,最终使乳腺癌细胞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单中心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病理缓解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的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51例。新辅助治疗方案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化疗为含铂双药。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病情进展。病理评价指标为主要病理缓解(MPR)和完全病理缓解(pCR)。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评价新辅助治疗的效果。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影响MPR和pCR的临床因素。结果:5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占66.7%(34/51),病情稳定占33.3%(17/51);MPR占54.9%(28/51),pCR占41.2%(21/61)。经影像学评估达到部分缓解的患者中,MPR占73.5%(25/34),pCR占52.9%(18/34);经影像学评估为病情稳定的患者中,MPR占17.6%(3/17),且均为pCR。术前活检标本PD-L1阳性表达率为74.5%(38/51),其中高表达率为51.0%(26/51)。PD-L1高表达患者与PD-L1阴性/低表达患者在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pC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PD-L1高表达的患者中MPR占69.2%(18/26),PD-L1阴性/低表达的患者中MPR占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是预测MPR的独立因素( OR=3.375,95% CI:1.063~10.711, P=0.039),更低的NLR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 OR=0.166,95% CI:0.044~0.634, P=0.009)。 结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有效,PD-L1高表达可以预测MPR,更低的NLR可以预测pC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n=38)和对照组( n=38)。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SOX方案治疗,均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DCR为84.2%(32/38),对照组DCR为63.2%(24/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 P=0.037)。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E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7.92(5.00,50.23)ng/ml比40.08(6.37,68.18)ng/ml, Z=3.53, P<0.001;40.24(20.12,53.69)ng/ml比41.32(11.50,63.90)ng/ml, Z=2.06, P=0.044],研究组CEA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 Z=1.99, P=0.048)。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20.23(17.34,71.31)U/ml比70.14(12.75,96.95)U/ml, Z=2.70, P=0.007;54.25(30.54,76.75)U/ml比62.28(23.00,84.80)U/ml, Z=2.37, P=0.018],两组CA199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 P=0.463)。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反应[26.3%(10/38)比52.6%(20/38), χ2=5.50, P=0.019]、骨髓抑制[18.4%(7/38)比44.7%(17/38), χ2=6.09, P=0.014]、外周神经毒性[21.1%(8/38)比44.7%(17/38), χ2=4.83, P=0.028]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QOL评分[78.9%(30/38)比55.3%(21/38), χ2=4.83, P=0.028]、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1.1%(27/38)比47.4%(18/38), χ2=4.41, P=0.036]、血红蛋白[73.7%(28/38)比50.0%(19/38), χ2=4.52, P=0.034]、疼痛控制[65.8%(25/38)比24.1%(16/38), χ2=4.29, P=0.038]改善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不仅可以提高DCR,还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其中CEA下降更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