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战帐篷医院系统X线诊断单元X线防护模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X线诊断单元的X线防护模块进行研究,以便在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开展立位、卧位战伤X线诊断作业时为X线诊断工作人员、其他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X线防护.方法:根据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勤务需求和X线帐篷作业方式,提出以铅作为防护材料、借助立位摄片架和卧位诊断床形成的局部密闭式防护结构方案;基于该方案,针对来自于X线诊断设备的辐射源,应用X线辐射防护原理,测算铅帘铅当量,设计快插式侧向折叠结构的防护支架,研制由铅帘、防护支架和警示牌等构成的X线防护模块.结果:立位投照方向X线辐射剂量最高,公众在该方向距帐篷外1 m处所受的年剂量为78.8μSv,该值远低于公众年剂量1 mSv限值;防护支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悬挂铅帘后,支架横杆最大变形量为15 mm.结论:该模块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易行,可快速展开和撤收,便于搬运和装卸,防护效果满足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辐射防护要求,可作为平时和战时对人员进行X线诊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市地铁2号线安检系统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某市地铁2号线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以下称为安检系统)放射防护的情况,为加强放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某市地铁2号线,共57台X射线安检系统,在距离其外表面5cm处进行防护检测其关注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 旅客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操作处、安检机的左右侧板和顶盖、取包处的检测值均与本底环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检机里面以及行李出入口铅帘处的检测结果高于本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行李包入口处在57台安检机中有1台的监测结果超过5 μGy/h的限值要求,为6.7 μGy/h,且该设备周围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为0.79 μGy/h.安检系统里面的辐射量差别较大,不同安检系统或者同型号的安检系统之间都存在差别,最高值为5.4 mGy/h,均值为0.4 mGy/h.结论 X射线指示灯亮起时安检机入口和出口可能存在X射线泄漏,但对乘客、安检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影响较小,建议加强地铁安检系统的放射防护管理;在安检机的选购方面也值得关注其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杜仲饮片去粗皮合理性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饮片企业未去粗皮的杜仲饮片性状检验问题.方法 靶向性的收集10批样品(包括杜仲饮片与盐杜仲),归纳切制形状的特点,按2015年《中国药典》(一部)检验;并对样品进行5种重金属[铅(Pb)、镉(Cd)、铜(Cu)、砷(As)和汞(Hg)]及有害元素的检测;对Pb元素超出限度的6批样品进行粗皮、去粗皮饮片分析.结果 市场流通的饮片按切制形状主要分为4种类型,即竹帘状杜仲饮片、未去粗皮的块片状杜仲饮片,丝条状盐杜仲、未去粗皮的块片状盐杜仲.6批粗皮中重金属Pb元素明显高于相应刮去粗皮饮片的量.结论 未去粗皮杜仲饮片未按标准规定在加工时刮去粗皮,而粗皮中Pb元素检测值高,表明杜仲饮片去粗皮具有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防辐射装置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防护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成2组,拱形支架组(A组,22例)术中应用铅帘和拱形门防辐射装置,改良屏风组(B组,22例)术中应用改良屏风防辐射装置;另设置对照组(C组,模拟人),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比较3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下肢的受照剂量,评价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的防护效果.同时调查A、B组患者及100名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A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均可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但是改良屏风术中影响操作,拱形支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故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7-01-2018-06行手术治疗的328例四肢骨折,164例术中使用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观察组),而164例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对照组).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包括铅帘和拱形支架2个部分.结果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对未手术区域的防护效果显著,有效防护率高达99%.观察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可以更好地克服传统X线辐射防护用品的不足,在应用时不受手术体位限制,不影响手术操作和病情观察,可对人体提供更为完全的防护,而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使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某三级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及影响防护水平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94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量、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使用、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因素等信息.结果 2017年心血管、肿瘤、神经介入诊疗工作量较大;个人防护用品中铅围裙使用率最高为100%,其次为铅围脖97%,铅防护眼镜、铅橡胶帽、铅橡胶手套、铅内裤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2%、23%、10%、3%;铅悬挂防护屏(帘)、床侧防护屏(帘)及可移动铅屏风的使用率分别为84%、62%、69%;每次介入诊疗过程中均会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78%,铅衣内外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49%;职业健康检查率为100%;六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肿瘤介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综合使用率、个人剂量计佩戴率均最高.防护用品配置不平衡及对防护重视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介入诊疗放射工作人员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普及铅围脖及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DSA大型放射性医疗设备辐射剂量测量和防护效果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在不同放射条件的防护措施的效果、未被防护身体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情况和个人受照剂量早期预警.方法 选取在不同放射条件下、不同防护措施下设置模拟人,模拟真实的介入治疗、内科诊断的DSA放射环境分组测量辐射剂量数据,评估分析放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的效果,分析计算剂量和实测剂量的数学关系,完善剂量计算数学公式和计算程序,最终完成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早期预警方案.结果 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即含铅屏风、铅挂帘、铅衣、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等)的效果对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对于非常规部位如手腕、脚踝等部位保护效果较差.就应考虑增加非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防护面罩、铅防护手套、铅护脚等.如为增加非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应考虑计算手腕、脚踝等部位的受照辐射剂量.结论 本文通过模拟人方式测量在不同放射条件下、不同防护措施下、不同距离下设置对照组测量辐射剂量数据,评估分析放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的效果和计算各部位受照辐射剂量结果.在为保护放射介入治疗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合理配置个人防护措施,个人剂量早期预警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估算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调查取得ERCP手术的相关参数,模拟ERCP手术过程,借助仿真人体模型、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计算吸收剂量,为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的ERCP过程的透视时间及摄片帧数,选取实验照射条件进行照射,用仿真人体模型替代放射工作人员,测量吸收剂量.结果 共选取5组实验条件,包括放射工作人员未穿铅衣的L、M、S组和穿铅衣后的M、L剂量组.S组(无铅衣)有效剂量为2.63 μSv,M组(无铅衣)有效剂量为9.38 μSv,M组(有铅衣)有效剂量为0.58 μSv,L组(无铅衣)有效剂量为29.11 μSv,L组(有铅衣)有效剂量为7.48 μSv.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随着透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穿戴铅衣组别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未穿戴铅衣的组别.虽然在床侧装有铅帘,床旁设有铅屏,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仍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防护铅帘与平板探测器距离对数字X射线摄影受检者辐射防护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数字X射线摄影(DR)平板探测器(FPD)距离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影响,以指导DR的优化辐射防护.方法:前瞻性研究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FPD距离对DR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在成年人胸部模型体表前后和FPD检查区边缘防护区内设定测试点,并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LD)进行测试,按胸部模型尺寸,将铅帘到FPD垂直距离设为30 cm、58 cm和86 cm共3种测试距离,在相同技术条件下分别行DR,对不同距离测试点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护铅帘与FPD距离30 cm、58 cm和86 cm时,3种不同距离辐射剂量统计对比,DR受检者检查区及防护区的单个和整体测试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同DR优化技术条件下,研究范围内升降式射线防护铅帘与FPD距离对DR受检者辐射防护无影响,原则上在DR检查的工作中防护铅帘应贴身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冠脉介入诊疗术中不同投照角度对术者辐射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不同投照角度对术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模拟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常规操作,对标准体模进行造影曝光,采集 8 种投照角度下第一术者和第二术者各左手腕处和左脚踝处的辐射剂量,每处测量点重复采集 5 次.使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名术者在 8 种投照角度下每处测量点辐射剂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第一术者脚踝处辐射剂量与第二术者脚踝处辐射剂量在大部分投照角度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91~-3.94,P<0.05),且第二术者脚踝处辐射剂量大于第一术者脚踝处辐射剂量;第一术者脚踝处和第二术者脚踝处在RAO投照角度与LAO投照角度下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36.88,P<0.05),且LAO投照角度脚踝处辐射剂量要大于RAO投照角度.所有投照角度下,第一术者和第二术者在手腕处辐射剂量和脚踝处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17~149.33,P<0.05)、(t=27.95~207.95,P<0.05),且手腕处辐射剂量要大于脚踝处辐射剂量.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中术者脚踝部辐射剂量和手腕处剂量受投照角度、站位和防护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下肢防护器具铅帘应该得到改善,以适应第二术者站位和不同投照角度的辐射防护需求,上肢辐射防护器具应该参考下肢防护器具材质和模式,以减少术者的暴露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