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录因子En1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9 397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总生存资料、4 349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无进展生存资料,分析泛癌中En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53对和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组学原始数据归档库(NGDC-GSA)的155对ES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资料分析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以慢病毒系统介导ESCC细胞KYSE180和KYSE450中En1基因敲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En1对ESCC细胞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En1及Hedgehog通路主要调控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GLI1)、GLI2和平滑蛋白(SMO)的表达。结果:来自TCGA数据库的泛癌样本资料显示,En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比En1高表达患者更长(均 P<0.001)。来自GEO和NGDC-GSA数据库的资料显示,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均 P<0.001)。功能研究显示,与shNC组相比,敲降En1能显著抑制KYSE180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均 P<0.001)、抑制克隆形成[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38.33±23.07)个和(127.00±19.70)个,均低于shNC组的(340.67±12.0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65.33±2.52)个和(9.00±3.00)个,均低于shNC组的(139.00±13.00)个(均 P<0.001)]、抑制迁移[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6.67±12.66)和(71.33±11.02)个,均低于shNC组的(334.67±16.5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2.33±14.57)和(54.33±5.51)个,均低于shNC组的(253.33±21.03)个(均 P<0.001)]。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敲降En1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shEn1#1组和shEn1#2组小鼠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0.046±0.026)g和(0.047±0.025)g,均低于shNC组[(0.130±0.038)g,均 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18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26±0.162和0.322±0.133,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45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31±0.006和0.352±0.050,均低于shNC组(均 P<0.01)。在敲降En1的KYSE450细胞中过表达GLI1,能减弱敲降En1对细胞增殖( P<0.001)、克隆形成[shEn1#1-GLI1组的克隆形成数为(151.00±9.54)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2.33±10.02)个( P=0.004)]和迁移[shEn1#1-GLI1组的迁移细胞数为(193.67±10.07)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9.33±11.50)个( P<0.001)]的抑制作用。ESCC组织中GLI1、GLI2、GLI3、音猬因子、SMO和补缀同源物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Hedgehog通路被激活。 结论:En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其通过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在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TLR9通路激活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激活对肾小管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达80%时分为两组,分别加入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和终浓度为5 μmol/L的TLR9激活剂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ODN,CpG-ODN处理组)。提取细胞RNA后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差异基因分析软件DEGseq分析两组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Goatools和KOBAS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Homer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CpG-ODN处理后有584个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2个基因表达上调,482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基因本体(GO)为β-干扰素响应、病毒响应或防御等炎症反应相关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系数最显著的信号通路包括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调节、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β-干扰素响应和对原生动物的防御反应等。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差异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富集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RF3是TLR9下游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21(TCF21)、锌指蛋白135(ZNF135)和阳性调节域4(PRDM4)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LR9信号通路的新候选靶标。结论:CpG-ODN激活TLR9信号通路,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能直接响应CpG-ODN的刺激并发生转录组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TLR9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Krüppel样因子4在脓毒症发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1]。全球每年估计有4900万例脓毒症病例,病死率高达22.45%,是造成死亡的常见感染并发症之一 [2]。近年来研究发现,脓毒症进展过程中常诱发失控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抑制 [3,4],提示基于对脓毒症免疫学特征的认识可能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 KLF4)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含锌指的核转录因子 [5],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GC盒、CACCC盒和基础转录元件等相结合 [6],激活或抑制多种基因的转录活性,由此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发挥促进伤口愈合、骨骼发育、精子发生、维持遗传稳定性等作用 [7];并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 [8,9]、炎症介质释放 [6,10,11,12,13]、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 [14,15]、氧化应激损伤 [16]、细胞凋亡 [17]与自噬 [18,19]等参与炎症反应。鉴于KLF4在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及炎症反应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拟综述其参与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潜在意义与可能机制,以期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Foxp3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 Treg细胞比例及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receptor,GITR)、CD39、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D4 +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与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1)、p300的结合水平;real-time PCR分析CD4 +T细胞Foxp3、早老素1(presenilin 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stermind-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1,MAML1)、SKI交互蛋白(SKI-interacting protein,SKIP)、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IKAROS)等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0和TGF-β浓度。 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外周血CD4 +CD25 hiFoxp3 +Treg细胞比例、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CD39)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浓度显著增高( P<0.05)。(2)BCP-ALL患者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与NICD1、p300的结合水平和Foxp3转录呈正相关( r=0.58和0.46, P<0.05)。经竞争性抑制后,BCP-ALL患儿前3项指标均低于未处理组( P<0.05);对照组Foxp3基因启动子与NICD1结合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另2项指标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与对照组比较,BCP-ALL患儿CD4 + T细胞Notch1、PSEN1、MAML1、SKI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负性调节因子FBXW7表达明显降低( P<0.05),GSK3β、IKARO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BXW7表达低下所致Notch1信号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Treg异常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锌指样转录因子4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初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中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收集同期手术切除的50例良性脑膜瘤组织,以及31例因头部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中KLF4 mRNA表达水平。选取脑胶质瘤U-87MG细胞,构建KLF4低表达脑胶质瘤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KLF4-NC组、KLF4-siRNA组。MTS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水平。结果:低级别胶质瘤、良性脑膜瘤、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4、0.13±0.02、0.11±0.02,均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0.3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381、15.720、15.984,均 P<0.05);良性脑膜瘤、正常脑组织中KLF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3.771、14.239,均 P<0.05)。细胞培养各时间点,KLF4-siRNA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KLF4-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LF4-siRNA组E-钙黏蛋白、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10、0.79±0.1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24±0.08、0.39±0.05和KLF4-NC组的0.26±0.05、0.4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KLF4-siRNA组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1±0.0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90±0.08和KLF4-NC组的0.92±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空白对照组与KLF4-NC组间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ZO-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尤其高级别胶质瘤中KLF4表达水平升高。下调KLF4表达可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降低细胞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跨膜emp24结构域蛋白4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检测跨膜emp24结构域蛋白4(TMED4)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究 TMED4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D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通过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探究过表达或敲减 TMED4基因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增殖、迁移和愈合能力的影响;通过通路分析初步探究 TMED4基因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分子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MED4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0.52±0.29比0.8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4, P=0.0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MED4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5.46±3.37比7.5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9, P<0.001)。TMED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患者是否发生肿瘤血管侵犯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显著相关( χ2=6.83、4.20, P=0.009、0.040)。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 TMED4过表达组细胞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1.38±0.05比2.37±0.08),HepG2细胞中 TMED4敲减组细胞的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0.76±0.04比0.5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23、8.85,均 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 TMED4过表达组的迁移细胞数少于对照组(286.30±13.01比439.70±12.34),HepG2细胞中 TMED4敲减组的迁移细胞数多于对照组(249.00±6.00比160.00±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81、17.34,均 P<0.001)。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 TMED4过表达组的细胞愈合率低于对照组[(0.21±0.01)%比(0.45±0.01)%],HepG2细胞中 TMED4敲减组的细胞愈合率高于对照组[(0.46±0.01)%比(0.2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10、30.46,均 P<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 TMED4过表达组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细胞接种6周后, TMED4过表达组小鼠的皮下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7.36 mm 3(138.70 mm 3)比1 741.62 mm 3(1 783.39 mm 3)],肿瘤质量低于对照组[0.06 g(0.14 g)比1.46 g(1.09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Z=-2.31,均 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 TMED4过表达组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0.32±0.01比0.90±0.03),HepG2细胞中 TMED4敲减组Snail的蛋白质水平高于对照组(1.03±0.01比0.9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49、12.31,均 P<0.00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 TMED4过表达组 Snail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0.13±0.05比1.00±0.15),HepG2细胞中 TMED4敲减组 Snail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1.25±0.32比0.21±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62、5.10, P<0.001、=0.007)。 结论:TMED4可能通过调控Snail的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结构( 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PLZF)在哮喘(asthm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诊治的稳定期Asthma患者外周血标本为研究对象( n=40),以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ontrol组, 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血浆中PLZF的mRNA表达。分离外周血的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LZF +细胞的水平和分布。采用SPSS 26.0及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在Asthma组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7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IL-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hma组PBMC中PLZF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 P<0.05),PLZF +细胞明显增加(3.40%±2.52%,Control组:1.23%±0.78%, P<0.05),其中以CD8 +PLZF +及Vβ11 +PLZF +T细胞为主,提示PLZF主要在CD8 +、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iNKT)细胞亚群中表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结果显示,PBMC中PLZF +细胞增高显著增加了哮喘发生的风险( OR=3.63>1,AUC=0.87, P<0.05)。 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中PLZF增加,可能在哮喘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结果尚需更大样本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盒蛋白13通过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盒蛋白13(ASB13)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sh-NC组、sh-ASB13组和sh-ASB13+sh-锌指家族核转录因子2(SNAI2)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标准饮食,其余4组均给予高脂饮食,饲喂8周.细胞实验1将HUVECs分为细胞对照组、ox-LDL 组、ox-LDL+si-NC 组、ox-LDL+si-ASB13 组和 ox-LDL+si-ASB13+Erastin 组.细胞实验2 将 HUVECs 分为 ox-LDL+si-NC 组、ox-LDL+si-SNAI2 组和 ox-LDL+si-ASB13+si-SNAI2组.采用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CCK-8分析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SB13、SNAI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脂质代谢物和Fe2+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S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及主动脉组织中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LDL-C、TC、TG、Glu和Fe2+水平及主动脉组织中ASB1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sh-NC组比较,ASB13敲低抑制AS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SNAI2敲低则作用相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比较,ox-LDL处理降低HUVECs细胞活力,升高ASB1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脂质积累和铁死亡;沉默ASB13升高细胞活力,减少脂质积累和铁死亡(P<0.05).ASB13泛素化降低SNAI2蛋白表达水平,SNAI2与SLC7A11启动子结合促进其转录激活,上调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与ox-LDL+si-NC组比较,沉默SNAI2或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逆转了ASB13沉默对HUVECs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ASB13可能通过SNAI2/SLC7A1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AS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敲低乙酰辅酶A羧化酶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敲低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随机分为shNC组、shACC1组、shNC+AEB071组及shACC1+AEB071组,shNC组KYSE450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载体,shACC1组KYSE450细胞转染慢病毒质粒载体,shNC+AEB071组KYSE450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载体后加入5 μL浓度为2 mmoL·L-1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AEB071(终浓度为5 μmoL·L-1),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转染慢病毒质粒载体后加入5 μL浓度为2 mmoL·L-1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AEB071(终浓度为5 μmoL·L-1).Transwell法检测各组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KYSE450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组KYSE450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组蛋白H3(H3)、乙酰化的组蛋白H3第9赖氨酸(H3K9Ac)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的表达.结果 shACC1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shNC组(P<0.05);shNC+AEB071组与shNC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shACC1组(P<0.05).shNC组KYSE450细胞呈椭圆形上皮样细胞形态,shACC1组KYSE450细胞呈类似于梭形的间质样细胞形态,shNC+AEB071组和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呈椭圆形上皮样细胞形态.shACC1组KYSE450细胞中ACC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hNC组(P<0.05),β-catenin、Vimentin、Snail的相对表达量及H3K9Ac/H3 比值显著高于 shNC 组(P<0.05);shNC+AEB071 组与 shNC 组 KYSE450 细胞中 ACC1、β-catenin、Vimentin、Snail相对表达量及H3K9Ac/H3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中β-catenin、Vimentin、Snail 的相对表达量及 H3K9Ac/H3 比值显著低于 shACC1 组(P<0.05);shACC1+AEB071 组与shACC1组KYSE450细胞中ACC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低ACC1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的迁移,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蛋白激酶C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生理性拉应力通过Nell-1/Ihh信号通路对ATDC5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生理性拉应力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软骨ATDC5细胞,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其施加生理性拉应力,首先分为对照组和拉应力组(2 000 μstrain/2 h组),另分为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 μstrain)加力时间为2 h和力值为2 000 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组,同时设未加力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Ⅹ型胶原(Col-Ⅹ)、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el样1型分子(Nel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印度刺猬因子(Ihh)、补缀同源物1(Ptch-1)、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和刺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1(Hhip-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环巴胺组、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采用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 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 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 000 μstrain/2 h组细胞中Col-Ⅱ、Col-Ⅹ、Aggrecan、SOX9、VEGF和PCNA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在对细胞施加2 000 μstrain不同加力时间(1、2和4 h)或不同力值(1 000、2 000和3 000 μstrain)2 h的拉应力后,与对照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或力值的增加其他各组细胞中Runx2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Nell-1、Ihh、Ptch-1、Gli-1 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且在2 000 μstrain/2 h时达到最高,随后出现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ell-1、Runx2和Ihh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环巴胺预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细胞中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环巴胺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拉应力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Ihh、Ptch-1、Gli-1和Hhi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细胞中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el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 和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环巴胺组比较,拉应力组和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拉应力组比较,环巴胺+拉应力组细胞中Nell-1和Ihh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理性拉应力刺激下,Nell-1可在上游激活Ihh信号通路,进而调控ATDC5软骨细胞的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