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义诊团队在线服务,为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防范指导,降低一线门急诊接待压力和线下人群集中交叉感染风险。方法: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迅速反应,组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网义诊项目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需求,按需设置线上专科门诊,对义诊专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优化患者端智能导诊,简化流程后通过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结果:互联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于2020年1月26日上线,截至2020年2月1日,7 d时间义诊专家团队完成线上问诊4 120人次,其中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咨询2 489人次,占60.4%。598人次咨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425人次咨询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筛查出发热及(或)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患者共622例,其中既有发热又有流行病学史患者5例。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帮助患者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疑似病患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社会恐慌,在医院诊治之前,构建了第一道抗疫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检肺癌筛查与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经济负担日益沉重,肺癌的防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内外已有多个大型研究证明通过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其中我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提升肺癌筛查参与率及早诊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肺癌发病率依然呈上升趋势,这或许是因为目前我国在预防肺癌的工作方面还做得不够。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癌症预防相关的研究表明吸烟、致癌物、空气污染、基因易感性、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等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及管理同样值得重视。体检机构作为我国肺癌防控的重要关口,极有可能为肺癌筛查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基于“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过程”的健康管理理念,探讨并建立了一套包含规范筛查、精准评估、检后导诊及监测随访的体检肺癌筛查与健康管理的闭环模式,通过对体检健康人群、肺癌高危人群、肺结节人群、肺癌人群的的危险分层实现体检全人群管理,结合健康宣教、戒烟门诊、慢病管理门诊、肺结节多学科团队诊疗等重要手段,形成规范化的肺癌筛查与管理的路径,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降低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西省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智慧化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山西省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智慧化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3年10月通过便利抽样向山西省11个地市300家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借助“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2022年1—12月开展智慧健康管理服务情况。主要分为检前、检中、检后三个方面,包括6个维度,共21个条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97.3%。将292份问卷按照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四个地区划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山西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分布在全山西11个地市,三级健康体检(管理)机构56家(19.2%);政府办机构有178家(61.0%),社会办机构有114家(39.0%);开展智慧健康管理服务的有256家(87.7%);有智慧化管理服务系统的有229家(78.4%),开设智慧化健康管理门诊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有58家(19.9%);开展智慧化检后随访的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有108家(37.0%)。智能导诊在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开展率分别为63.3%、59.6%、78.0%、85.2%( χ2=14.02, P<0.05),自助服务在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开展率分别为39.2%、52.3%、62.0%、37.0%( χ2=9.75, P<0.05)。 结论:山西省健康体检(管理)机构智慧化健康管理发展形势较好,服务规模持续壮大,但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问题严峻。此外,通过信息化方式提供服务的机构开展比例不高,且智慧化管理门诊、智慧化检后随访、智慧化体检服务满意度调查开展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医院门急诊工作环境进行网格单元化,同时设置服务岗位及岗位职责,联合走动式服务,门诊和护理部实时进行反馈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后,患者对门诊服务总体满意度及门诊服务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门诊医务人员对门诊管理工作的认可率为93.33%~100.00%.结论 在门诊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持续改进服务,可有效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智能导诊机器人在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智能导诊机器人在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方法 2017年6月1日-7月31日应用智能导诊机器人期间,从门诊护士工作量、分诊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应用智能导诊机器人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智能导诊机器人在诊区内日平均交互次数在800次左右,相当于完成分诊护士50%的工作量.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由96.5%提升为9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智能导诊机器人能有效分担分诊护士的工作量;护士会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做更加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就诊指导,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优化了预检分诊工作、并提升了门诊的整体形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诊导诊服务品质改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门诊导诊服务品质.方法 通过了解108名中层干部就医体验,找出门诊导诊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导诊服务改进,包括明确导诊人员责任、规范服务礼仪、建立标准化沟通流程、深化优质服务、加强导诊人员培训等,比较改进前后导诊服务质量及门诊患者对导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导诊服务质量、门诊患者对导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 导诊服务品质改进有利于提高导诊服务质量及患者对导诊服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针导诊护理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门诊接诊297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17年8月门诊接诊28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以常规方式进行挂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门诊分诊导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挂号咨询时间与挂错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态度、医院就诊环境、分诊导诊服务、隐私尊重与就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门诊分诊导诊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使其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护理方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门诊分导诊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分导诊接触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给予分导诊,观察组均增加护患沟通技巧,比较2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与临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5例(2.6%),观察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1例(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几率,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促使医患关系良好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4.1%,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0.6%;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9%,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0,观察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术治疗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时应用护理对策临床价值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程化沟通模式在新入职导诊人员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在新入职导诊人员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6月新入职的16名导诊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2016年5-6月新入职的18名导诊人员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进行CICARE沟通培训.比较2组新入职导诊人员沟通能力和门诊患者(各60例)对导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培训3个月后,新入职导诊人员在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患者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6个沟通维度的得分分别为(3.72±0.08)、(3.77±0.17)、(3.60±0.08)、(2.96±0.32)、(3.50±0.14)、(3.06±0.50)分,与对照组的(3.13±0.11)、(3.25±0.24)、(2.66±0.12)、(2.67±0.37)、(2.90±0.08)、(2.59±0.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27.155,P<0.05).观察组门诊患者对导诊服务仪容仪表、体态语言、主动服务、健康咨询、就诊秩序、解答疑问、提供帮助、就诊环境和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9.67±2.58)、(98.00±6.05)、(98.00±6.05)、(96.00±8.07)、(99.33±3.62)、(98.00±6.05)、(96.00±8.07)、(94.00±12.91)、(97.50±5.48)分,与对照组的(91.33±10.56)、(87.67±14.19)、(84.67±14.31)、(79.67±15.27)、(84.33±14.17)、(83.67±14.37)、(85.67±12.70)、(87.00±10.85)、(84.67±9.9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8.775,P<0.05).结论 CICARE沟通模式既为导诊人员提供规范性、有序性导诊指弓,在短时间内提高导诊人员的沟通能力,又让患者参与到导诊服务中,增加患者的参与感、被接纳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导诊服务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