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细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明确rTMS的抗细胞衰老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其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D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另选取在门诊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4例作为正常组。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维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则接受假rTMS治疗,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运动症状[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和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2组患者和正常组的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评分、UPDRS总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组间比较,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rTMS组的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的TNF、IL-6、IL-1β和MMP-3水平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IL-6、IL-1β、MMP-3与UPDR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620、0.446、0.552、0.529)。 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改变细胞衰老相关表型,进而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室间隔消融术治疗症状轻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室间隔消融术(ASA)治疗症状轻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1年3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和门诊诊治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的HOCM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ASA治疗组(ASA组)。通过数字病例管理系统获得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史、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卒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等。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和肥厚型心肌病(HCM)相关死亡事件。有效性指标包括治疗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及新发心房颤动况,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围术期死亡及起搏器依赖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患者150例,年龄(52.9±14.5)岁,男性92例(61.3%)。其中药物治疗组102例、ASA组48例。与药物治疗组比较,ASA组患者年龄较小、LVOTG较大( P均<0.05)。研究随访6.0(3.5,8.1)年。末次随访结果显示,ASA组患者的LVOTG由(85.8±35.4)mmHg(1 mmHg=0.133 kPa)降至(27.7±19.8)mmHg( P<0.001),其中有32例(66.7%)患者LVOTG<30 mmHg;室间隔厚度由(20.3±3.8)mm降至(16.1±3.4)mm( P<0.001);NYHA心功能Ⅰ级者达31例(64.6%)( P<0.001)。ASA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比率有低于药物治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3)比20.8%(20/96), P=0.096]。随访期间共有13例患者死亡,其中药物治疗组11例(10.8%)、ASA组2例(4.2%)。ASA组1例(2.1%)患者发生围术期相关起搏器依赖,1例(2.1%)患者于术后10年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与ASA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1),5、10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9%、83.0%和97.9%、97.9%。药物治疗组和ASA组患者去除HCM相关死亡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7),5、10年两组去除HCM相关死亡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2%、86.1%和97.9%、97.9%。 结论:ASA治疗症状轻微的HOCM患者的有效性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织红细胞通道光学法红细胞参数在冷凝集素干扰识别及纠正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RET)通道中Delta-RBC参数对冷凝集素(CA)干扰的识别作用,并探讨RET通道光学法红细胞参数在纠正CA干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经镜检确认存在红细胞冷凝集的标本68份,无冷凝集对照组标本45份,室温下使用全血细胞计数(CBC)+RET通道检测冷凝集组及对照组所有标本,记录并计算阻抗法检测参数:红细胞(RBC-I)、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I)、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I)、红细胞平均体积(MCV-I)、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I)及光学法检测参数:RBC-O、HCT-O、MCH-O、R-MFV、MCHC-O、Delta-RBC。对冷凝集组标本进行37 ℃ 2 h温育,温育后使用CBC通道检测,记录阻抗法参数:RBC-I 37 ℃ 2 h、HGB 37 ℃ 2 h、HCT-I 37 ℃ 2 h、MCH-I 37 ℃ 2 h、MCV-I 37 ℃ 2 h、MCHC-I 37 ℃ 2 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elta-RBC对CA干扰的识别效能,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冷凝集组室温下光学法RBC参数检测结果与温育后阻抗法检测结果间一致性情况,使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冷凝集组标本温育前后血细胞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若使用Delta-RBC作为诊断指标对CA干扰进行识别,最佳截断值为1.065,曲线下面积为0.998。冷凝集组标本RBC-O、HCT-O、R-MFV、MCH-O、MCHC-O与RBC-I 37 ℃ 2 h、HCT-I 37 ℃ 2 h、MCV-I 37 ℃ 2 h、MCH-I 37 ℃ 2 h、MCHC-I 37 ℃ 2 h结果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81、0.729、0.870、0.649;结果差异百分比在一致性界限内的比例分比为95.6%、92.6%、95.6%、94.1%、95.6%。 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RET通道光学法检出的RBC参数Delta-RBC可作为判断指标有效辅助临床判断是否存在CA干扰。使用RET通道的光学法RBC参数进行结果报告可以在无须标本预处理的情况下纠正CA干扰,得到更为正确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3例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组),42例采用术前DTI辅以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DTI+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其预后,其中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动脉压、脑出血位置、脑血肿量、脑出血评分、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是,DTI+神经内镜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神经内镜组[分别为16.7%(7/42)、35.5%(33/93), P<0.05],预后良好率高于神经内镜组[分别为73.8%(31/42)、52.7%(49/9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 OR=2.07,95% CI:1.48~3.55, P<0.01)、脑血肿量(每增加10 ml)( OR=1.84 ,95% CI:1.32~2.34, P<0.01)、脑出血破入脑室( OR=1.92,95% CI:1.46~3.81, P<0.01)、入院GCS评分(每降低1分)( OR=1.15 ,95% CI:1.08~1.32, P<0.01)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DTI辅助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OR=0.71,95% CI:0.35~0.87, P<0.01)。 结论:术前DTI辅以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较单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术后肺炎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率高;且术前应用DTI是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暴露相关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暴露相关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门诊采血室的护理人员24名,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口头宣教,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结果:培训后,试验组护理人员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SE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对于暴露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水平,改善其暴露情况的防护及紧急处理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S管理法联合PDCA循环提升门诊采血室管理质量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5S管理联合PDCA循环提升门诊采血室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门诊采血患者10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入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开展5S管理法+PDCA循环法。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抽血等待时间、穿刺疼痛评分、临时添加物品耗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分析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临时添加物品耗时、抽血等待时间、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4.62%、血标本合格率为82.69%,观察组分别为98.08%、96.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5S管理法+PDCA循环能够提升门诊采血室的管理质量,明显缩短患者的等待采血时间、穿刺疼痛评分及临时添加物品耗时,提高采血成功率与血标本合格率,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内治疗儿童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治疗儿童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GA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10例VGAM患儿(年龄≤3岁)的临床资料。单支供血动脉的VGAM予以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对于瘘口较多、多支动脉供血的VGAM,给予分期栓塞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常规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评估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复查头颅CT或MRI,行DSA检查评估VGAM的闭塞情况。将所有瘘口完全闭塞、无血流进入定义为完全栓塞。结果:10例患儿术中DSA结果显示单支供血2例,多支供血8例;分别经1~3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次2例,2次3例,3次5例。术后所有患儿的VGAM均完全栓塞;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0例患儿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2~116个月);复查DSA的时间为术后3~12个月。10例患儿术前存在脑积水,其中7例术后2个月内脑积水明显缓解,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积水缓解。至末次随访,10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VGAM的中位最大直径为0.3 cm(0~2.3 cm),均较前缩小(5例)或消失(5例),DSA显示瘘口均完全闭塞;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结果为正常8例,可疑2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血管内治疗可完全栓塞儿童VGAM,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生长发育情况,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和微小RNA-363-3p表达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微小RNA(miR)-363-3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AMI患者,治疗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形式对AMI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发生心血管事件组(55例),反之纳入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75例);另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组血清lncRNA OIP5-AS1、miR-363-3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lncRNA OIP5-AS1、miR-363-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OIP5-AS1、miR-363-3p表达水平对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血清lncRNA OIP5-AS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0.41 ± 0.09、0.62 ± 0.15比1.00 ± 0.23),而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血清lncRNA OIP5-AS1表达水平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血清miR-363-3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33 ± 0.58、1.78 ± 0.45比1.02 ± 0.28),而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血清miR-363-3p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清miR-363-3p表达水平与lncRNA OIP5-AS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 = - 0.476,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OIP5-AS1、miR-363-3p表达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 CI 0.861 ~ 0.961),灵敏度为92.73%,特异度为81.33%,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OIP5-AS1、miR-363-3p、左室射血分数均是影响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AMI患者血清lncRNA OIP5-AS1表达降低,miR-363-3p表达升高,两者表达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5.0%(26/40)的患者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胃通过时间为(0.92±0.74) h,小肠通过时间为(3.93±1.51) h,结肠通过时间为(4.89±0.61) h。完成全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胶囊运行时间短于未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者[(9.44±3.53) h比(15.47±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9, P<0.01)。结肠准备合格率为67.5%(27/40)。结肠准备合格患者胶囊结肠通过时间、胶囊排空时间与结肠准备欠佳患者比较[分别为(4.43±3.33) h比(5.96±2.44) h,(9.06±3.91) h比(10.29±2.47)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7、0.81, P均>0.05)。结肠胶囊内镜共发现33例(82.5%)患者存在消化道病变,其中食管病变3例,包括炎症与占位;胃病变21例,包括慢性胃炎、黏膜隆起、息肉和溃疡;小肠病变9例,包括息肉、溃疡和血管畸形;结肠病变19例,包括憩室、息肉、直肠炎、溃疡和糜烂、血管畸形、内痔;存在2种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1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在吞入胶囊48 h内排出胶囊。 结论: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全消化道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相对压成像技术评估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舒张期左心室压力变化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的相对压成像(RPI)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在舒张期不同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差(IVPDs)和压力梯度(IVPGs)的变化,探讨其对不同左心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高血压组,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构型组(NG组,62例)、向心重构组(CR组,62例)及向心肥厚组(CH组,56例);另选取同期6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比较四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PI技术测得舒张期四个时相的IVPDs和IVPGs,包括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减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比较四组间舒张各期IVPDs和IVPGs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RPI参数对高血压NG组患者舒张功能减低的诊断效能。结果:高血压各亚组在舒张期各时相中的IVPDs和IVPGs的绝对值大于对照组(均 P<0.001),其中IVPDs-IR和IVPGs-IR在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IVPDs-IR和IVPGs-IR与舒张功能参数E/e′具有相关性( rs=-0.615、-0.605,均 P<0.001)。IVPDs-IR和IVPGs-IR对NG组患者的舒张功能减低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截断值分别为<-0.705 mmHg(AUC=0.935, P<0.001)、<-0.130 mmHg/cm(AUC=0.926, P<0.001)。 结论:RPI技术可以精准评估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变化,其参数IVPDs-IR、IVPGs-IR可作为无创性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减低的潜在新指标,对临床及时干预及逆转心室重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