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5.0%(26/40)的患者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胃通过时间为(0.92±0.74) h,小肠通过时间为(3.93±1.51) h,结肠通过时间为(4.89±0.61) h。完成全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胶囊运行时间短于未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者[(9.44±3.53) h比(15.47±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9, P<0.01)。结肠准备合格率为67.5%(27/40)。结肠准备合格患者胶囊结肠通过时间、胶囊排空时间与结肠准备欠佳患者比较[分别为(4.43±3.33) h比(5.96±2.44) h,(9.06±3.91) h比(10.29±2.47)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7、0.81, P均>0.05)。结肠胶囊内镜共发现33例(82.5%)患者存在消化道病变,其中食管病变3例,包括炎症与占位;胃病变21例,包括慢性胃炎、黏膜隆起、息肉和溃疡;小肠病变9例,包括息肉、溃疡和血管畸形;结肠病变19例,包括憩室、息肉、直肠炎、溃疡和糜烂、血管畸形、内痔;存在2种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1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在吞入胶囊48 h内排出胶囊。 结论: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全消化道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为72.15%(114/158),BBPS评分为(5.86±1.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便秘史、服药后是否主动运动、运动习惯、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服药后排便次数、是否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最后一次粪便形状、检查前1 d饮食摄入均对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有影响[χ 2( t)=5.572、12.326、17.135、7.646、(15.107)、(6.826)、11.114、12.294、11.063、17.625,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长、服药后排便次数少、未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长、最后一次粪便形状为残渣或黄水、检查前1 d高纤维饮食均是导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917、2.091、8.527、3.184、10.111、2.134,均 P<0.05)。 结论: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不高,BBPS评分较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其肠道准备合格率,应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肠道准备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该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吉分院住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冷切除术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手术指标、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指标、心理状况、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9±0.31)d、(46.18±5.57)min、(23.29±10.18)h、(27.06±14.25)h、(32.13±16.85)h、(6.63±0.4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12±0.73)d、(58.04±8.16)min、(37.68±11.62)h、(38.57±15.94)h、(45.86±18.24)h、(8.42±0.87)d( t=16.77、12.00、9.32、5.38、5.53、18.02,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6.49±4.75)分和(37.28±4.9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13±5.28)分和(45.39±5.64)分( t=12.17、10.83,均 P < 0.05);观察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0.94%、0.92%、0.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0.65%、0.73%(χ 2=9.39、20.03、18.48,均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0%(χ 2=5.35, P < 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状况,提高他们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快速康复理念下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及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快速康复理念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8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149.84±33.62)分、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为(140.27±29.02)分;婚姻状况、有无肠造口、术前合并症、职业类型、疼痛评分及照顾方式均为影响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 P<0.05);有无肠造口、职业类型、疼痛评分及照顾方式是影响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有无肠造口、职业类型、疼痛评分及照顾方式均为影响结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因素,临床应针对该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提高结肠癌患者出院准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移植术后腹壁疝诊治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索肝移植术后腹壁疝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肝移植术后行腹壁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准备、术中操作及手术预后,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67岁,平均体重指数24.71 kg/m2,均为初次原位肝移植。7例患者移植后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或B级,无腹水,其中1例为膈疝并绞窄性横结肠梗阻行急诊手术,其他6例均为切口疝,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切口疝补片修补术(Sublay)。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及全身并发症,未发生补片感染,随访4~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抗肿瘤治疗并不是切口疝手术的禁忌证,对于肝移植术后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经充分围手术期准备,择期行切口疝修补应该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建立结肠镜肠道准备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鉴于机器学习(ML)在医学模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出色的学习和泛化特性,该研究采用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状况,早期评估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失败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5分被定义为肠道准备失败,>5分为合格.将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划分了训练集(n=303)和验证集(n=76).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LR)模型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列线图评分系统,并使用基于5种算法的AutoML建立模型.模型性能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校准曲线、基于LR(Lasso回归)的决策曲线分析(DCA)、SHAP图和力图进行评估.结果 在379例患者中,105例(27.7%)肠道准备失败(BBPS≤5分).21个研究变量在经LASSO 5折交叉验证后,获得10个变量,并构建了一款列线图评分系统,通过校正曲线表明了LASSO模型的可靠性.使用H2O平台和5种算法[梯度提升机(GBM)、深度学习(DL)、广义线性模型(GLM)、堆叠集成(Stacked Ensemble)和分布式随机森林(DRF)]开发了67个模型.经比较,Stacked Ensemble表现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对数损失值(LogLoss)为0.403,均方根误差(RMSE)为0.354,优于其他模型和传统的LR模型.变量重要性贡献图显示,服完泻药至检查间隔时间、便秘、是否完整服完泻药、年龄和家属陪同等因素对肠道准备失败的预测有重要影响.最后,SHAP图和力图揭示了变量在二分类预测结果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各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论 基于Stacked Ensemble算法的AutoML模型,对肠道准备失败风险的早期预测有明显的临床实用性.同时,该研究构建了一款可供临床使用的列线图评分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增长,老年结肠镜检查人数逐年增多,但结肠镜检查相关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关注,肠道准备不足、检查完成率低等问题也值得重视.关于老年人结肠镜筛查的终止时间尚无定论,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可筛查至75岁,75岁以上则根据结直肠癌报警症状、身体一般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综合评估风险获益比.年龄、基础疾病、行走功能状态、不同肠道准备方案等都会影响老年人肠道准备的质量,进而影响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给予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必要时给予麻醉镇静辅助检查,以提高完整检查率及准确率,减少结肠镜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肠道清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9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340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疾病情况、检查前饮食情况及肠道准备执行情况,依据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价患者肠道清洁状况.结果 本组340例患者中,肠道准备充分者占67.9%,不充分者占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514)、有腹部外科手术史(OR=2.145)、合并糖尿病(OR=2.091)、当日中午进食(OR=3.381)为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目前临床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清洁效果不理想,医务人员尤其应关注男性、有腹部外科手术史、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肠道清洁状况,以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口服番泻叶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每年约有40万例新发病例[1].目前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临床除结肠代食管手术外,食管癌手术术前胃肠道常规准备包括术前3d 流质饮食,术前 1d 禁食,食道梗阻明显者给予3%氯化钠食管冲洗.据报道[2],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安全可行,且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因恶心、腹胀等不适,使患者不耐受而影响实施.因此,尽早恢复胃肠功能,顺利开展肠内营养成为食管癌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缓泻剂,口服番泻叶可以加速、增强患者的肠道蠕动,促进胃肠道的排空,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3-7].本研究就食管癌患者在术前常规胃肠道准备的基础上,于手术治疗前增加了口服番泻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不同浓度番泻叶的使用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次全结肠切除术与Ⅱ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完全肠梗阻患者,部分患者行标准左半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Ⅱ期手术,部分患者行次全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收集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次全结肠切除组在开始肠内营养方面要晚于Ⅱ期手术组(P<0.05).次全结肠切除组的手术并发症均明显少于Ⅱ期手术组(P<0.05).Ⅱ期手术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次全结肠切除组(P<0.001).术后随访在排便次数及营养状况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中,如果进行合适的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次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结直肠Ⅰ期吻合术是安全可行,与Ⅱ期手术相比,能明显降低住院费用,能获得类似的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