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重大传染病批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模式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大影响.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区域内公立医院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救治职责.本研究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批量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管理实践为例,探索批量急危重症患者分区、分型、分级救治,院前紧急预检分诊,四级闭环救治等新的救治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G背景下健康管理应急反应闭环运作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环管理模式下院外急救转运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的研究,探讨闭环管理模式下急救转运的特点及对于我国疫情防控影响,为新冠肺炎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文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他利益相关方医疗防疫手册》要求,对北京急救中心2022年1月4日至3月13日转送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闭环管理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人员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国籍、人员类别等。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涉奥人员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及复检病例342人次,其中无症状患者为313人次,有症状患者为29人次;运动员64人次,院外急救人员"零感染"。结论:通过院外急救机构对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严格执行的闭环管理政策,合理高效的院外转运流程,筑牢疫情防控之墙,保障冬奥会和社会面安全平稳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用于围术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压是生命体征之一,也是临床决策和干预的重要参考指标。围术期常采用手动给药、微量泵间歇或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式进行血压管理。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一定缺陷。研究表明,手动滴定药物控制血压时,在管理时间内约42%血压值低于推荐的目标范围 [1,2];在血压管理期间目标血压发生"超射"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者在低于目标血压值10~15 mmHg范围波动 [3]。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血压控制流程,但麻醉医生的执行率和依从性依然较低 [4]。这种传统的血压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血压变异,甚至引起脏器损伤和功能不全 [5,6,7]。近年来有学者开发出血压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并将其用于围术期血压管理。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快速反应和实时调节,可将血压最大程度地控制在目标范围 [8,9]。本文将对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在围术期血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环式管理模式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模式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患者116例,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取常规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8例),将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设置管情况(置管天数、穿刺部位)、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风险评估、管路固定、健康教育、交接班、身体约束),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天数高于对照组,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风险评估、管路固定、健康教育、交接班、身体约束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闭环式管理模式有利于延长血液净化患者置管天数,减少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有利护理工作落实,提升患者护理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环式管理模式提升介入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能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模式提升介入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时间为节点。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的24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前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12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各123例。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前后介入手术室护士均为13名。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介入手术室的护士交接时间、考核成绩以及患者手术配合能力。结果: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介入手术室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为(92.55±4.04)分,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94.21±3.47)分,高于实施前的(88.20±5.15)、(89.36±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优良率为98.37%(121/123),高于对照组的92.68%(11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介入手术室护士交接时间为(1.56±0.54)min,实施前交接时间为(2.57±1.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闭环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士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单病种数据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通过构建一套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来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医院单病种管理过程中,每个病种的上报涉及电子病历等各系统数据,数据整合较为困难,而传统的手工上报方式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院通过整合医院现有人力、信息数据资源,设计出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全闭环单病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单病种内网填报、单病种智能上报元素深度抓取、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单病种实时智能化管控等功能于一体,以促进病种管理更精细化、智能化,从而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闭环管理情境下血液透析备援联合体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院闭环管理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2021年1月,为保障闭环管理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服务的持续性,最大限度减少可能的医疗风险和感染风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上海市9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组建血液透析备援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联合体通过提前准备场地、物资和人员班次以及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等举措,统筹优化区域内血液透析资源,确保当联合体中某些血液透析中心进入闭环管理时,透析患者能够快速有序分流到其他血液透析中心,按时进行高质量的血液透析治疗。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联合体内部1 459例血液透析患者有317例接受分流治疗,累计治疗1 215例次,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取得良好成效。该实践可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院快速建立互助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厚植育人文化,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重耐药菌信息化闭环管理干预对ICU感染防控效果及管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信息化闭环管理干预对ICU感染防控效果和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于2022年1~12月实施MDRO信息化闭环管理干预模式,比较实施前(2021年1~12月)的90例ICU患者和实施后(2022年1~12月)的90例ICU患者MDRO感染率、ICU防控措施执行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MDRO信息化闭环管理干预实施后,ICU患者MDRO总感染率为7.78%(7/9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8.89%(17/90);实施后环境物品消毒、手卫生等各项防控措施执行率、ICU患者的环境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态度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DRO信息化闭环管理干预可降低ICU患者MDRO感染率,提高ICU感染防控效果和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