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团队科研建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三阶梯模式结合临床护理专业组(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方法:结合护士个体发展与团队协作发展,建立"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三阶梯模型,以专业组为切入点,整合专业组临床工作、专业组质量控制、品管圈活动、护士职业发展、护理科研团队建设,实施三阶梯模式以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结果:以三阶梯模式从"新护士—专业组护士—专科护士"路线促进护士发展成长;以专业组为突破建设专业组护理科研团队与人才梯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产出科研成果。结论:实施三阶梯模式结合专业组驱动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方式可以促进临床护理科研与临床护理工作协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方法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的现状,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解析原因、拟订对策,从卒中院前筛查宣教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并加强培训、优化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从 26.1%提升至 40.8%.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卒中救治能力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率,确保了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降低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降低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呼吸监护室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现状进行分析,解析原因并拟订对策,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从改变氧疗方式、改良灌洗方式、优化操作流程、采用多样化沟通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从 65.63%降低至 23.88%.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时低氧血症发生率,保证了患者检查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品管圈活动对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索应用品管圈手法对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组建多部门联合的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腔镜手术器械的报损率"为主题,选取改善前2022年8-10月复用腔镜手术器械3520件,其报损率2.33%,以其损坏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器械部件缺失和内芯、外鞘、手柄混淆的现状,进行解析并制定对策,应用愚巧法改进培训方案、创建"四点式"腔镜手术器械保养流程方法、修订细化查检表等措施.选取改善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腔镜手术器械5213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报损率来分析此次改善措施的效果.结果 改善后5213件腔镜手术器械的报损率降低至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137.33%.对处理流程中的8种问题类型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改善后均低于改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品管圈实施后,圈成员的品管圈手法、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专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腔镜手术器械报损率的同时,科学应用管理工具多部门联动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器械报损的评分标准可以落实手供同行评议督查模式,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成立医、护、技、管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术前、术中、术后 3 大创新改进策略,包括:创建"FLAG"评估策略,精准预测残肝功能,精确规划手术方案;构建"4D"策略,精准切除肿瘤病灶,精确控制术中出血;创建"4P"策略,精准预测术后风险,精确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改进,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 22.76%降低至 7.09%,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降低了医疗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缩短PIVAS首批输液完成时间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缩短PIVAS 首批输液完成时间,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定期进行早班岗位培训与考核、优化班次任务、个性化设置周转桶满桶阈值、调整分拣出口位置、制订调配工作量考核方案等措施进行改进.结果 PIVAS 首批输液完成时间的改善空间由改善前的 46.14 min/千袋缩短至 23.37 min/千袋.结论 针对PIVAS 首批输液完成时间长的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改进,可有效保障患者按时用药,缩短静脉用药调配后放置时间,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流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评价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品管圈,并将活动主题确定为"缩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121例于我中心行机械取栓桥接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的AIS患者,分析影响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因素,拟定现状改善品管圈干预措施.另外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我中心行相同治疗的95例AIS患者,实施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干预措施,评价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药物中断时间为133(110,175)min,序贯治疗时间为367(183,496)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45.5%(55/121).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造成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等待外出CT检查时间长(36.4%,20/55)、等待CT判读结果时间>60 min(27.3%,15/55)、护士不知晓患者口服药物时间(20.0%,11/5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物中断时间为38(25,71)min,序贯治疗时间为257(210,298)min,序贯治疗时间不达标率为7.4%(7/95),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分别有3、2例患者在序贯治疗7 d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序贯治疗7 d内均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应用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能够规范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给药流程,可以缩短患者药物中断时间,精确口服药物桥接时间,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降低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降低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改进.结果 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 43.5%降低至 15.5%,构建了多学科"warm"保暖模式.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照护结局,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降低NICU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成立生命依托圈,依据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从NICU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现状出发,找出气道黏膜损伤、口唇挤压伤、误吸3个需重点改善问题,经鱼骨图、评价法、查检表进行原因解析,共找出5条真因,制定针对性改进策略.从医护协同、修订制度及流程、业务培训及考核、用具改进4方面落实整改措施,使NICU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从16.76%降低为4.15%,更好地确保了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品管圈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品管圈所取得的效果并阐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方法 通过不同类型品管圈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品管圈实施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科室的药事管理水平以及增强活动参与者药事管理的能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流程改造后患者及护士对药师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科室以及药师对药事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热情,加强了药事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提升了药剂科的整体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