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Shirodkar宫颈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与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2月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产科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Shirodkar术式)的373例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完整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婴结局,根据术中是否将缝线线尾包埋于阴道黏膜下,分为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组(埋线环扎组,n=115)组和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组(非埋线环扎组,n=258).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估早产和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埋线环扎组相比,埋线环扎组早产率降低(13.0%vs 22.5%,P=0.048),妊娠 36 周前拆线率降低(19.1%vs 33.3%,P=0.005),拆线孕周较晚[37(36.0,37.0)周 vs 36(35.0,37.0)周,P<0.001].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出生体重、入住NICU率、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埋线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无显著相关,与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516,95%CI:0.293~0.909,P=0.022);环扎前宫颈长度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954,95%CI:0.915~0.996,P=0.031),与妊娠 36 周前拆线发生率增加相关(OR=1.062,95%CI:1.002~1.104,P=0.002).结论 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可以延长拆线孕周、降低妊娠36周前拆线率,但该术式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尚未见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订"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根据系统的文献检索结果,针对确定的临床问题,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评价相关证据和推荐意见,并参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撰写指南,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构建的指南涵盖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和预防2个方面,涉及12个临床问题,共19条推荐意见.结论 "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谵妄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谵妄患者的临床分型分布及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收治的谵妄患者共152例.根据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收集患者的机械通气、谵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谵妄患者的临床分型分布,并探讨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152例病例中男84例(55.3%),女68例(44.7%),平均(62.42+11.29)岁.临床分型分布上,活动亢进型(42.8%)>混合型(40.8%)>活动抑制型(16.4%).活动亢进组、混合组、活动抑制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9%、37.1%、40.0%,活动亢进组的死亡率最低,且与其他两个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个分型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亢进组、混合组、活动抑制组总住院时间分别是24.0(3.0,55.5)、39.00(18.75,63.25)、27.00(13.00,48.50)d,活动亢进组的总住院时间比活动抑制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型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亢进组、混合组、活动抑制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7.00(3.00,15.5)、11.00(3.00,20.00)、16.00(8.50,28.00)d,活动亢进组的ICU住院时间比活动抑制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型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亢进组、混合组、活动抑制组谵妄时间分别为3.00(1.00,6.00)、2.50(1.00,4.25)、6.00(4.00,9.00)d,活动抑制组的谵妄时间最长,且与其他两个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个分型间谵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型中活动亢进型谵妄患者最多,活动抑制组和混合组谵妄患者短期预后比活动亢进组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串联质谱及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熟悉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谱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激反应、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激反应、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精细化护理)和观察组(59例,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法<7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氧化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法<7分以及转NICU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显著改善新生儿妊娠结局以及产后出血量,对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快速床旁基因分型预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常用抗生素。MT-RNR1 基因m.1555A>G变异易导致严重的氨基糖苷类诱导的耳毒性(aminoglycoside-induced ototoxicity,AIO)。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患儿需要快速判断、选择抗生素并避免AIO,而目前的基因检测需要几天时间,因此并不可行。McDermott等[1]开发了一种m.1555A>G 变异的快速床旁检测(point-of-care-test,POCT),旨在指导NICU中紧急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避免AIO。其研究结果于2022 年3 月22 日在线发表在JAMA Pediatric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与转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伴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所有338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H分为BPD无PH组和BPD伴PH组,采用χ 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伴PH的危险因素。 结果:338例BPD患儿中无PH组314例(92.9%)、伴PH组24例(7.1%);出生胎龄为(27.1±1.8)周,其中男206例、女132例。BPD伴PH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无PH组[(26.4±2.1)比(27.2±1.7)周、(798±255)比(1 003±240)g, t=2.201、4.030, P=0.028、<0.01],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高于无PH组[14.3(2.1,43.7)比0.5(0,4.7)d,30.0(22.5, 64.2)比15.0(7.0,26.0)d, Z=-4.838、-4.553, P均<0.01];BPD伴PH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小于胎龄(SGA)、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需手术结扎的PDA、重度BPD、严重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均高于无PH组[20.8% (5/24)比6.4%(20/314)、33.3% (8/24)比7.6%(24/314)、54.2%(13/24)比7.3%(23/314)、25.0%(6/24)比6.1% (19/314)、75.0%(18/24)比39.2%(123/314)、45.8%(11/24)比1.9%(6/314)、66.7%(16/24)比7.3%(23/314),75.0%(18/24)比45.5%(143/314),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 OR=12.950,95 %CI:1.740~96.385),重度BPD( OR=10.160,95 %CI:2.725~37.884),SGA( OR=4.992,95 %CI:1.432~16.920),需要手术结扎的PDA( OR=19.802,95 %CI:3.297~118.921),严重EUGR( OR=20.316,95 %CI:2.221~185.853)是BPD伴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PH患儿中轻度7例、中度8例均存活,重度9例中4例死亡,存活PH患儿中最晚校正年龄1岁2月龄脱离吸氧。 结论:PH是BPD的严重并发症,伴随着高病死率,建议具有高危因素的BPD患儿应定期筛查心脏超声,出院后定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00例早产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直至出院。早产儿入院第2天(干预前)、出院前1 d(干预后)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及中文版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32.00±2.79)分,(27.40±3.37)分]及自我肯定维度[(18.55±2.39)分,(16.10±1.77)分]、生活展望维度[(13.45±1.93)分,(11.30±2.20)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总分[(106.75±6.11)分,(100.40±10.41)分]及个人状态[(26.92±2.37)分,(25.11±3.32)分]、适应能力[(43.50±2.70)分,(40.64±4.65)分]、预期性支持[(36.33±2.16)分,(34.29±3.29)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除适应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 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其它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水平和出院准备度,且提高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的效果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评价6种重症评分对综合ICU和专科ICU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各类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6种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用评分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2.0(MIMIC-Ⅳ 2.0)中2008至2019年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等指标。绘制各类ICU中6种重症评分预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大约登指数定义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法对各类ICU的AUC进行两两验证。结果:共纳入53 150例重症患者,其中内科ICU(MICU)占比最多(19.25%,10 233例),其次为心血管外科ICU(CVICU;17.78%,9 450例),而神经ICU(NICU)占比最少(6.25%,3 320例)。心血管内科ICU(CCU)患者年龄最大〔岁:71.79(60.27,82.33)〕。N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长〔d:2.84(1.51,5.49)〕,且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高〔63.51%(34.61%,97.07%)〕;综合ICU患者ICU住院时间最短〔d:1.75(0.99,3.05)〕;CVICU患者ICU住院时间占总住院时间比例最低〔27.69%(18.68%,45.18%)〕。在入ICU首日评分方面,NICU患者6种评分均低于其他类型ICU,MICU患者APSⅢ、LODS、OASIS、SOFA评分均高于其他ICU;而SAPⅡ、SIRS评分均在CVICU最高。预后方面,以MICU患者28 d病死率最高(14.14%,1 447/10 233),而CVICU患者病死率最低(2.88%,272/9 450)。ROC曲线分析6种评分对各类ICU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显示,在综合ICU,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84(0.83~0.85)、0.82(0.81~0.84)、0.83(0.82~0.84)〕;在外科ICU(SICU),以OASIS、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0(0.79~0.82)、0.79(0.78~0.81)、0.79(0.77~0.80)〕;在MI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4(0.82~0.85)、0.82(0.81~0.83)〕;在CCU,以APSⅢ、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6(0.85~0.88)、0.85(0.83~0.86)〕;在创伤ICU(TICU),以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3(0.82~0.83)、0.83(0.82~0.84)〕;在NICU,以OASI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3(0.80~0.85)、0.81(0.78~0.83)〕;在CVICU则以APSⅢ、LODS、SAPSⅡ预测价值较大〔AUC及95% CI分别为0.84(0.83~0.85)、0.81(0.80~0.82)、0.78(0.77~0.78)〕。 结论:对于综合ICU、MICU、CCU、CVICU患者,可应用APSⅢ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SICU和NICU患者,可应用OASIS或SAPSⅡ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TICU患者,可应用SAPSⅡ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对于CVICU患者,则可应用APSⅢ或LODS评分预测28 d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