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老年人自我忽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并阐述老年人自我忽视的概念内涵,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有关老年人自我忽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5日,以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为理论框架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文献,老年人自我忽视包括无序性、危险性、隐匿性、封闭性4个定义属性,前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其他相关因素,后果包括对老年人自身的影响和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结论:老年人自我忽视对个人和社会有深远影响,通过对老年人自我忽视进行概念分析,明确其概念属性,研究者可对其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陶瓷封闭剂nRoot和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体外评价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的根尖封闭性以及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为临床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自釉牙骨质界处截去牙冠,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通过逐步深入技术进行根管预备,然后采用Martin TroPe推介的生物陶瓷封闭剂改良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A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B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C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D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E组和F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染料渗透法和扫描电镜法分别观测各组根尖封闭性情况,染料渗透长度越长,微缝隙越宽,表示根尖封闭性越差.结果:染料渗透实验结果显示,A组(2.455±0.137)mm,B组(2.830±0.148)mm,C组(2.426±0.130)mm,D组(2.774±0.163)mm.经方差分析得出,iRoot SP和nRo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陶瓷牙胶尖和普通牙胶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物陶瓷牙胶尖染料渗透平均值低于普通牙胶尖;根管封闭剂与牙胶尖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各组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结合界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微缝隙,其中使用普通牙胶尖的B组和D组中,微缝隙较宽,而使用生物陶瓷牙胶尖的A组和C组中,微缝隙相对较小;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微缝隙宽度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①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具有与进口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iRoot SP相似的根尖封闭性;②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优于普通牙胶尖;③充填材料中根管封闭剂和牙胶尖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根管再治疗过程中冲洗剂清除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效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近年来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因其优异的粘接封闭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根管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越的粘接封闭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效果,但当根管治疗失败需要再治疗时,目前的常规根管再治疗方法以及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的技术改进难以有效地清除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随之受到挑战.因此本文聚焦于冲洗剂对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的溶解作用,从物理溶解和化学溶解两方面对冲洗剂成分清除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的能力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选择有效去除硅酸钙基根管封闭剂的根管冲洗剂,以及探索适宜的根管冲洗策略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CLMS观察iRoot BP Plus对根尖倒充填封闭效果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效果.方法:选取上下颌单直根管离体牙60颗,Reciproc blue机用单支镍钛锉预备根管,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根管,超声工作尖对离体牙根尖区行倒预备.将离体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iRoot BP Plus、MTA、3MZ350树脂行倒充填.体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倒充填后材料及牙体组织的颜色变化率.上述标本再次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浸泡于2%亚甲基蓝溶液和1 g/L罗丹明B荧光染料中,48 h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染料线性渗漏长度;测量材料与牙本质间的微间隙宽度,观察不同倒充填材料与根管壁间的微观结合形态;计算分析根尖区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不同倒充填材料对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结果:iRoot BP Plus组倒充填后未发生明显颜色改变,美观性优于MTA组(P<0.05),但与树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BP Plus组染料渗漏长度较MTA组短(P<0.05),和MTA组染料渗漏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微间隙宽度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三组微渗漏荧光染色面积比较,iRoot BP Plus组<MTA组<树脂组(P<0.05).结论:iRoot BP Plus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密合性和美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热牙胶充填及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比较在两种根管预备理念下两种热牙胶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性.方法 收集离体恒前磨牙 108 颗,随机分为A、B、C、D 4 个实验组(n=21),阳性、阴性对照组(n=12).A组与C组根管预备至主尖锉50#02、B组与D组根管预备至主尖锉 25#08,随后A组与B组传统式热牙胶充填、C组与D组改良式热牙胶充填.各实验组随机抽6 颗在1、3、5 mm处制备切片,观察充填物与牙本质壁界面间隙.余牙在体视显微镜下用染料渗透法及透明牙技术观察根尖微渗漏.结果 改良式较传统式热牙胶充填渗漏值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尖锉为 25#08 预备时较 50#02 预备渗漏值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D组<A组,A组与各组、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别统计单根管和双根管时,发现染料渗漏平均值仍为B组<C组<D组<A组且A组与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界面间隙在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 3mm处间隙最小,在C、D组见较大间隙.结论 以 25#08 为主尖锉预备时采用传统式热牙胶充填较好,以 50#02 为主尖锉预备时采用改良式热牙胶充填可与以 25#08 为主尖锉预备一样产生较好结果.界面观察,在改良式热牙胶充填时易产生较大间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盆底手术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8 年8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手术治疗的23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 6 个月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中的肠道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OP 患者的术前肠道症状发生率为43.6%(102/234),肠道困扰症状发生率为 22.2%(52/234);术后 56.9%(58/102)的患者肠道症状得到改善,39.2%(40/102)的患者肠道症状持续存在,肠道症状加重者仅为3.9%(4/102),其中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术后 6 个月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急、排便/排气失禁、排便疼痛、直肠脱垂的肠道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应用手助排便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评分可见肠道症状评分术前8.3分(2.8~22.2 分),术后5.6 分(2.1~11.1 分),其中梗阻性症状评分术前 25 分(8.3~58.3),术后8.3 分(0~25 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失禁性症状及疼痛/刺激性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后壁脱垂3~4 度是术前出现手助排便(OR=3.10,95%CI为 1.31~7.34)和排便不尽感(OR=2.63,95%CI为1.15~5.99)症状的高危因素,术前存在肠道症状是术后发生肠道症状的高危因素(OR=20.98,95%CI为10.26~42.93).重建性手术与封闭性手术在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P患者中肠道症状较常见,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在阴道封闭术和盆底重建性手术后均可得到显著改善,其他肠道症状术后改善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MTA,iRoot BP Plus和nRoot BP修补髓底穿孔封闭性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评价3种材料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iRoot BP Plus和nRoot BP修复磨牙髓底穿孔的封闭能力及边缘适应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恒磨牙62颗,开髓、制备髓底穿孔后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n=18),A组(MTA组)、B组(iRoot BP Plus组)、C组(nRoot BP)和2个对照组(n=4),D组(阳性对照组)、E组(阴性对照).从3个实验组中各随机选4个样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髓室底与修复材料间间隙宽度.剩余样本在1%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浸泡48 h,用染料渗透法检测评估修复部位的封闭效果.结果:A、B、C三组染料渗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比iRoot BP Plus、nRoot BP的染料穿透性更大.扫描电镜下,iRootBP Plus、nRoot-BP与髓室底间的间隙宽度小于MTA,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BP Plus和nRootBP在修补髓底穿孔时展示了较好的封闭性和边缘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iRoot BP Plus不同充填方式对根尖手术中根管封闭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分析iRoot BP Plus不同充填方式对根尖手术中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60 颗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A、B、C 3 组,各 20 颗.A组iRoot BP Plus正充填后行根尖切除术,B组常规根管治疗(AH Plus糊剂及热牙胶充填)后行根尖切除术,根尖倒预备与iRoot BP Plus倒充填,C组常规根管治疗后行根尖切除;A、C组不进行根管倒充填.采用染料渗漏法分析 3 组根管封闭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根管间界面的密合性及结构特点.结果:3 组样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且渗透平均长度存在差异(P<0.05),A、B组染料渗透平均长度均短于C组(P<0.05),但A、B组平均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镜发现A、B组iRoot BP Plus与牙本质间结合紧密,C组牙胶与牙本质间存在明显裂隙.结论:iRoot BP Plus正充填后根尖切除和常规根管治疗后iRoot BP Plus倒充填的iRoot BP Plus材料都可与牙本质紧密结合,两者根尖封闭效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初中生物学探究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围绕探究实践活动及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建议编写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活动资源、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兼顾活动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从而促进探究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严重发生时可导致主要寄主作物番茄减产80%~100%.十几年的时间,该虫已从原产地入侵扩散至几乎整个亚非欧大陆,成为世界番茄产业的重大威胁因子.该虫于2017年在我国新疆伊梨首次发现,现已传入并扩散至云南、甘肃等地区,极大地威胁我国番茄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际上,基于性信息素监测、大量诱捕和交配干扰(迷向)防治已成为防治番茄潜叶蛾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了研究高效、环保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动态监测和防治技术,本文综述了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在其监测、早期预警和防控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清晨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虫交配,成虫交配在上午7:00达到高峰.1995和1996年先后报道番茄潜叶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主要和次要成分及它们的合成方法;该虫性信息素的主要和次要成分分别为(3E,8Z,11Z)-十四碳三烯乙酸酯(TDTA)和(3E,8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TDDA),约以90∶10的比例组成性信息素.生物测定发现,TDTA对雄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与TDDA混合使用时可使引诱作用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研究发了更高效、简便的性信息素成分合成方法,为其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该虫的防控,并取得良好成效.报道的常用于监测、大量诱捕该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器中,以水盆式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的效果较优;商业化诱芯所含性信息素的常见剂量为0.5,0.8和3.0 mg.田间应用时需根据作物的生境和生长阶段、危害程度、当地的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诱捕器类型与性信息素剂量等.此外,性信息素迷向法在番茄潜叶蛾的防治中也较为常见,其成功应用要求封闭性较高的环境.由于性信息素在番茄潜叶蛾的监测和防治中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该害虫的可持续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