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制剂对口咽部细菌去定植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重症患者口咽部细菌去定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9 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 1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使用口腔洗漱液的不同分为复方氯己定组和中药制剂组,每组70 例.复方氯己定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中药制剂组采用中药制剂.2 组均每6h间断采用不同漱液清洁患者口咽部及声门下滞留物,再通过吸引管吸除.比较2 组患者声门下滞留物的细菌学检查、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VAP发病率、28d死亡率、致病菌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结果:中药制剂组机械通气后声门下滞留物菌落数明显少于复方氯己定组(P<0.05),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引起的VAP占明显优势(P<0.05);中药制剂组持续机械通气总时长低于复方氯己定组(P<0.05);2 组患者VAP发病率、ICU住院时长、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比较,中药制剂可有效去除口咽部及声门下细菌定植,有降低VAP发病率的可能,同时具备安全、有效、舒适度高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收机械通气治疗 48 h 后或拔管 48 h 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 . 目前 VAP 在国内外的发病率 、病死率均较高 ,有国外报道显示 ,VAP 发病率为 6% ~ 52% ,病死率为 14% ~ 50% . 在我国 ,VAP 发病率为 4 .7% ~55 .8% ,病死率为 19 .4% ~ 51 .6% [2] . VAP 的发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 ,VAP 的预防至关重要 .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又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 ,是指通过应用附带于气管导管壁内的引流管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操作技术[3 ]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降低VAP发生率的循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将循证有效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探讨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对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循证实践.结果 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0例)的VAP发病率为6.67%,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0例)的VAP发生率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密微调输液器在气管切开病人声门下持续冲洗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精密过滤微调输液器持续冲洗和注射器间断冲洗两种方法,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下呼吸道耐药菌株感染率、气道损伤并发症、导管堵塞次数和呛咳反应次数,以及护理工时、操作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液加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能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并发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声门下吸引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对AI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间断声门下吸引技术联合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对AIDS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有创机械通气的66例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0.9%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技术联合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对照组32例,实验组34例,分析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口咽拭子培养病原菌检出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技术联合氯己定溶液口腔护理对AIDS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控制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预防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器辅助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导管对机械通气时气囊滞留物清除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简易呼吸器辅助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导管对接受机械通气(MV)患者行气囊滞留物清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84例经口气管插管应用MV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呼吸机治疗时均执行常规人工气道标准管理;对照组使用SSD导管,以76~113 mmHg负压值行SSD法间歇性吸引;观察组除采用SSD法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外,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相连,加用气流冲击法,以加大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效果.比较两组每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总量、MV治疗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天数,评估两组不同气囊管理模式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3,P<0.05);观察组MV治疗时间和入住ICU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5,t=-8.291;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4.28%(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1,P<0.05).结论:在提供有效SSD法间断声门下吸引的基础上联合简易呼吸器气流冲击法,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效果,对预防控制VAP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管黏膜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机械通气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8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相比,持续声门下吸引VAP发生率[RR=1.06,95%CI(0.88~1.28),P=0.53]、早发VAP发生率[RR=1.09,95%CI(0.66~1.79),P=0.74]、机械通气时间[MD=0.12,95%CI(-0.49~0.72),P=0.70]、ICU住院时间[MD=-0.16,95%CI(-0.88~0.56),P=0.66]和病死率[RR=0.92,95%CI(0.69~1.23),P=0.5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声门下吸引隐血试验阳性率[RR=2.74,95%CI(1.72~4.37),P<0.000 1]高于间断声门下吸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VAP效果方面无差异,但持续声门下吸引较易致气管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可冲洗式持续声门下吸引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临床上,采用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可将下滑到口咽部的分泌物及时清除;间断声门下冲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改变人工气囊上滞留物的病原菌构成比,减少多重耐药菌在气囊上定植,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大多将负压吸引器与声门下吸引端相连,不能准确的记录声门下分泌物的总量,护士每次进行声门下冲洗,必须断开负压吸引器,操作麻烦,也降低了护士声门下冲洗的依从性,此外,留取声门下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时,没有定制的容器,操作时很容易污染,影响检测结果。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制作了一种可冲洗式持续声门下吸引装置,经过临床21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现将此装置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声门下吸引在护理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6/26
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患者应用声门下吸引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间云浮市人民医院ICU带有人工气道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患者开展常规气道护理为对照组,20例患者开展间歇性声门下吸引技术为实验组,分析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引流量、VAP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在VAP发生率上,40.00%的实验组显著低于68.97%的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的VAP持续时间、每天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实验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较小(P>0.05);两组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应用声门下吸引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