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肺络"理论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Th1/Th2免疫失衡的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Th1/Th2免疫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础,Th1/Th2免疫失衡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密切相关.Th1/Th2免疫失衡会促使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从而介导机体的炎症反应,从Th1/Th2免疫失衡探究小儿MPP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玄府-肺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玄府遍布周身,外邪侵袭首犯玄府,致使玄府闭塞、肺络郁闭,气机失调,津液输布不畅.加之小儿具有"阳常有余"的特点,易从热化,致使痰热内生,而痰热又会耗伤正气,日久易致肺气阴亏虚.邪气侵袭玄府的过程即是肺炎支原体入侵机体的过程,玄府闭塞、肺络郁闭,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过程即是Th1/Th2免疫失衡的过程,而气机郁闭、痰热化生、蕴结于肺的过程则是Th1/Th2免疫失衡形成炎症反应介导肺部炎症损伤的过程.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亦是玄府闭塞、肺络郁闭的内在原因,即小儿免疫功能的不完善为支原体感染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医干预小儿MPP Th1/Th2免疫失衡以通为治则,急性期以清热化痰立法,而慢性期则以补虚通络为治法,从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恢复Th1/Th2免疫平衡,改善小儿MPP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金昶教授辨治顽固性便秘经验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顽固性便秘病因有很多,其发生与肠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肠道动力降低、盆底及结直肠解剖结构异常、药物不良反应或术后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服用阿片类药物等有关[1-5];同时,年龄、生活习惯、心理精神因素也影响便秘的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顽固性便秘与肠燥津亏,大肠传导失司有关[6].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下、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严重者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 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指出阴气往往先阳气而不足,再者今之人过食肥甘厚味,或盲目服用温阳补益之品,使体质易从热从燥化,癌症患者使用性味燥烈的阿片类及放化疗之剂[7-9] ,进一步损伤营阴,最终导致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的证型特点,故而,顽固性便秘患者中整体阴虚而局部肠燥者多见. 黄金昶教授经多年临证积累,顽固性便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外治法、食养疗法及心理疏导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试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金元时期滋阴学派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温补学派的"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看似针锋相对,实则阐述角度不同.本文将从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思想渊源及所制代表方剂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解释与融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卵巢早衰的针刺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据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总结发现,"阳常有余"是卵巢早衰的主要病因,此"阳"非真阳不足,主要指易引起真阴不足的"妄动的阳气","阴常不足"为阴精、阴血不足,即为真阴,是主要病机.故针对此病因病机临床针刺治疗上主要以调衡阴阳为纲,以"从阳引阴,从阴引阳"的针灸治疗原则为主导,运用平衡阴阳的针刺方法,经络部位上下、前后阴阳相引,调整阴阳,心身同治,形神同调,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吴智兵教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危重症,可导致脑出血、内脏出血,甚至死亡.吴智兵教授擅长中医经典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吴教授认为血小板减少症关键在于厥阴阴分不足,涉及气虚血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先天不足.急性期治疗强调滋阴降火;同时注重培养中宫、益气活血、补益脾肾等不同疗法辨证论治.吴智兵教授辨证论治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独特的疗效,特将其经验介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以阴阳邪正四分法理解“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之争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种观点分别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和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提出.两种观点截然相反,后世医家亦各执一理,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文章作者认为,两种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两医家对阴阳的含义指代不清,笼统地将生理的阴阳和病理的阴阳统称为阴阳,以致有阳气有余和不足的歧义.文章将阴阳细分为具有促进生理功能的正阴、正阳和导致病理变化的邪阴、邪阳,以此四分法调解“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非有余,阴长不足”之争,为这一理论争鸣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日新教授"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学术思想指导热敏灸在肿瘤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日新教授探究现代疾病谱中医证候特点的成因,提出其证候普遍呈现"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陈教授基于临床,并结合中医经典与古代文献对肿瘤的认识,提出肿瘤晚期患者的证候亦普遍表现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的特点,而热敏灸具有温补阳气、芳香化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故肿瘤患者证属虚(阳虚、气虚)、寒、湿、痰、瘀者,均是热敏灸的适应证.热敏灸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脾胃功能紊乱,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癌性虚乏,癌性疼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便秘等6方面的病症具有独特优势,对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效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安效先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临证经验.认为睡眠障碍的病位在心、肝两脏,小儿心、肝常有余,阳常有余,若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拂逆而化火,导致心肝之阳浮越于外,不能潜敛入阴,扰动心神,阳不入阴则发生睡眠障碍.治以调和阴阳,平肝宁心安神为法,临床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随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朱丹溪临证治病多注重于顾护阴血,认为阴精难成而易亏,并提出了著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笔者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出发,论述其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中的指导作用,提出辨治本病应重视养阴,可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效先诊治小儿不寐撷粹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安效先主任善于治疗小儿不寐证,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肝、脾,小儿心、肝、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若外感邪气、饮食失节、内伤情志,导致脾胃失和,痰热内生,阳浮越于外,不能内潜入阴,痰热内扰,肝魂不藏,心神不安则不寐.以调和脾胃、清热化痰、养肝宁心为总治法,临床常用温胆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